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虽千万人,吾往矣

2022-05-26 07:50王彬
中关村 2022年5期
关键词:潮州韩愈古文

王彬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作为中唐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唐宋八大家之首,后人称其为“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苏轼称赞其“文起八代之衰”。

从政为官,鞠躬尽瘁,有惠及民;执笔为文,泻玉飞珠。

他和孟郊一道创立韩孟诗派,倡导发起“古文运动”更是影响深远。

在中唐的教育行业,有这样一个人,带着他的《师说》《马说》来了,他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何谓传道?圣人之道,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何谓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让学生有一技之长,有一个生存的本领。

何为解惑?对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使他们很好地走出困惑。

上述三点韩愈全部做到了,而且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待每一个带着问题而来的学生。

他在《马说》中讲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于中唐无数的有志之士来说,韩愈显然就是那个伯乐。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韩愈得以通过铨选次年春,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拉开了韩愈为官的序幕,也同时开启了其传道授业解惑的教授生涯。

韩愈的教学生涯从“四门博士”做起,后提拔为“太学博士”,终于实至名归被授予“国子祭酒”。相当于现代人从一个教师做起,最后做上了教育部长。

这期间韩愈学为人师,身为示范,言传身教,放弃了很多的业余时间来钻研如何做好教学工作,著《师说》《进学解》等论文来宣扬自己的思想。实际教学中,因材施教,贾岛的“僧敲月下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对于喜欢写文章的皇甫堤、李翱、李汉等则是鼓励他们潜心钻研六经诸子,这些人在韩愈后来倡导的古文运动中,均成为绝对的主力军,不能不说韩愈的眼光之高、之远。

在藩镇割据、科举腐败的中唐,韩愈成为那个高举孔孟之道的大旗,高呼“尊师重道”的人。

他的呼喊给教育事业黑暗的中唐注入一针强心剂。

他的呼喊犹如一道闪电照亮黑暗的中唐天空,让当时的教育事业在安史之乱后又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唐德宗贞元年间,二十四岁的韩愈和四十二岁的孟郊两个人在长安相遇,两个惺惺相惜的人一见如故,只是他们自己都不曾想到的是他们的相遇和交往以及所发起的运动会对后世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为了应对大历时期肤浅、平滑的诗风,诗坛出现了以写奇绝险怪,涉险猎奇的新诗派——韩孟派。随后在“复古”的口号下,针对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一场文学革命,则悄然拉开大幕。

在这场运动中,以韩愈柳宗元为首的倡导者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这场运动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要有“务去陈言”(韩愈《答李翊书》)和“词必己出”(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的独创精神。

对于韩愈来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有完成复兴古文的大业。但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坛,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纠正了大历(766年-780年)以来的平庸诗风。“文以明道”的理论也被后人继承。到了北宋,在欧阳修的大力提倡之下,在“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这些巨星的摇旗呐喊之下,宋代兴起了新一轮的古文运动,而且声势更加浩大,最终复兴了散文,骈文作为没落的文体不再有影响力了。

可以说没有韩愈,就没有这场自中唐开始的“文艺复兴”。这场文学运动对中国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是非常明显。

“虽千万人,吾往矣”。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更是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不灭的光辉。

这绝对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三岁成为孤儿的韩愈,由兄嫂养大。自念是孤儿,并没有沉沦,从小便发奋苦读,站在儒家的立场上,以“治国,平天下”视为己任,根本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贞元八年(公元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也就是在这一年,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知己——孟郊,并在随后创立韩孟诗派。

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七月,韩愈因受宣武节度使董晋推荐,得试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出任宣武节度使观察推官。期间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古文运动”开始萌芽。

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的韩愈终于通过铨选,随后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开启传道授業解惑的一生。

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当时长安附近几个县发生旱灾,韩愈就去实地查访。因向唐德宗上疏《论天旱人饥状》,得罪了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等权臣,被贬为连州阳山(今属广东清远)县令。

在阳山期间,韩愈的心日渐沉静下来,开始反思半生坎坷的原因,寻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阳山期间创作的《五箴》,对自己的游、言、行、好恶、喜知名五方面提出了规诫,既是一种反省,也是一种自嘲。

贞元廿一年(公元805年)正月,顺宗即位,二月甲子大赦。八月宪宗又即位,又大赦天下。两次大赦由于有人从中作梗,韩愈均未能调回京都,只改官江陵,获授江陵法曹参军。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六月,韩愈终于再度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两年后调任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奉命修撰《顺宗实录》。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韩愈晋升为中书舍人,此后获赐绯鱼袋。此间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件事还是和到底是李白强还是杜甫好有关,元稹认为是杜甫要比李百强。白居易则毫不客气的把李白杜甫一块讥讽了,说杜甫只比李白好一丢丢,但是也不过如此,总之两人都不咋滴。这事传到了韩愈的耳朵里后,写下了著名的《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直接和元稹、白居易之间开启互怼模式。

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韩愈随宰相裴度出征淮西,赐紫服佩金鱼袋。淮西平定后,韩愈随裴度回朝,因功授职刑部侍郎。凯旋途中,为抒发胜利豪情先后写下《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过鸿沟》:“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回朝后的韩愈奉命写《平淮西碑》,可这碑没有立多久,就引发了历史公案。李愬的部将石孝忠嫌没有写够自己领导的功劳,便“长绳百尺拽碑倒,粗沙大石相磨治”,之后官吏去抓石孝忠,石孝忠竟然拒捕,打伤一名官吏。再后来据《旧唐书·韩愈传》记载:“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妻出入禁中,因诉碑文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李愬的妻子也就是唐安公主之女觉得碑文中把裴度的功劳写得过多,李愬的功劳应该是第一,于是“妻出入禁中,因诉碑文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虽然说此事引发了一段小插曲,但是后人却认为韩愈的做法并无偏颇,李商隐就评论道:“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词”,苏轼更是表示“淮西功德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炙,不知世有段文昌。”据说还有一个姓陈的汝宁太守干脆就将《平淮西碑》重新镌刻了一遍,时人评论“真为千古快事”。文字可以磨灭,但公道自在人心。

至今韩愈的名字还温暖着潮州的一代代百姓

然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韩愈遭遇了政治上的一次大风波。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长安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谏迎佛骨表》极力劝谏,唐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贬为潮州刺史。

担任潮州刺史八个月左右时间,韩愈本着“上报国家,下泽黎民”的理念,将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到相对落后的岭南地区,将国语规范,创办学校,治理水涝……

韩愈来到潮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祭祀鳄鱼的活动。原来潮州鳄鱼的残暴酷烈,韩愈途经粤北昌乐泷时,即有耳闻。但鳄害之严重,在到达潮州之后,他才真正了解,“处,愈至潮阳,既视事,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食民畜产将尽,以是民贫。’”鳄鱼之患,实则比猛虎、长蛇、封豕之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了解除民瘼,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韩愈断然采取了措施:“居数日,愈往视之,令判官秦济炮一豕一羊,投之湫水,祝之……”这就是“爱人驯物,施治化于八千里外”的祭鳄行动。为此,韩愈还写了《祭鳄鱼文》。一篇檄文,数次围剿,常年困扰百姓的鳄鱼被驱逐,韩愈迅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韩愈把自己和潮州的山水融为一体,在一页页的历史遗迹里,山是韩山,水是韩江,堤是韩堤,木是韩木,潮州的山水都姓了韩。譬如潮州最主要的河流叫韩江,最秀美的山被命名為韩山,山上有纪念韩愈的,旁边还有韩山师范学校,市区有昌黎路昌黎小学“昌黎旧治韩文公祠“岭海名邦”石牌坊、“景韩亭”,韩江北堤旁有“祭鳄台”,甚至潮州妇女用的头巾也称“韩公帕”。

潮州能够成为文明礼仪之邦韩愈功不可没,“功不在禹下”是对其最高的赞誉。

至今韩愈的名字还温暖着潮州的一代代百姓,在缱绻的岁月里,温暖着每个人的记忆。

沿着韩愈留下的路,此后走来了白居易、李商隐、柳宗元、刘禹锡、杜牧,走来了范仲淹、黄庭坚、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归有光、顾炎武、朱彝尊、黄宗羲、林则徐……让潮州成为千百年来有志之士和文人向往之地,也留下了诸多璀璨的诗篇。

康熙二十三年的一天,清代两广总督吴兴祚一路向东,从广州来到潮州的韩文公祠。感慨万千,写下“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

虽然说韩愈远在潮州,但是他的朋友没有忘记他,贾岛写《寄韩潮州愈》:“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侵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刘叉赋诗《勿执古寄韩潮州》云:“寸心生万路,今古棼若丝。逐逐行不尽,茫茫休者谁。来恨不可遏,去悔何足追?”

在潮州八个月后,韩愈接到圣旨,“于其年十月二十五日准例量移袁州”。

在去潮州的路上,韩愈看到看到前来送行的晚辈韩湘,十分感慨,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首诗和《谏迎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途经武关,韩愈作了一首《武关西逢配流吐蕃》:“嗟尔戎人莫惨然,湖南地近保生全。我今罪重无归望,直去长安路八千。”

到了邓州的曲河驿,又作《食曲河驿》:“晨及曲河驿,凄然自伤情。群乌巢庭树,乳燕飞檐楹。而我抱重罪,孑孑万里程。亲戚顿乖角,图史弃纵横。下负朋义重,上孤朝命荣。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经过乐昌县的乐昌泷时,写了一首《泷吏》。

元和十五年,韩愈以袁州刺史身份,重蒙圣宠,九月还朝,任国子祭酒,复赐金紫。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韩愈任兵部侍郎期间,适逢镇州王庭凑兵变,朝廷欲派人安抚,但无人敢前往,韩愈挺身而出。元稹说:“韩愈可惜。”唐穆宗也后悔,但是韩愈沉着应变,以谦谦君子的口才,对王庭凑说:“皇上认为你有将帅的才能,所以任命你为节度使,却想不到你竟指挥不动这些士卒!”

对士兵,韩愈动用三寸不烂之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恩威并施、慷慨陈词道:“自古叛乱之军,不仅惹祸上身,更殃及妻小。朝廷亦知尔等皆忠君之士,尔等不知叛乱,更不会叛乱。一切回头是岸!”三言两语,王庭凑服,士兵也服,更是“任其吩咐”!一场可能的战争被韩愈巧舌莲花化解与无形之中,回到京城后的韩愈写下《镇州初归》“别来杨柳街头树,摆弄春风只欲飞。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好不惬意。

两年后,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韩愈纪念馆

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次年三月,葬于河阳。

元丰元年(1078年),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准其从祀孔庙。

总结韩愈传奇的一生,古文运动直接影响到了宋朝的古文运动。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功不可没,同时他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其从被贬潮州到最后去世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却成就了他一生最辉煌的一段时光,用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诗文做结尾:“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斯人,韩愈也!

猜你喜欢
潮州韩愈古文
晚春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