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与现场沟通艺术

2022-05-27 14:56何艳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

何艳

摘要:成功的电视采访,除了要有充足的准备、明确主题和目的,了解采访的背景,还要捕捉新闻重点,提前做好提纲,明确采访流程。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顺利地进行采访,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新媒介时代,传统的电视媒介已不再是主流,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种变化,创新电视新闻传播模式,是当前电视媒体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电视新闻工作中包括采访准备、现场沟通、后期制作等。应当进一步完善现场采访的准备工作,掌握采访的交流技巧,提高采访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准备;现场沟通技巧

电视采访的准备工作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采访的成败。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对受访对象进行提问,双方交流的时间有限,因此,搜集最有价值的资讯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与其他形式的采访相比,电视采访有许多差异。通过对电视采访的分析,可以提高大众接受度、真实感,从而提高大众对新闻内容的认知度,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接受采访之前,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便会影响到整个采访的效果。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需要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在采访中,我们不但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要注意到采访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使采访顺利进行。

新闻传媒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

在现代传媒体系中,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应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传统媒体依然是信息传播的主流,传统的新闻节目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还不够紧密,使得新媒体在传播上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观众的观念越来越多样化

当代新媒体呈现出多种形态,深受大众喜爱,但是由于传统的采编方式,新闻媒体难以及时、高效地进行创新。这是一个只对大众开放的交流方式,在现代传媒体制下,大众获得了更多的与现代媒体,的联系,但是,由于其运行模式较为保守,其信息传递的形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如果只沿用传统的新闻报道方法,往往会产生社会阻力,很难激发大众的兴趣,不能有效地提升整个采编的工作效率,也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最终很难实现预期的采编效果。

记者采访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新闻信息收集、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新闻采编工作者因其本身的实力而受到制约。培养现代化的新闻采编队伍,增强新闻采编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现代新闻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提升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是当前新闻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新闻编辑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发展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做好新闻的搜集与处理,必须要注意新闻奥论的热点,不断提升新闻传播报道的精确度。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接收到的消息也越来越多。在推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中,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思想,不断提升新闻传播内容的质量,不断完善新闻工作系统。作为一个记者,不能按照固守传统的工作模式,要抓住新闻奥论的热点,从新闻受众的视角出发,对新闻内容的收集、编辑、报道等进行全方位加工。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具有特色的新闻宣传案例,能够使大众逐渐融入到宣传系统中,达到宣传目的,并运用各种形式、典型的案例来适应新时期大众的需要。

多样化发展

在当代的出版与新闻报道体制下,要想提升传媒的传播影响力,首先要培养特定的受众群体以及多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实际上,媒体资源的整合是必要的。在坚持新媒体与传统传媒融合发展的同时,还应积极开拓新的媒体发布与报道平台,将各类媒体资源持续整合,形成多元化的发布与报道方式,在突出深度报道特点的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的快速传播特点,打造分级发布报道体系,为了提高整个媒体工作模式的知名度和报道度,加强对新闻的推广。记者必须从自己的工作素养出发,不断完善传统的新闻资讯,不断提升现代传媒的传播能力,以适应新时代传媒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宜传与新闻报道的能力,推动现代传媒的发展。

深入调查

新闻的搜集与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采访与提问的理念上要有创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传统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尤其是在当今的互联网中,信息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到当前新闻采编制度的变化,掌握新闻采编的发展脉络,并结合新闻采编的发展趋势,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新闻采访和处理工作中,要把社会经济、文化审美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才能使整个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必须对当代新闻的采编思维进行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灵活的准备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准备工作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了采访顺利程度,充分的准备可以确保记者对新闻节目以及采访过程更有把握,还可以显著提高采访的效率。记者自身需要在具备良好知识储备的同时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了解采访背景,展开信息延伸

采访通常是一种直接的交流,这就需要记者对新闻事件的相关信息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被采访者的基本状况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类重要信息,并完成采访准备工作。这不仅是新闻采访的负责任行为,也是基本的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信息收集和转换的能力,通过表面已知的信息来扩展深层次的信息,并对主题与采访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采访顺利进行。比如做一篇关于春节期间电力供应的报道,在了解受访者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还要检查发电厂当前的运行和维护连接,当到达发电厂时,负责供电的人组织工作人员维修和测试电源,了解一些具体情况后,与负责人的沟通,负责人介绍所有环节后,采访过程会变得顺利,新闻内容也会更加生动、丰富。

进一步明确采访的目的

面对海量的信息,一些新闻信息之所以能够快速传播,其主要原因就是具备一定的信息价值。从本质上说,这种信息价值是由受众决定的。只有大众看到、感兴趣并且对大多数人来说感兴趣时,它才有传播的价值。我们应该立即评估它是否有价值,什么是新闻价值,它的新闻点在哪里,只有清楚其价值,捕捉正确的奥论方向和新闻点,信息才能变得更生动、更重要,在采訪中,记者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使准备工作和采访更有针对性,受访者更容易理解该说什么,以便采访顺利进行。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采访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很多意料之外的事,并随时注入新的元素。因此,当我们围绕策划的主要目的进行采访计划时,还需要对其他工作做足准备,并预测受访者可能提及的其他有新闻价值的话题,甚至可以在采访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如果受访者提到了,记者可以快速延伸话题,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采访效果。

做好采编计划,有备而行

新闻报道要求记者要拥有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必须有一个采访的具体计划,并建立个采访和编辑计划,具体的计划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确定好采访的时间与地点,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需要对新闻信息以及采访的过程有一个掌握,因此对于采访环境的选择也是记者深入了解新闻信息的重要一环。从不同的切入点,记者可以选擇与之相匹配的时间与地点,并与有关工作人员进行良好沟通。例如,如果你想在春节期间做一个关于春节氛围的新闻报道,你很快就会意识到,你应该关注人群众多、气氛活跃的地点和时间,比如市场、超市或花卉市场。

第二,需要做好提问大纲的设计。很多新闻事件的发生都是快速且不可逆的。目前,记者在采访前思考如何报道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如何针对性地提问来获取信息。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采访的成功率,被采访者也往往更容易接受采访,否则会导致整个采访过程没有重点,被采访者无所适从。若采访时间有限,我们应当选择最关键的问题,再提出问题直奔主题。与此同时,这样也不会给采访对象造成心理上的抵触与紧张情绪。若时间允许,在采访前列出一系列问题将非常有助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保持思维清晰,以避免出现谈话不能集中在主题上或者采访过程偏离主题的情况。

风格和角色

采访通常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采访前应当首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这也是成功采访的必要条件,可以有效缓解受访者的紧张情绪。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我们的角色和风格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改变,并思考如何在采访前定位自己,以使采访更加顺利。

现场沟通艺术

留下良好印象,促进双方交流

不难看出,人的第一印象会对双方的沟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而要想在短期的沟通与互动中提高采访效果,良好的第一印象则显得更加重要。从记者的角度来说,记者或多或少影响或改变受访者的初始心理状态和活动。在这样的状况下,采访者只能通过语言与行动来表达情感,与被访者建立友好关系,打破受访者的心理防线,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常来说,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每个被采访者的性格都存在差异。两个陌生人之间的微笑、问候以及友好的互动可以延伸、覆盖到整个采访当中,以便于采访的顺利进行。

找寻共同点,拉近与受访者的距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总是有一种认同感,且更愿意与素养、性格、经历相似的人交流,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常常需要与陌生人进行沟通,为了获取重要信息,应该从营造良好的采访氛围上下功夫,从而与对方产生共鸣,有效缩短与受访者之间的距离。如年龄、职业、经历、爱好都可以作为拉近记者与受访者之间距离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我们对于受访者也需要坦诚相待,缩短与受访者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采访效果。

帮助采访对象调整情绪,加强交流和引导

在实际采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受访者有抵触情绪的问题,一些人可能不愿意接受采访,他们在镜头中的紧张情绪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情况要求我们不仅要积极主动与被采访者进行有意识的沟通和交流,基于同理心了解被采访者的想法、情况和行为,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从而获得有价值的采访信息。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由于受访者经常被要求出现在摄像机前,可能会产生排斥的心理。一个麦克风和一个摄像机在记者和受访者之间,这本身就增加了双方的距离感,很容易让受访者感到紧张。在此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遵照采访的主题积极主动地展开采访活动。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互动、交流来减少与

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消除双方的紧张情绪。比如一次采访活动中要去超市了解汤圆的销售情况,在采访中大多数人都很担心表述不当,不想面对镜头,所以记者可以来到汤圆销售处,无意中问旁边的阿姨哪种汤圆更好,阿姨就会热情地介绍,可以看出,采访要讲究策略和技巧。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充分掌握主观能动性,灵活应对,才能事半功倍。

邹韬奋先生说过, “记者最大的能力是与人一见如故。”也就是说,记者应该能够很快与被采访者实现最大程度的有效信息交流。因此,记者应积极把握沟通机会,把握沟通节奏,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快速进入情境,见如故,与被采访者保持情感联系,促使采访顺利推进。

总而言之,成功的采访不仅需要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在采访开始前了解主题以及采访背景,然后计划和概述采访内容。此外,还必须要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以独特的采访风格为顺利完成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充分意识到,这是记者需要具备的基础素质。新闻工作者应当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采访工作,为受众呈现更多高质量的新闻作品。9

参考文献:

[1]朱慕华,浅析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与现场沟通艺术[]]. 2021 (2012—10): 27—28.

[2]孙冬,关于做好电视新闻现场采访的几点思考[J]. 2021 (2014-16) : 67-67.

[3]刘激扬,关于提升新闻记者有效沟通能力的探析[J]. 2021 (2015—3): 73—75.

[4]吴高邻,电视记者如何进行现场采访[J]. 2021 (2016-19) : 169-170.

(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
从功能语用角度解析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策略
转型中的电视新闻报道
壮语电视新闻制作创新探析
浅析创新思维指导下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
探究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采编中的细节处理
电视新闻传播发展趋势探析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技巧分析
电视新闻慎用“谐音”词
试论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
网络电视新闻的胜算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