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莜然
浙江省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
之前游历泸沽湖畔,寻见成片的多肉。虽高不过踝,但苍翠动人,还有点点鲜红坠落其中,十分可爱。
多肉的美貌吸引了我,使我想将这美带回家,永存在舒适奢华的温室——这偏远的大山,怕会耽误了它的可爱。于是我挖了几株,将多肉带回了杭城。
回家后,我和妹妹选了几个好看的瓷盆,将多肉种了进去,还特意为它们摆了造型。看着眼前的盆景,我们很是满意。此后我和妹妹悉心照料着多肉,把它们放在阳台上享受阳光,并定期喷营养液,除虫……
第二年春天,多肉又长出了红色的新叶。可不知道为何,它们长得不如去年的好。茎和叶虽都有着鲜嫩的绿色,但茎却显得软弱不堪,似乎承载不了那么多绿色而饱满的叶。那新叶虽饱满,却不如去年红了,变成了嫩红色。几棵植物都软塌塌的,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本以为我们的悉心照顾会使多肉变得更好看,不想却是如此,心中茫茫然。
偶然看到郑板桥的《题画·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
突然明白,它们可能从小喝惯了雨水山泉,住惯了山野湖泊,听惯了彝家民谣……我们以为的温室,对它们而言不一定是享受,更怕是种伤害吧。想来让多肉回归山野,可能会长得更好吧。
那日,把想法和妹妹说了,我们两个一同把多肉移植到了阳台外的小院里。让它们听蝉鸣,饮清露。
没过太久,发现它们茎细,却不软弱。茎上错落地长着肥厚的叶,饱满可人;叶头尖尖的,有些扎人。新叶是粉红色的,根部带些玫红,点缀在每根茎的末梢,或三四瓣,或二三瓣地聚集在一起,形似一朵动人的花,成了那万绿丛中一点红。在这粉嫩“花”的顶端是真正的花,花瓣小而多,是嫩黄色的,十分惹人喜爱,但如果不凑近仔细看是很难发现的。那几株多肉散发着清甜的香,美而不妖。
才知物各有本性。
这动人的模样果然更像那泸沽湖畔的多肉,移至小院便长得那样好,泸沽湖畔的怕是更加美丽吧。
多肉本在山野中,恐怕山野才是它最好的天地。
【借鉴】
养花种花这类素材很多人写过,比较常见的是把写作点放在自己身上,比如因为喜欢买了花,又因为自己的疏忽害死了花,等等。也有人把写作点放在器物的大小对花的影响上,从而思考人生,这已是很不错的思路。而杨同学把写作点落到物身上,用多肉的不同状态:山中多肉、盆中多肉、院里多肉,三者对比表现出对物性的思考。这个切入点及立意就很独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