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兵,房宏志,侯立忠,王旭飞
(1.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1;2.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西车辆段,山东 济南 250117;3.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日照车辆段,山东 日照 276800)
货物列车技术检查作业(以下简称“列检作业”)是铁路货车运用维修(以下简称“货车运用”)工作的基本单元,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的重要环节。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货车运行速度提升、列检安全保证区段延长、重载货物列车开行增多、列车车流密度增大,对货车运用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
多年来,按照《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以下简称“《运规》”)“以科技保安全,以创新促管理”的指导思想,铁路车辆部门推广应用了一系列与货车运用相关的信息系统,为铁路货车运用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满足了铁路列检技术作业管理的基本需要。然而在货车运用管控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优化对策及建议,不断提升货车运用管理水平。
现有货车运用管理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如下:①货物列车安全保证距离内列检作业安排不准确,如所在车站对该列车前一列检发出后至列车终到站(或下一列检)是否达到1 000 km以及列车途中是否进行改编作业,没有掌握有效方式,不能准确安排列检进行优化作业;②安全监控设备布局及作业方式不合理,如5T检测集中作业模式推进迟缓、TFDS自动识别技术应用推广不足、TFDS设备换代迟缓、TWDS设备运用滞后等;③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运用管理程度不够,如站区一体化信息化数据共享亟待加强、列检值班室各信息系统缺乏关联共享、列检手持机设备推广程度不足、列检值班室部分设备系统未进行集成、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指导生产作用发挥不到位等;④应用科技保安全手段不完善,列检作业工装设备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目前列检作业的工装设备与20年前乃至更早都没有本质上的变化;⑤货物列车制动主管风压不统一;⑥工作班制不适应列检工作量要求。
从全路层面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完善车站与列检信息联系方式。应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中转列车优化作业,列检始发作业列车开出后,利用信息系统将下一列检作业信息向沿途车站、列检作业场推送,指导基层站段做好中转列车技术检查;便于车站、列检掌握列车编组站及沿途改编、列检作业信息,准确安排列检技检作业情况,避免列车漏检[1]。
在列检作业场接车进路实现TWDS、TFDS-3型设备全部覆盖的基础上,取消到达列车现场人工检查作业,取消现场人工核对定检作业环节,仅设故障鉴定处置人员,充分发挥设备保安全的作用。
对于始发、终到站间安全距离不超1 000 km的,取消到达列车的人工检查作业,到达作业场只负责安全防范系统预报故障的鉴定处置及检修车的扣修。
推进5T检测集中作业模式。推进TFDS动态检测集中作业,原则上一个车辆段只设置一个动态运用检测车间,在此基础上以集团公司为单位进行集中作业,实现作业列车统一调配,作业人员效率达到最优;将TPDS、TADS、THDS、TWDS复示终端集中在动态运用检测车间,列检作业场仅保留复示终端,实现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的集中统一作业[2];探索利用安全运行监控设备建立车辆运行安全立体监控体系,将编组站、区段站的铁路货车货物装载监控系统、超偏载系统与货车安全监控5T系统进行集中作业整合,既实现了车辆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监控,同时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机辆检测所职能,对货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运用工作进行技术管理。
扩大TFDS自动识别在全路使用范围。充分利用“TFDS故障自动识别系统”对通过的列车进行检查作业,同时解决300 km内多套TFDS重复作业的问题;在对通过列车实现故障自动识别的基础上,逐步探索运用“TFDS故障自动识别系统”代替部分人工机检的作业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减员增效。
推进TFDS车体检查功能提升改造。结合列检作业方式优化要求,进一步完善设备功能,将整车车体外观纳入可探测可视范围;将目前使用的TFDS设备统一升级改造为具备自动识别系统数据接口、车体拍摄功能的TFDS-3型设备,将车体检查由人工检查改为动态检查,为优化到达列车作业打好基础。
加快TWDS设备配套建设和联网运用。对现投入运行的TWDS运用情况进行组织论证,进一步完善设备功能,优化预警内容,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在特级列检作业场进行试点联网运行,实现对车辆轮对尺寸的自动探测预报,进一步减轻现场检车员的工作强度。
将车站CTC系统、列车计划、编组信息、调监系统、站场监控视频等信息共享至所在列检,同时将电动脱轨器终端复示至所在车站,便于列检合理安排作业,车站也可实时掌握列检作业进度,最大限度释放运输效能;将车站列车计划、编组信息等复制到车辆段TFDS检车室,同时将TFDS动态机检作业平台的作业进度或计划设置在车站调度指挥中心,实现车站与TFDS动态检车室的信息互通共享,便于TFDS机检作业能第一时间确定列车作业性质,提升作业效率;完善CIPS功能,拓展列检复示终端操作及扩展揭示功能,方便连接大屏进行操作展示。
对铁路货车运用管控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构建货车运用管理信息系统,按照标准化作业流程,整合列检技术作业相关的信息系统,为现场作业提供完整的信息服务支撑,对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货车运行安全监测进行综合报警评判,充分发挥车辆安全监测设备的联网卡控功效。车辆安全监控系统各专项子系统相互独立,不能综合应用监测数据,有时专项监控系统难以对车辆故障进行准确定位,挖掘THDS、TPDS、TADS、TFDS预警与车轮运用状态过限的关联关系,结合车辆检修信息、检修到过期车、源头质量整治等各类重点车辆等信息,提出基于大数据的货车运行安全监测综合报警评判模型,实现货车轮对状态综合预警,为逐步实现货车数字化精准预防修奠定基础。研究货车5T预警信息、定检信息、货物装载、列检接车信息的多源数据智能匹配算法,在分析列检作业场布局与车辆运行安全监控设备布局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来源于车辆安全监控的5T系统、网络扣车系统、运输信息集成平台、HMIS系统的多源数据,提出货车运用管理多源数据融合方案,建立列车编组及货车技术状态信息按需推送模型,实现列检作业监控与指挥模式由人工主动查询向系统智能预报的转变[3]。
推进列检移动手持终端的应用,实现列车作业信息发布、作业过程监控、车辆故障处置、原始信息记录等全流程闭环管理,用电子台账代替纸质台账,上传相关图像进行留存。建议首先在全路特级列检作业场进行推广使用,同时将具备对讲机功能的手持机在部分列检作业场进行试点,在使用中不断迭代优化设备功能,提升数据传输能力,强化设备的耐用性,提高列检作业效率。
实现数据共享和自动采集。在运用子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对微控试风设备、电动脱轨器等系统的数据共享和自动采集,减少列检值班员录的工作量;将列车制动机试验等数据存储到HMIS系统,完善“车统-14”一列作业信息内容,便于开展数据分析和查询。
实现对作业场间列车质量互控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HMIS功能,对列检作业场始发列车作业中发现限定范围内需跟踪确认的故障,由列检值班员将信息录入HMIS,通过综合预警系统向前方列检进行推送,前方列检确认或处置后消除推送信息;完善TFDS功能,建立系统联网监控体系。对TFDS中转、通过作业中发现限定范围内需跟踪确认的故障,由动态检车工长确认后将信息录入TFDS,通过TFDS联网向前方进行推送,前方TFDS检查确认或处置后消除推送信息。
推进大数据分析运用。研发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建立列检作业、TFDS动态机检作业故障数据库,将10年来列检现场发现故障数据以及TFDS动态机检发现故障数据进行共享,对故障发生的季节性、规律性等特点进行定期分析,指导列检、TFDS针对性地加强相关配件检查,提高运用作业质量,为高级修作业提供数据参考,也为后续运用作业方式优化、规章制度修订提供数据支持。充分利用安全运行监控系统集中作业后带来的数据集中优势,进一步推广大数据在货车检修、车辆技检、站修施修、重点故障研判、行车安全超前防范方面的应用。定期分析数据,对质保期配件进行评价,为配件招标、采购提供运用依据。
研究列车队中车辆制动机试验智能检测系统。取代传统列车制动机试验的人工检查判断,通过设备自动判别列车队中车辆制动系统故障,自动预警、精准研判,节省列车制动机试验时间,提升作业效率,降低检车员劳动强度;开展科研攻关,研究智能制动缸后堵,通过采集芯片、反馈制动缸风压数据,制动系统可实现故障的自动预警,并可对相关行车信息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对电动脱轨器联锁监控安全保障设备进行专题攻关。与列车首尾号核对功能进行集成,避免错误安排股道;扩大监控设备覆盖范围,检车员在监控可视范围内对设备申请送电,提高小编组列车作业效率;开展科研攻关,用设备监控代替人工确认,杜绝因脱轨器误操作等导致事故发生,确保安全使用脱轨器[4]。
制定全路货物列车制动主管风压统一标准,建议将风压统一为600 kPa;推进《制动效能证明书》(车统-45)电子化进程,信息系统依据列车编组、空重及关门车数量,自动计算每百吨列车质量闸瓦压力并提交车务和机务人员;在列车制动主管定压统一前,对微控试风设备增加550 kPa制动机试验功能,在此制动主管定压下对列车实施一次最大减压,解决风压转换不彻底造成车辆易发生抱闸的问题,降低检车员工作强度,确保行车安全。
为保证夜间TFDS动态作业、列检作业质量,同时考虑异地职工通勤等因素,建议在每班每组人工检查超过15列、TFDS动态检查超过25列的运用作业场推行小四班间歇制,即“前夜班—白班—后夜班—休—休—休”工作制,白班为08:00—18:00,前夜班为18:00至次日01:00,后夜班为01:00—08:00,合理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保证作业质量。
经过对货车运用管控工作中存在的货物列车安全保证距离内列检作业安排不准确、安全监控设备布局及作业方式不合理、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运用管理程度不够、应用科技保安全手段不完善、货物列车制动主管风压不统一、工作班制不适应列检工作量要求等现状问题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优化对策及建议,使得货车运用管控工作有了一定参考和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货车运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