创新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但少数部门存在的“伪创新”现象严重影响了地方实干实效作风,加重了基层日常负担、干扰正常工作秩序,破坏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担当创业的良好形象。比如,有的“造词式”创新,改变以往“一二三四”制度的“玩法”和“花样”,大搞“首创”“首提”等高大上新词。
“伪创新”就是打着创新的旗号另搞一套无谓事务,是形式主义的变种和翻新,实则劳民伤财、加重负担。“伪创新”背后的“伪作风”必须堵住,否则“伪作风”追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必然还会衍生各种类似“伪创新”的形式主义,玷污基层实干创业的良好风气。
动员千次,不如问责一次。俗话说,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狠刹“伪创新”等歪风邪气,还得练就识别务虚和务实的“火眼金睛”,切实坚持问题导向、实干导向评价和判断基层工作实效,深入群众听民意、扎根基层看变化、综合评价出意见,针对中看无用、只看不用的“伪创新”进行问责,切实树立实干实效得奖赏、务虚务假挨鞭子的工作导向。尤其是树牢“敢得罪人”的理念,明知是“假把式”、偏偏“不点破”,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伪创新”泛滥。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伪创新”从侧面折射抓牢作风建设时刻不容放松、不许懈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狠刹“伪创新”之“伪作风”,还得保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精气神,以全面从严治党的铁腕韧劲,抓好作风建设、铸牢实干精神,坚决防止各种隐性变异的形式主义卷土重来,吞噬基层良好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