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地区居民(成人)多部位骨密度的现状调查

2022-05-26 08:23仲建全通信作者唐翎刘玉建巫恒平赵志强吕敏丽李艳彭钰冷媛媛罗娟王哲隽冯浩
医疗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正位股骨颈年龄段

仲建全(通信作者),唐翎,刘玉建,2,巫恒平,赵志强,吕敏丽,李艳,彭钰,冷媛媛,罗娟,王哲隽,冯浩

1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自贡 643000);2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降低及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1]。该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患者脊柱、四肢骨折的风险增高,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此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因此,对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极其重要[2]。WHO 推荐以双能X 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结果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因此,采用双能X 线吸收测量仪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成了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和评价骨折危险性的灵敏且准确的方法。不同地区、性别、种族人群的BMD 存在差异,且迄今为止尚无自贡地区关于采用DXA 测量BMD结果的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测定了自贡地区健康成人的BMD,建立了自贡地区常住居民(20岁及以上)多部位BMD 分布规律的数据库,旨在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测量BMD 的1 200名健康成人纳入调查,按10岁一个年龄组将其分为6组,即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每组200名(男女各100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为自贡地区常住居民,包含本地区常住居民或在本地区生活5年以上的外地居民;年龄20~80岁;身体健康,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排除标准:有骨折及骨肿瘤病史(椎体骨折通过X 线排除);患有引起继发性BMD 异常的各种疾病或其他影响BMD 测定的疾病;合并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服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存在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女性子宫或卵巢手术切除患者。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unar iDXA测量仪,每日测量前应对其参数进行校准,如精确度误差(标准差0.010 g/cm2)、变异系数(1.0%)、准确度(≤0.030 g/cm2);测量时采用软件自动划分并手动校正图像的BMD感兴趣区(图1~2),并由2名具有5年以上BMD诊断经验的主治及以上医师分析图像,意见不一致时协商决定,尽量减少骨质增生和邻近钙化等影响BMD测定的因素,观察指标包含研究对象的腰椎正位(L1-4)、股骨颈及全髋BMD,单位为g/cm2。

图1 腰椎正位(L1-4)BMD 的测量

图2 双髋及股骨颈BMD 的测量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健康成人的BMD 比较

本研究中,男性股骨颈、全髋的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腰椎正位(L1-4)的骨峰值出现在20~29岁;女性股骨颈、全髋的骨峰值出现在20~29岁,腰椎正位(L1-4)的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男性的腰椎正位(L1-4)BMD在50岁以后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均未见明显差异;男性的股骨颈BMD在20~29岁及50~59岁与女性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其余年龄段为男性股骨颈BMD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全髋BMD在20~29岁和30~39岁及60岁以后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段均未见明显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健康成人的BMD 比较(g/cm2,±s)

表1 不同性别健康成人的BMD 比较(g/cm2,±s)

注:与女性比较,aP<0.05;BMD 为骨密度

男性人数 股骨颈 全髋 腰椎正位(L1-4)20~29 100 0.9678±0.1025 1.0152±0.0930a 1.1136±0.1016 30~39 100 1.0073±0.1677a 1.0579±0.1689a 1.1084±0.1263 40~49 100 0.9423±0.1648a 0.9720±0.1617 1.0606±0.1681 50~59 100 0.8579±0.1185 0.9414±0.1277 1.0679±0.1438a 60~69 100 0.8187±0.1446a 0.8898±0.1621a 0.9512±0.2345a 70~79 100 0.8337±0.1546a 0.9066±0.1456a 1.0251±0.2043a年龄(岁)年龄(岁)女性人数 股骨颈 全髋 腰椎正位(L1-4)20~29 100 0.9472±0.1085 0.9843±0.1008 1.1111±0.1082 30~39 100 0.9089±0.1153 0.9505±0.1063 1.1123±0.1171 40~49 100 0.8887±0.1231 0.9545±0.1337 1.0821±0.1496 50~59 100 0.8313±0.1237 0.9045±0.1333 0.9784±0.1487 60~69 100 0.7660±0.1135 0.8378±0.1271 0.8874±0.1688 70~79 100 0.6835±0.1198 0.7539±0.1337 0.8378±0.1641

2.2 不同年龄段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BMD 比较

50~59岁人群的股骨颈、腰椎正位(L1-4)BMD与除20~29岁之外的所有年龄段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人群的全髋BMD 与60~69岁和70~79岁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人群的股骨颈、全髋BMD 与其余年龄段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人群的腰椎正位(L1-4)BMD 与除70~79岁之外的所有年龄段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79岁人群的股骨颈、全髋BMD 与其余年龄段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0~79岁人群的腰椎正位(L1-4)BMD与除60~69岁之外的所有年龄段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正位(L1-4)BMD在所有年龄段与股骨颈、全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BMD 在40岁以后与全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BMD 比较(g/cm2,±s)

表2 不同年龄段健康成人不同部位的BMD 比较(g/cm2,±s)

注:与50~59 岁人群比较,aP<0.05;与60~69 岁人群比较,bP<0.05;与70~79 岁人群比较,cP<0.05;与腰椎正位(L1-4)比较,dP<0.05;与全髋比较,eP<0.05;BMD 为骨密度

(岁) 人数 股骨颈 全髋 腰椎正位(L1-4) F P年龄20~29 200 0.9488±0.0994bcd 0.9922±0.0993bcd 1.1302±0.1021bc 9.809 0.001 30~39 200 0.9277±0.1308abcd 0.9711±0.1260bcd 1.1116±0.1175abc 28.595 0.000 40~49 200 0.9020±0.1362abcde 0.9588±0.1409bcd 1.0767±0.1542abc 67.831 0.000 50~59 200 0.8396±0.1225bcde 0.9160±0.1324bcd 1.0063±0.1526bc 74.523 0.000 60~69 200 0.7872±0.1292acde 0.8587±0.1441acd 0.9130±0.1998a 30.736 0.000 70~79 200 0.7393±0.1520abde 0.8107±0.1565abd 0.9074±0.2012a 48.245 0.000 F 38.525 28.044 31.088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及性别密切相关的骨骼疾病,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及老年男性[3]。目前,我国是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3.9%~31.2%,男性为3.2%~15.3%[4-6]。可见,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需要面对的严重公共健康问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曾描述骨质疏松症特征为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因此,骨量降低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准确科学地监测及分析骨量降低,对预估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BMD 及骨测量方法有很多,如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和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等,但目前公认只有DXA 所测的结果才是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本研究利用DXA 分析自贡地区健康人群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部位的BMD,结果显示,男性股骨颈、全髋的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腰椎正位(L1-4)的骨峰值出现在20~29岁;女性股骨颈、全髋的骨峰值出现在20~29岁,腰椎正位(L1-4)的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与张巧等[7]关于邻近地区贵阳的骨峰值年龄段的报道相似。男性的腰椎正位(L1-4)BMD 在50岁以后高于女性,表明50岁以后的女性腰椎骨量下降速度高于男性,Miyakoshi 等[8]亦报道,当女性年龄>55岁时,女性的骨量下降速度明显大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雌激素明显减少相关,且腰椎受影响最为显著,因此,临床应分性别诊断及预防骨质疏松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BMD 逐渐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50~59岁人群的股骨颈、腰椎正位(L1-4)BMD与除20~29岁之外的所有年龄段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自贡地区50岁以下的人群股骨颈、腰椎的BMD 相对稳定,50岁以上的人群股骨颈、腰椎的骨量会有明显的降低,这与马锦富等[9]关于成都地区的报道相似,且有研究报道,50岁以上人群骨量异常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10]。但是,60~69岁与70~79岁人群的腰椎正位(L1-4)BMD比较无明显差异,且男性反而上升,可能是由于采用DXA 测量时受到腰椎骨质增生、腹主动脉钙化的影响[11],导致测量值假性升高。60~69岁人群的全髋BMD 与其余年龄段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髋BMD 是在60岁以后开始显著降低。总之,不同部位骨量降低开始的年龄段不一致,且腰椎BMD 的测量会受周围组织钙化的影响。因此,为避免漏诊或误诊,临床需测量多部位的BMD 来诊断骨质疏松症。

本研究结果显示,腰椎正位(L1-4)BMD 在所有年龄段与股骨颈、全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BMD 在40岁以后与全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40岁以后股骨颈与全髋的BMD 下降速度不一致,且股骨颈BMD 下降速度更快,BMD 更低。有研究表明,股骨颈BMD 用于诊断骨质疏松症比腰椎更有优势[12],也有研究报道,BMD 的最佳测量部位是髋部[13],髋部相较于其他测量点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更高的灵敏度[14-15],但本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全髋,在40岁以后,股骨颈BMD 可能更适合用来诊断骨质疏松症,且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与BMD 相关,因此,对于40岁以上人群,股骨颈可能更易发生骨折,临床需采取措施及早预防。

综上所述,随着年龄的增长,BMD 逐渐下降;50岁以后的女性腰椎骨量下降速度高于男性;不同部位的BMD 下降速度及开始时间不一致,临床需测量多部位的BMD,且在40岁以后推荐测量股骨颈BMD 来诊断骨质疏松症;但是,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为临床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特别是针对自贡市不同地区人群作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正位股骨颈年龄段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关于铁路货车制动管系漏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金融委的意义在于为金融“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