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咏梅,谢 婧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430)
创新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己经成为国家经济持续繁荣、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2019 年1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即“职教二十条”,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2]。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寄语青年学生时强调:“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3]。”全国“双创”活动周如火如荼地举办,国家积极推动“双创”深入发展,加大高校创新创业,各高校纷纷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模式、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创新创业指导,努力促进创新创业实现突破性发展[4]。
实践教学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手段,通过专业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逐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技能[5]。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实践教学追求的目标,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6]。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施和不断修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促进作用[7]。能否培养和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和创业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8]。为促进学生成长,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开展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和探索总结出开展“五元共育”模式。
食品工业在广东地区发展良好,保持稳定的年增长速度,同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互联网时代,“网红”创意产品不断涌现。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营养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消费者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广东地区对于掌握相关技能的相关人才需求亦呈逐年增加趋势,企业市场容量也逐年增加,食品类企业微小企业、创意店铺层出不穷。目前,在食品加工行业中高新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其为食品加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9]。现代食品专业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10]。因此,高职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化发展趋势[11]。
通过学校、政府、企业、研究院所、行业协会共同组建“五元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和核心课程的双创实践教学环节,总结并实施基于真实工作任务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依托产业学院、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外创业孵化园区的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行校内校外创业导师制及管理方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形成了一整套食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
依据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体现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出发,顶层设计重构食品专业“三维四递进”双创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食品加工技能、食品质量管理能力、食品营销技能三维度综合技能,课程及实践能力培养按照基础—核心—综合—拓展递进式开展,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认知发展轨迹。
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图1 实践教学体系
3.1.1 创新创业专项课程开设
食品专业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以来,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和课程体系设置中,同时从不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习题3 个角度出发思考课程,新建公共基础课程“创新工程实践、创业与就业指导”等,专业课程建设包括“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竞赛”“创办你的企业”等。
课程体系设置角度见图2。
图2 课程体系设置角度
3.1.2 专业核心课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核心
从课程标准设置上鼓励并要求专业核心课程融入创新创业内容。目前,“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调味品加工技术”获得院级优秀创新创业课程标准。在课标设置上融入创新创业活动,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学融为一体。专业5 门核心课程都做到了以真实企业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创新创意项目为导向设置了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并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改革建设。其中,核心课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等课程实践学时占比达到67%。
3.1.3 综合实践课程的创新创业导向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开设的“食品加工与营销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特色创新类课程。共计112学时,分2 个学期开设,集中教学周2 周。其中,第一阶段在企业开展,基于真实工作岗位和工作情境开展实践,第二阶段在校内开展要求,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学生设计创新创业项目方案,教师审批;并由学生实施方案、完成项目管理,教师从旁指导;最终学生将方案中的创新产品和创业计划展示出来,教师进行考评。该课程对专业学生覆盖率为100%。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探索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建立依托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外创新创业孵化园区、产业学院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3.2.1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目前,与企业共同建设完成1 个省级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中共同开发建设了3 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并共同完成了3 项挑战杯项目的指导并获奖。
建设大学生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期间,构建了实现了相关专业教学实训室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活动的开放性实践教学平台的机制,以项目孵化为目标,学生申请-教师审批-实验员监管对各类双创项目的孵化和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2 校内外双创孵化园区建设
在课程中积极鼓励推动学生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驻校内并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孵化本专业5 项获省级双创奖项的项目。2021 年联合碧桂园集团开展“机器人智慧餐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公益项目获广东省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资助,校企共同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锻炼。
同时,专业在校内与行业协会和多家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建设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建设省级工程中心-现代岭南饮食传承创新研发中心,也起到对双创项目的助推作用,进一步说明了“五元共育”在双创实践教学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3.3.1 校内外双创导师制度
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教学中和创业活动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平台。目前,已经聘请来自企业的创业导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和创业指导,开发了基于校外基地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校企共同完成教学。
3.3.2 企业专家及行业“大师”进课堂
在建设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项目过程中,专业及相关课程建设都得到了很大的推动和进步。“大师”作为专委会成员对专业人才培养给出指导意见,并亲自参与到课程教学和技能比赛的指导中去。
结合广东省地域特色进行内容选取,深化课程思政融入,因专业的工业化特色强调工匠精神和敬业爱岗精神培育,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之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训练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爱国敬业、创新等职业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等。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打破简单的以学科知识技能体系结构,建立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层次出发,结合职业岗位技能等级结构体系[12]。
部分课程教学实施目标设置为4 个维度,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思政目标。以“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为例,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各类产品原料、设备和主要生产工艺及其原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制作各类产品并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分析;素质目标期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并提升欣赏美创造美能力;思政目标要求学生有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品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坚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四维目标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前注意到矛盾的特殊性,开展学生的学情分析做到因材施教。课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理解认知教学中主要矛盾,并实现学中、做中学,巩固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课后,发布扩展任务,巩固所学,并帮助学生认知发展提升。同时,能够认识到旧事物的演变,出现了新事物,创意和创新也是建立在已有学习的基础上。
“岗课赛证”育人机制,其中“岗”是工作岗位、“课”是课程体系、“赛”是职业技能大赛、“证”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体系作为融合的基础与核心载体,也必须做好校证企所协五元联合,共同实践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机制。
尤其是目前1+X 证书制度,更是将企业、社会评价组织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开展顶层设计重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充分开展思政融入和“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将近6 年专业全部课程资源数据化、网络化,并完成网络精品资源课程建设5 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11 门,思政示范课程建设3 门。课程评价基于实践过程综合考核比例100%,实现无纸化考核课程比例75%。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 项,专业双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 项。
在开展双创实践教学探索建设过程中,引进教师注重专业背景和相关企业工作经验,近年来引进高级工程师1 名,教授级高工1 名,应届博士生5 名。同时,推进新入职教师开展技能学习,目前专任教师“双师”比例100%。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支持下,所有专任教师每年开展2 个月企业一线岗位锻炼,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校内专任教师均受聘为校内创新创业导师,均参与指导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并聘请21 名校外专家为创新创业导师。
同时,教师教科研水平提升,专任教师近3 年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省级比赛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参加职业技能比赛获得省级三等奖2 项;近年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14 项,发表教科研论文16 篇。
校内外创业教师团队的构建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形成创新创业的内涵驱动,在专业群内具有很好的推广示范效果,对高职高专加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建设都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借鉴。
目前,专业已经向所在地市人社申请建设《中式面点师》 《西式面点师》 《公共营养师》 《农产品食品检验员》 4 个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申报4 项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粤菜制作》 《粤点制作》《运动营养咨询与指导》 《食品合规管理》,联合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开展推进1 项《餐饮营养师》技能培训认定工作。以2019 级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目前学生获证率已达70.3%。
学生在近5 年专业相关职业技能竞赛中也取得1 次省级一等奖、4 次省级二等奖的成绩,获得了省级挑战杯科技赛项二等奖1 项、三等奖1 项,省级挑战杯创业比赛立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 项,校级2020 年创新创业重点培育科研项目1 项,充分做到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在近年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研和企业用人评价调研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一致好评,其中自主工作能力和创新研发能力得到了企业的极大肯定,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典型多,服务广东食品企业及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稳步提升。
目前,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稳定快速,而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行业企业的发展出现了适配性不强的局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走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更需要不断加强学校、企业、社会、政府、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协作、做好“五元共育”,也需要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产教融合、“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行业岗位任务,为社会培养具有优秀品德的食品类创新创业型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