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栽培促高产技术应用研究

2022-05-26 22:24于文娟
种子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玉米栽培农业信息化

于文娟

摘    要:玉米在我国播种范围广,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研究了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栽培促高产技术的应用,从整地、选种、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为提升我国玉米产量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玉米栽培;促高产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7-005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随着近几年中国酿酒业和饲料业的不断发展,因此市场中玉米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因为有较好的经济收益,许多种植户都选择将玉米作为主要的种植物,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种植户的经济收益并不理想。所以应将如何提高玉米产量作为重点,把控各种植环节,在玉米的栽培技术中要融合当代信息技术,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益。

1 信息化背景下玉米栽培促高产技术应用需求

任丘市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中,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积极结合信息化技术,加速农业发展,引进各类先进的玉米栽培促高产技术。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中,更要采取科学的生产技术对玉米的种植、生产、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管,保证玉米的质量与产量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比如在玉米种植和收获时,可以推广应用全球定位、传感器技术等,以确保对玉米生产现状实施监测。应用智能化技术管理能有效提升对玉米栽培的管控,在提升质量与产量的前提下,可节省大量人力成本,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精确掌控玉米栽培中各项技术的要点,可动态地分析各项数据,并且能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有助于相关部门制订种植计划与种植措施,促进先进的技术快速推广应用。并且依靠大数据分析技术还能对种植间距、施加肥料等种植要点把控,分析出种植最优效果,优化传统的种植模式,实现玉米的增产增收。

2 科学整地与秸秆还田

研究表明,玉米的生长环境与产量联系紧密,通过整地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生存环境,保证玉米的产量与质量。种植整地前要先选取适宜玉米生长的优质土地,种植管理部门要关注玉米生产现状,选取出土质好、营养含量较高的土地,保证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能拥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并且能使根部发育良好。因为玉米根部生长发育旺盛能有效提升玉米植株整体的抗病能力,保证汲取到相应的营养,提升玉米的生长态势,为玉米的质量与产量奠定基础。选取合适的种植区域后,要开展整地操作,提升地块的种植能力,玉米的播前整地要秉持平整、高效的原则,在合适的种植期进行整体作业,为播种保苗做好准备。玉米收获后就可以直接整地,在土壤含水量适宜的情况下,使用民用大型的旋耕机先行处理,如果效果没有满足播种的需求,可以再采用综合整合机械进行深松浅翻、重耙、平整的作业操作[1]。而春玉米的整地,在土地内留存的根系经过降水、细菌等影响分解,其中含水量较低,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天气、土壤等多种自然因素,在播种前使用大型旋耕机整地。如果要选取宽窄行的方法种植玉米,不用在玉米收获后处理土壤中残余的根系,只需要使用旋耕机将土地整理平整即可,在秋季整地时更容易,可减少机械作业的次数,降低整体成本,还有更好的种植效果。秋季深耕玉米地可以改善玉米田环境,加厚活土层,提升种植效果,为玉米种植后根系发展打下基础,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保肥的能力,有利于根系生长,拥有更大的范围吸收养分和水分。通过深耕还能翻出藏在土壤中的病虫害,通过阳光照射或寒冷的天气来减轻病虫害的影响。

将深耕技术与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结合,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避免焚烧玉米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磨碎的玉米秸秆均匀地翻撒到田间,可提升土壤的养分,增加土壤的储水能力,为后续玉米种植提供更好的土壤环境,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在翻耕之后,应该科学进行土地镇压,可以有效紧实土壤,改善土质疏松问题,让种子与土壤更好地接触,保证种子的生长发育。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在玉米穗收后要及时将秸秆回收并且粉碎,长度不要超过10 cm,以免秸秆过长,还田后影响土壤的密实水平,降低土壤的保肥能力。秸秆在分解土壤中的微生物后,会产生一定的氮元素,此时应施加一定的氮肥,加快秸秆的分解速度,让其转化为幼苗可以有效吸收的养分,保证还田后的效果。要及时翻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后,就需要立刻灭茬深耕,深度要达到20~25 cm,可解决土壤间缝隙过大问题,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降低秸秆还田的效果[2]。土壤中的水分状态也会影响秸秆腐烂分解的速度,所以土壤中水分不足时可以通过灌水来保证秸秆腐烂的状态。遇到有病虫害发生的地块,不能进行秸稈还田,有病的秸秆要进行焚烧或者高温堆腐处理,保证还田后没有留存病虫害,不影响下一茬玉米种植。

在上一茬作物成功收割后可选择有监控系统的翻耕农业器械。种植地翻耕的过程中,运用监测系统对土壤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获取土壤中各种有利于玉米生长种植的物质,得出更合理的整地方式,让土质得到有效提升。对于土层较厚的区域,一定要定期进行深松的操作,打破土层底层的环境,为之后玉米的高产高质创造良好的种植环境。

3 选择适宜的玉米品种

分析种植地的气候,选取与当地气候匹配的玉米品种。长期生长的玉米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增产潜力,并且气候温度和生长期应符合品种完全成熟的要求,有足够的热量可以保证玉米在生长发育期间对温度的需求,从而有效利用最佳品种的生产潜力。但是过度提高产量,利用生长时间过长的玉米品种会使玉米发育不足,收获的玉米粒不饱满,影响玉米的营养和品质。因此,选择玉米品种应保证玉米的正常发育,不影响生长,并且要及时播种。要考虑当地的地形、温度、气候等,当地的温度高,就需要选择晚熟品种,生育时间长,或中晚熟品种;平地生育期适宜选择中晚熟品种;洼地宜选择中早熟品种,适合当地生产管理。玉米品种产量受生产管理条件的影响,产量高需要良好的生产管理条件,产量低常常是因为没有满足品种生长发育的条件。所以,在生产管理水平高、土壤肥沃、水量充足的地区,可选用生产潜力大、产量高的玉米品种。B50F4544-86DC-42FC-AB73-14E142C61AFE

应选择生产潜力低但具有可持续特性的品种。与原有的种植品种协调,保证产量正常输出。玉米品种的增产增收与前茬种植有直接关系,若前茬种植大豆,土壤肥力较好,宜选择高产品种;若前茬种植玉米,且生长良好、丰产,可继续选种这一品种;若前茬玉米感染某种病害,选种时应避开易染此病的品种。此外,同一品种不能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栽培3~4年,否则土地可能会贫瘠和退化。并且要分析当地的病虫害情况,病虫害会极大地影响玉米生长发育,要根据当地流行的病虫害选择抗病的品种。在选种时要观察种子的外观,选择外观完整无虫洞啃食的种子。

种植前要精细化地处理种子,为了节约部分成本,保证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可以提前处理种子。选择晴朗的天气晾晒种子,同时要翻动种子,经过晾晒不仅可以增加种子的活性,还可以增加种子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除掉一些附着于种子表皮的病虫害,紫外线可以有效杀死玉米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降低玉米生长的发病概率,增加发芽率。使用饱和食盐水选种法,对玉米种子进行选种处理,去除玉米种子中出现的瘪粒、病虫害粒、机械损伤粒,保证种子的发芽率。还可以用包衣处理和药剂拌种的方式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可以有效预防玉米种子的土传疾病还有地下害虫的侵蚀,给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4 播种技术运用

在玉米播种时期,应考虑当地的天气变化,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如果错过了播种时间,就错过了玉米发育的最佳时期。若播种时间过早,玉米种子发芽时已经消耗了大部分养分,会导致出苗密度过高、养分不足,如果天气降温较快,玉米种子没有足够的营养抗衡极寒天气,便会让玉米减产。而播种时间过晚,就会导致适合玉米生长的时间过短,影响玉米的出苗率,群体密度过低,同时冬季还容易形成冻害,直接降低玉米的产量。科学管理种植密度,播种过少、种植密度过低会使土地的利用率低,单位面积的耕地产能会下降,影响整体产能,而播种量过大,超出了土地的承载极限,玉米种子不能在土地中获得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影响种子的生长发育,导致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出现减产的情况发生,所以合理密植对提高玉米产量有着重要意义。玉米播种期一般在4月末至5月初,如果处于低温环境,玉米在土壤中发育的时间过长,会直接影响玉米的出芽率,而且会出现大量弱苗。春玉米不是播种得越早产量越高,种植过早产量不仅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而降低,还会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会让玉米的授粉和灌浆期与高温多雨季节重合,处于病虫害高发期,容易造成秃尖或者缺粒的现象。一般在当地小麦收获的前15~20 d种植可以达到增加玉米产量的目的。

5 灌溉技术应用

传统的玉米灌溉会选择沟灌或者畦灌的方式,这两种方法在灌溉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并且不能很好地控制灌溉的水量,容易对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造成影响。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采取了更符合的喷灌和滴灌技术。

喷灌是采用在玉米田架设管道和喷头,通过在另一端施加压力,将水输出到管道中,然后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珠的灌溉方式。喷灌的方式会将水分均匀地喷洒在玉米植株的叶片和植株间的土地上,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因为喷灌的水分分布得都很均匀,不会产生深层的渗漏,并且大部分会被玉米作物吸收,可节水30%以上。在一些透水力强的沙質土壤地区甚至可以节水70%以上。并且喷灌不会改变土壤环境,对土壤影响很小,能让土壤保持原来的结构,锁住其中的养分,让玉米的根系有一个适宜稳定的生长环境。在喷灌时可以降低植株表面的温度,防止玉米植株温度过高,出现“晒花”等现象。一般每次的喷水量在30~40 mL即可。

滴灌是利用在田间铺设低压的管道系统,将水源通过管道运输到田间地面上的每一个滴头,通过缓慢的点滴状态来浸润玉米根部的灌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因为渗漏、蒸发等损失,而且滴灌的水滴对土壤的冲击力也很小,不会破坏土壤结构,能让根系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汲取营养。

6 施肥技术应用

玉米种子在发芽期对肥量的需求很大,应该少量多次的追肥,保证发芽期间所需的营养,在此期间主要施磷、钾肥和农家肥料,在玉米生长到3~4叶时,每667 m2可以追施腐熟的农家肥500 kg和尿素2~3 kg,并且要不断观察玉米的生长情况和土地肥力补充合适的肥料,如果长势稳定就可以不用追肥。在进入拔节期后要再次追肥,提高叶片的生长速度,保证植株能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足够的养料保持生长,达到强茎强穗的效果。在玉米生长到7~9叶时,对于肥力不足的地块要根据所缺的肥力来施加相应的肥料,并且配合腐熟的农家肥,达到长期的施肥效果。在果穗期追肥主要是促进小穗小花进行分化,让果穗穗大、粒多,增加产量,此时最适合施加氮肥,并且应补充适当的磷钾肥。玉米进入灌浆时从抽穗到成熟需要大量的氮、磷肥,为玉米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防止出现早衰的情况。同时可以增加果穗的籽粒重量,提高产量,提升玉米粒的质量。

7 玉米病虫害防治

7.1 常见病虫害防治

玉米黑穗病主要表现为果穗呈现黑色,变成粉末状。感染玉米黑穗病会导致玉米生长不出雌性花蕊,无法正常授粉结果,使玉米整体产量降低。玉米黑穗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分为以下两点。第一,要做好选种工作,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玉米病虫害。在进行玉米选种时,种植人员要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种子。第二,如果在种植区域内发现了玉米黑穗病,就需要将疑似感染了病菌的农作物及时进行清理,并选择适合的农药防治。可采用克百威药剂,戊唑醇以及多菌灵等。

玉米螟是玉米发生率较高的虫害之一,当玉米发生螟虫害时玉米的茎秆、花叶、叶片等部位就会出现蛀空的情况,从而导致部分果穗产生损失,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防治玉米螟时,可以使用化学药剂,采用灌心的方式进行防治。例如,可使用1.5%辛硫磷颗粒剂与3%混合呋喃丹颗粒剂,或释放白僵菌及赤眼蜂等玉米螟的天敌来减少玉米螟对玉米带来的影响。

玉米如果出现了旋心虫,玉米的叶片部分就会出现条纹,会呈现出黑色,并蔓延到玉米根茎部。从玉米的外形上来看,玉米幼期会出现畸形的情况,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玉米旋心虫的防治时间是在玉米的生长初期与种植前期。在玉米生长初期可以采用链霉素,在种植前期需要对种子包衣进行良好的处理,从而减少病菌,对玉米旋心虫进行防治。还可以利用玉米旋心虫的天敌,例如鸟类等,对玉米旋心虫进行消灭。

7.2 防控防治技术

对于玉米病虫害来说农业防控是一种最关键的环节,在一般情况下玉米种植人员可以在玉米的种植期间利用农药有效减少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例如,对种植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种植地的杂草进行清理,对种植地土质的情况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适合种植地的玉米种子。还可以施加合适的肥料,来保证土壤质量,并为玉米提供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物理防控可以在玉米种植地的周围安装太阳能诱虫灯具,这种灯可有效防控玉米虫害,不会对玉米生长产生影响。同时在玉米种植地中还可以安装一些黄板诱蚜虫,从源头上防止虫害的扩散,提高玉米产量。

化学防控就是利用一些化学药剂对玉米病虫害防治,这也是防治玉米病虫害的一种主要措施。在玉米播种之前可以采用化学药剂对种子进行浸泡,之后再播种,这样能提升玉米的出芽率,从而使玉米高产。对生长期的玉米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需要根据玉米病虫害的情况而喷洒农药。这是治疗玉米病虫害最好的方法之一。

8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传统的农耕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越来越高的需求,种植者在多个方面都要足够重视,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栽培促高产技术应用研究,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加快农业的发展,为我国粮食的稳定生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军杰.玉米高产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1,39(22):43-44.

[2]弓文香.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栽培促高产的技术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30):39-40.

(编辑:郝焕霞)B50F4544-86DC-42FC-AB73-14E142C61AFE

猜你喜欢
玉米栽培农业信息化
基于本体的农业知识建模研究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农民农业信息化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玉米栽培中密度与施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