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要素流动与农村产业结构演化研究

2022-05-26 03:23贺文华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5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产业结构乡村振兴

摘要: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提高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积极性,粮食产量连年增加,农民收入也随之增加。东南沿海地区的开放政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拉力,卖粮难问题的凸显则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农村土地因之释放,为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村的生产要素城乡流通和农村产业结构演化。农村产业结构演化拓展乡村振兴的发展空间,逐步实现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过程中,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乡村振兴 要素流动 产业结构 城乡融合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武陵山片区农村土地流转效率提升机制研究(19YBA3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生活逐步改善。但随着“卖粮难”问题凸显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催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出现了农村资金流失,农村经济发展洼地化,出现了“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三农”发展困境。为促进乡村发展,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困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国务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规划布局,但农业积弱、农村贫穷的状态在短期内依然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改变。2020年,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依然任重要而道远,按规划提出的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别滞后的地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间表则需延期至2050年。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然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内部以及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通,要素资源流通引导要素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并逐步实现农村的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演化拓展乡村振兴的发展空间,逐步实现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过程中,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农村生产要素流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契机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乡人口结构演变

1.农村改革进程中政府支农政策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农村自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以来,农民的生产能力获得释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率随之提高。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粮食产量连年增加。

隨着粮食产量的年年增加,负面效应也逐步显现出来,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因为每年用于收购农民余粮的财政预算支出为定值,每年大量收购粮食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政负担,并增加了粮食库存的保管成本,同时会形成粮食从新粮转变为陈粮的价值折损。二是购买粮食的财政资金短缺,导致一部分农民出售粮食后只能收到白条,农民辛苦经营没有获得及时的现金回报,因资金缺乏而影响农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性。更有甚者,农民把粮食送到粮站后因粮库出现满仓而没法收购,无法变为现金收入。粮食缺乏现金变现能力,农民的理性选择是逃离农村农业另谋出路。

2.农村劳动力转移释放人口红利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从农民到农民工,再从农民工到市民两个阶段。由于农业生产经营对农村劳动力吸引力降低,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人口红利逐步显现并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劳动力转移受到来自两方面力量的推拉:一方面,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巨大的发展平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巨大的拉力;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能吸纳的劳动力数量逐年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随之凸显出来。

据相关统计数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逐年扩大,城乡人口结构也随之演化。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城镇人口17245万人、农村人口79014万人,即所谓的“十亿人口八亿农民”,城市化率为17.92%;至2020年末,我国总人口数增加至14.1212亿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突破9亿,达90220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92万人,城镇化率高达63.89%。城镇化发展必然有农民工规模的不断扩大推动,2010年至2019年,农民工总量逐年增加,分别为24223万人、25278万人、26261万人、26894万人、27395万人、27747万人、28171万人、28652万人、28836万人、29077万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有所降低,农民工总量为28560万人。农民工占农村人口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36.09%上升至2020年的56.02%(见图1)。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的扩大为农村土地流转并变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条件。

(二)农村土地流转为变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条件

1.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逐步发生变化。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初期,只是少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尝试性地转移,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未能产生冲击,依然保留原有的刀耕火种的原始耕种方式。土地流转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变化而变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也发生相应变化。

具体可划三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2年),农民工返乡务农和农户互帮互助。这一阶段的土地播种面积逐步增加,从1985年的143626千公顷增加至1992年的149007千公顷(见图2)。

三、建议

1.支持资源向乡村流动的同时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产要素市场,并在适当时机逐步撤出政府力量,只以“守夜人”的身份对市场运行加以监管。

2.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门要对农村内部的要素流动加强监管,根据地理区位以及土质特征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布局,引导农村产业优化升级。具体说来,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并对土地流转数量、流转期限、流转用途、流转价格等统计汇总,使土地流转一直处于政府的监管之下,避免土地的非农化使用,确保粮食安全。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要根据纵向、横向比较以及土质特征和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对土地流转形成价格指导,保护土地流转双方的权益。如果流转价格偏高,则会抑制土地流转,影响农村产业布局,普遍居高不下甚至会影响农业生产经营积极性,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如果价格偏低,则会降低土地所有者收益,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生活质量难以改善,有违乡村振兴应有之意。三是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减少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和摩擦,降低制度层面的交易成本,确保农村土地流转顺利。四是严厉打击影响和妨碍农村土地正常流转的家族势力和黑恶势力,尽力避免这些势力凭借本土势力优势胡作非为,如霸占上游的水利设施、对土地承包方进行经济敲诈和暴力威胁等。

参考文献:

[1]王欧,唐轲,郑华懋.农业机械对劳动力替代强度和粮食产出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6(12):46-59.

[2]贺文华.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基于湖南省洞口县的调查[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9(5):58-70.

[3]贺文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8):38-46.

[4]贺文华.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农业产业结构演化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20(2):25-28.

[5]易小兰,颜琰,张婷.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6省326份农户样本的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3):84-91.

[6]王曙光.农垦体系与地方发展:市场机制下的垦地共生模式[J].新疆农垦经济2019(2):1-4.

[7]任盛宇.農地流转价格过高会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6):34-39.

Research on rural factor flow and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He Wenhua

Abstract: Reform of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has improved farmers enthusiasm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Grain output has increased for years running, farmers income has also increased. The open policy of southeast coastal area provides a pull for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the difficulty of selling grain has become the thrust of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has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release of rural land has created conditions for expanding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developing modern agricultur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has promoted the circulation of rural production factor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evolution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evolution and upgrading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opened up the development space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gradually realize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farmers citize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free circul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e should realiz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Factor flow; Industrial structure;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邵阳学院)

责任编辑:欣文AEC2C78E-E1B4-4A27-9936-26B9DBE299F8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产业结构乡村振兴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