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明
一
朱光潜老先生写过一篇名为《咬文嚼字》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里写道:“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中,无论是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这话今天读来尤其觉得深刻。
前段时间很关注山西的灾害。黄土高坡本来是十年九旱只刮大风的,庄稼人至今传承着祈雨的民俗。可在雨季过后,却出其不意地遭遇了连续的暴雨,怎么想也想不通。灾情牵动人心,于是捐款捐物捐道义的新闻铺天盖地,高潮迭起,比洪水的波涛汹涌得多,也真撼动人心。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则地铁广告,写的是:携手共“晋”,山西加油。
什么意思?没读懂!只能目瞪口呆。何人所作,居然能登上公众媒体?
吃惊之余,仔细一想,其实是自己少见多怪,大可不必“目瞪口呆”。因为只要你留意一下我们的前后左右,就会找到种种类似的“雷人”之语。
不是吗?疫情刚暴发,我们小区就出现了“戴口罩总比戴呼吸机好”“躺家里总比躺ICU强”的标语。我同样不知道这是哪位的发明专利。无知、粗鲁、恶毒到如此地步,让人感觉不比新冠的伤害轻。联想到好多地方高速公路上处处可见的类似语言,于是我把它们归为恶语类。民间有句话,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令人不悦。
尤其是当这些东西大行其道时,总能得到官方的肯定,就让人不悦之余觉得很不得劲儿了。
我曾为此写过一则《期盼牛年早来》的日记,谨录于此:
我早早就盼着牛年该到来了。原因除了大家不猜也清楚的那个“新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大家很难猜到的原因,这个原因一直摁在心里没说出来。
什么呢?就是鼠年来临后,忽然冒出的一堆新词。比如,“鼠”你最美、“鼠”你最帅、“鼠”你最强、“鼠”你最棒、“鼠”你可爱、“鼠”能生巧这类;还有,心有所“鼠”、非你莫“鼠”、独“鼠”一帜、“鼠”“鼠”服服、“鼠”一“鼠”二这类;还有,“鼠”不尽的钞票、“鼠”不尽的健康这类的;还有,鼠年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鼠 ”这类等等。
我第一次看到听到就觉得这哪是祝福,分明是自己在糟蹋自己。尽管很吃惊,也没太往心里去。后来发现,这等东西扩散起来比新冠疫情凶猛得多。不但普通民众在用,而且一些我一直很崇敬的人、正式的场合也说这类的话,还美其名曰接地气——实在不知道是接的哪门子气?后来发现连不少老师甚至我尊敬的文化专家、文字专家也认了。再后来,发现不少堂堂正正的官方媒体也使用此类语言。可是我仍然一听到这些话,就坐立不安,就起鸡皮疙瘩,就觉得与其说是祝福,不如说是诅咒。
所以我盼牛年快点来,就是想赶紧摆脱这些诅咒和文化垃圾的包围。
然而,接近牛年我又晕了,当看到处处是“牛转乾坤”的时候。
杜甫有句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后世流传了那么多诗,应该和他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咬文嚼字有关。朱光潜老先生在《咬文嚼字》里还写道:“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中所累积的种种关系……联想的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于是想起五年前拜访马识途时,他老人家说到的文化垃圾喂养年轻人的忧虑。
同时,我想到了爱默生的一句话:“人类的堕落导致语言的堕落。”为什么?他解释道:这是因为人类被盛行的种种欲望摧毁,口是心非和不实之词取代了朴实的性格。
看来这真不是件小事。
二
作家是什么?答案很多,但公众认同的大概是指搞文学创作的、近于专业的、有较高的成就和影响力及知名度的人。所有的作家一定是作者,但大多数的作者都不是作家。
“作家”一词最早出现时是和家有关的。它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宾词组,大概是管理家务事这个意思。
晋·习凿齿《襄阳记》:“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颙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之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岂其智之不如奴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
《晋书·食货志》:“ 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私蓄。”
以上两处都是管理家务的意思。
《太平广记》卷二五五引《卢氏杂说》:“唐宰相王璵好与人作碑志。有送润毫者,误扣右丞王维门。维曰:‘大作家在那边’。”这句话怎么理解?有人说这里就是指写了东西的人。好像不错,但如果下点咬文嚼字的功夫,可能把它理解为会管家务的那个人更贴切一些。这句话似乎也带出了王维当时的心境:有点酸、有点不屑、有点愤恨:你敲错门了吧,那个又当官又把家搞得四面来财的大人物在那边呢!
和上两个例子不同的是,这里的“作家”已经不是一个词组,而是一个名词,而且前面还加了一个“大”,很有深意。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有言:“ 唐之盛时,称作家在选列者,大抵多秦晋之人也。”
这里的“作家”完全就是今天的作家的意思了。
后来又衍生出了“行家”“高手”的意思。《封神演义》第三回:“两家棋逢对手,匠遇作家。”就是这个意思。
当一个作家,应该具备这三层意思。换句话说,第一应该有极强的条分缕析能力,再复杂的事情,在他眼里都是有条理的,不人云亦云,不被表面现象迷惑;第二是个高手,既有宏观能力,又有微观经验,既有知其然的本事,又有知其所以然的功底。认识的高度来源于此,良心、责任、道德来源于此;第三是一种从事创作的职业。
三
在成都赫赫有名的金牛宾馆院内,有一个张大千的旧居。我每次来都要到这里看看。
这是1947年张大千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占地约六百平方米。庭院方方正正坐西向东,房间整整齐齐一字排开。门窗简洁、走廊宽展,砖柱敦实。院内有拾级而上的露台,院外有挺拔参天的树木。风格是近代的,材料是砖木结构的。青砖青瓦,古朴庄重。资料显示,他在这里住了近三年时间,整理了他在敦煌临摹的壁画,并创作了大量作品,达到了一生中第二个艺术高峰。他从这里离开大陆后,一去不返。
半个多世纪以来,张大千旧居虽然历经岁月的驳饰,简洁中依然透露出坚实的华贵。可以想见当年的风韵。虽然屡被改作它用,但也没有遭到明显的破坏。十多年前,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录,得到修缮。
如今它位于北苑楼和西苑楼之间。
这是张大千留在大陆的唯一自己设计建造的旧居,所以我总以为有极大的保护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意义、价值还将日渐显现。
每次来我除了自己来看看,也总想把它引荐给别人。因为即使经常出入这里的人也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处所。我还经常想与其这样闲置,还不如把它利用起来。既可以增加金牛宾馆的文化色彩、历史色彩,又可以展示张大千的人生和创作成就。至少它是胜于那些水泥砌筑的亭台楼阁、假山假景的。
最近一次去,仔细留意了一下镶嵌在墙面的乳白色瓷匾。上书:
成都市历史建筑。
编号0138
张大千故居
建于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1899—1983)在大陆的最后的寓所之一,近代建筑风格。
成都市人民政府
2013年10月立
用的是中英文两种文字。
看着这些,同行的一位朋友问:“能叫故居吗?”我愕然。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他认为:故居是指故乡所在的住所,一个人只能有一处。旧居是指曾经住过的住所,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多处。故居肯定是旧居,而旧居不能说成是故居。
他的新颖解释勾起了我咬文嚼字的劲儿。经过反复查证,我最终认可了他的观点确乎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