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艳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秉承“自然教育”的创设理念,以“自然资源”为元素,充分挖掘和利用大自然的丰富资源,创设出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幼儿园环境,在实践自然教育的基础上,形成“融入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环境,给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支持幼儿的探究和发展。
1.因地制宜,自然浓厚
我园因地制宜,充分保留大自然的原生态特征,结合幼儿需要,利用大自然的元素打造生态游戏场所,为幼儿提供了探索自然的机会和条件。园内有小树林、小木屋、草坪、葡萄长廊、沙水区等户外游戏环境,错落有致,几步一景,处处透着自然和温馨。每一个角落都能和幼儿互动,每一寸空间都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
春天,幼儿三五成群地趴在地上研究蚂蚁,围着柳树商讨它是否结果,从事自己喜欢的种植活动;夏天,幼儿在小树林中奔跑、嬉戏、做游戏;秋天,幼儿躺在厚厚的树叶上冥想,用树叶、石块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者收获葡萄、苹果、石榴、梨等;冬天,每当大雪纷飞时,幼儿和教师就会一起在小木屋旁打雪仗、堆雪人。环境和自然材料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通过对各个感官进行刺激,使幼儿沉浸在自然环境中自由体验。
2.崇尚自然,彰显生机
我园每班都有一块种植区,教师和幼儿一起亲自动手栽种。在播种、浇水等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幼儿亲身体验了植物生长的过程,知道了不同植物生长需要的自然条件,最后还收获了成熟的瓜果蔬菜,并进行分享、品尝,深刻体会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园室内环境以自然之美为基调,根据主题、季节调整,多角度解读、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环创材料皆来自于大自然,窗台上摆放着幼儿种植的花草,还有各种豆子、花生、核桃、柿子等自然物品;区域柜子里有幼儿收集的蒲公英和花瓣;墙面上有幼儿制作的鲜花书签、树叶贴画和昆虫标本。这些都是幼儿认识自然的绝好素材,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幼儿了解、认识自然的窗口。
1.融入自然,滋养灵性
幼儿在创设主题墙环境时,按照四季的变化、顺应大自然的节奏有序地进行着。比如,中四班的幼儿顺着初春、仲春和暮春的三个阶段策划了一系列的活动。初春,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幼儿提议给春天送礼物,通过收集种子、认识种子、用种子作画等方式将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对春天的到来满怀憧憬;仲春时节,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春天,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交流、展示,还制作了《幼儿园的春天》图画书;暮春是花朵凋谢的阶段,幼儿收集了各种凋落的花瓣,制作成书签、标本和鲜花饼,用拍照、手工等方式呈现在主题墙上。室内环境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为幼儿的知识建构提供了更丰富的表达机会与条件。
2.浸润自然,赋予力量
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利用各种各样的自然材料,融合自然观察、自然体验、自然记录、自然游戏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与自然相交融,用最本真、最自然的方式尝试和探究,促使幼儿自主思维、自主活动、自主发展。
活动区环境的每一次丰富、变化和完善,都是儿童视角下的产物,它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而是在追随幼儿的兴趣和对话中,根据幼儿的合理需要和四季变化不断更新,逐步完善。例如,各班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收集自然物品的盒子,幼儿可将“收集”来的各种材料放置在自己的小盒子里,分批按需投放在各个活动区,供幼儿观察、思考、探究。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盒子,它把幼儿的精神世界和环境有机结合,让幼儿有了归属感。每一次活动的成果,都被教师和幼儿用各种形式在墙上、窗台上、陈列架上展现出来,供幼儿不断地回忆、沉淀、思索,最终完成自我建构。
3.回归自然,获得幸福
我园每个班级都有一个比较宽大的窗台,被布置成了一处“季节角”,里面有代表季节的植物、果蔬、种子、石头等。“季节角”随季节的变化不断更换材料,展现出大自然的四季之美。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和幼儿一起交流,或鼓励幼儿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创设,使“季节角”成为幼儿了解自然的基地和观察研究动植物的主要场所,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季节角”中的自然材料是有生命感的,幼儿无需借助任何教育手段便能自主学习,教师只需倾听、接纳、认同与共同体验,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与节奏自然地学习成长。
比如,中三班的一位小朋友帶来了一些特殊的“小客人”——十条几天大的蚕宝宝,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了活动“蚕宝宝生长记”。在喂养蚕宝宝的过程中,幼儿了解了蚕宝宝的生活习性,解决了喂养问题;经历了蚕宝宝的四眠以及吐丝结茧变成蛾的全部过程;知道了饲养盒中很多黑色的小东西是蚕宝宝的粪便,也叫蚕砂,可以用来做药治病,蚕宝宝吐的丝可以做漂亮的衣服。在幼儿和环境互动生成的一系列活动中,幼儿全程参与探索、实践,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了知识,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环境创设是一个不断建构与完善的过程,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优化,和幼儿在环境中共生、互享、同成长!
(责任编辑:郭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