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杰
古漢语课程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举措是以传授古汉语知识为基点,以引导学生探寻知识为途径,以全面育人为目标,把古汉语所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意志品质、行为举止产生影响,达到古汉语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目标要求。
1.更新古汉语教学观念,注重思政育人。在古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以德施教,把立德树人与古汉语教学内容的学理性、严谨性、时效性与趣味性有机融合。例如,在讲解“否极泰来”“物极必反”词义时,通过结合“祸兮福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
2.思政元素契合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我们始终以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为出发点,挖掘古汉语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学习文选《礼记·中庸》时,通过阐释“中庸”的含义,引导学生领会“中庸”的核心是对“中”的运用,具体而言是指人在协调自身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时,要在符合人性规律的范围内去处理和把握自己的“喜怒哀乐”,以达到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
1.课前准备。开课伊始,教师就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布置下去,并明确完成的时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助合作与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文选学习的“目标要求”与思政育人的结合点体现在“为学为师”的技能训练方面,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目标学习的能力,找准学习要点,明确学习重点。
2.课中展示。学生在课堂上用PPT的形式展示文选学习情况,同时也是学习方法和经验的介绍与分享,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备课能力、知识内容的讲授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从“为师”到“授业”对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教师技能训练。
3.课后完善。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分享展示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补充和修正,要求学生把完善内容以作业形式提交分享给全班。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回顾深入探索学习过程,写出学习及阅读感悟,把“思政育人”目标落实在每一课中,做到每课皆有所得。
通过深化古汉语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教师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古汉语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促进了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带领学生重温古汉语知识发现的历史过程,教师结合古汉语学科前沿,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古汉语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师通过古汉语课程教学全过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古汉语日常教学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从而对其成长成才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古汉语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加强对学生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的教育,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