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推动新闻传播创新发展

2022-05-26 15:51董黎丽
传媒 2022年9期
关键词:媒介马克思主义

董黎丽

新媒体在推动新闻传播载体与形态变革的同时,也改变了新闻传播的生态格局,成为影响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因素。在新媒体时代,要想增强新闻媒介的传播力、舆论引导力,就须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由刘文阁、李强所著的《新闻传播概论》一书,从基础篇、理论篇、实践篇、时代篇系统梳理了新闻传播的历史演进、理论脉络以及政策实践等内容。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系统了解新闻传播学的基础概念、理论和现状,还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意义和价值,为新闻从业者探索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启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传播行业的重要性和价值。新媒体的发展形塑了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也使得新闻的生产与传播面临着转型升级。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行业亟须运用符合时代发展的理论资源来指导转型实践。虽然经验学派、批判学派以及媒介环境学派在新闻传播研究中已成为核心的理论资源,但就中国的社会制度及其新闻传播实践而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是新闻从业者应该遵循和践行的理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这一“极端重要”的工作,新闻传播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需要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这就要求在媒体深度融合战略全面实施之际,媒体機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尊重新闻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规律,创新新闻舆论工作的观念和方式,同时积极利用新兴媒介技术来提高新闻媒介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用以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充分发挥媒体功能,强化新闻伦理与法规。在新闻传播发展史中,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消弭了新闻传播主体与受众的界限,还再造了新闻传播流程并产生了新的新闻传播理念。相应的,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也从传统的“三元”(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四元”(环境监测、社会控制、社会教育、提供娱乐)学说,逐渐演化为生成模拟预测、激励监督、沟通调节等。这些媒体功能充分显示除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外,还强调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新闻工作应该以服务人民为基本宗旨,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引导正确舆论,形塑正确价值观,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新闻传播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充分发挥出了“强化正面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广泛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纾解公众疑虑,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的舆论引导功能。如澎湃新闻网利用“视频矩阵”模式,及时发布疫情相关视频,同时专门开辟“实时病例地图”,以最直观的方式全时段传递信息,回应公众信息需求。虽然新闻传播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媒介的发展并非是线性的依次替代过程,而是一种相互竞争和融合发展的过程。每一种媒介的进化发展都是对前一种媒介的“补偿”。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在不断地丰富着人类的社会交往和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工作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其中蕴含的时代性和发展性给新闻传播行业指明了新方向,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应根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各自优点,不断优化传播渠道和内容,通过革新传播方式来创造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传播模式。具体来说,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革新应重新审视媒介、受众、内容以及主体等新闻传播的基础要素,关注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与角色权力的时代性变化,重视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及其心理特征,善于发挥不同媒介的传播优势和内容建构特性,只有这样,才是正确地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取得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媒介技术的发展在为新闻传播带来技术红利的时候,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标题党、媒介审判、媒介寻租、反转新闻等现象。其中,标题党现象是最为常见的新闻传播伦理乱象之一,在“题文分离”的网络阅读环境、注意力竞争、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综合影响下,“标题党”以歪曲实施要素为特征,严重背离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给当事人带来了伤害,不仅传播了诸多负面信息,也影响了传媒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更冲击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损害了新闻专业主义原则。为此,诸如“标题党”此类有违新闻传播伦理的失范行为亟须加以整治,用新闻法规来规范新闻传播秩序,提高舆论引导力,进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此同时,无论媒介环境怎样变化,新闻媒体人都必须力戒违背新闻伦理的行为,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尊重新闻规律,努力做到将新闻伦理规范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共同内化成从业者的精神品质。

遵循政策导向,推进融合发展。新闻政策是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建设和舆论引导实践中的规范性文件,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政策指导方面的直观体现。它是引导新闻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做好正面宣传和提升传播效果的他律性文本,也是实现新闻传播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为此,媒体机构及其新闻传播从业者的传播实践应在新闻政策的指导下,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闻传播的融合发展。因此,《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等相应政策性文件相继发布,用以指导媒体融合发展。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生产应在微观层面打破传统采访、写作、编辑、出版的线性新闻生产流程,改变以往因不同部门、不同介质而割裂的新闻生产局面,通过对新闻采编、内容生产和渠道融合的流程再造,形成首尾相接、新旧融合的媒体结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人民放在首位,因此在融媒体思维下,新闻传播生态和格局势必需要由内而外、由表及里的变革。尤其是目前建设的卓有成效的县级融媒体,真正地能够打通舆论引导的“最后一公里”。这就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要认真落实“着眼教育引导群众、服务生产生活,完善信息供给结构,提高信息供给质量”的要求,从而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作出新的贡献。在这一现实要求下,新闻媒体机构需要积极履行媒体职责,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进行新闻传播。例如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关于农村的相应新闻报道理应得到重点关注。为此,“脱贫攻坚: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实践”、“乡村振兴:务必根治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涉农资金检查怎样才能落到实处”等九个代表性的新闻实践案例在本书中得到了具体呈现。

建设平台化环境,落实数据化生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兼具时代性和发展性,而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平台化已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多元化的新闻生产主体和新闻产品进行网络化聚合,已然成为新闻传播平台化的重要特征。因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化新闻传播创新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规律,建设平台化环境,落实数据化生产。在平台化浪潮中,新闻传播平台模式整体上呈现出专业媒体生产平台(以“新华社新闻生产系统”为代表)、技术要素聚合平台(以“今日头条”为代表)以及流量要素分发平台(以“腾讯企鹅媒体”为代表)三足鼎立的格局。由于不同新闻传播平台在主体、技术、受众和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架构方式上存在着显著差别,其运作机理也迥异。专业化媒体主导的新闻生产平台侧重于通过智能化的生产系统来连接媒体与用户,技术要素主导的新闻聚合平台侧重于以算法推荐机制来凝聚用户,而流量要素主导的新闻分发平台则更多地关注内容生产者的网络结构与网络生态。无论各平台的运作机理有何差异,其发展趋势都呈现出社交化、生产者聚合以及渠道化的大数据时代特征。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和算法正在重塑新闻传播业态,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和可视化的数据新闻已成为新闻行业常见的报道形态。不同于传统的数字新闻(在线新闻)、精确新闻或者计算机辅助报道,数据新闻能够通过对海量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处理,帮助记者从繁复的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数据新闻具有多媒介交互性使用的融合特点,它不仅可以出现在个人电脑、平板及手机等移动终端,还可以让用户与新闻产品进行实时交互。此外,数据新闻也可以表现出静态信息图、动态信息图以及显示人机交互等不同的新闻类型。例如,财新网的“数字说”所发布的《老虎家族:周永康关系图》、《水灾后又迎谷物涨价 农业基本盘如何保供》、《新冠检测概念股2021年业绩飙涨》分别就腐败官员的关系网络、农作物价格涨幅趋势以及从事新冠检測企业的经营业绩变化,通过可视化数据的形式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受众简易明了地接受相应新闻信息。此外,数据新闻具有执行主体专业化、传播内容精细化、传播渠道多平台化、传播对象交互化和传播效果利基化等显著优势。虽然当下的数据新闻在发展中仍存在着数据资源不足、数据分析人才匮乏、数据噪音难以规避等问题,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谁能掌握数据新闻准确的数据分析方法和表现形式,谁就可以在激烈的新闻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在大数据时代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整体而言,虽然新的传播生态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创新契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当下的新闻传播仍存在着算法风险、伦理失范以及新旧媒体非均衡发展等问题。在新媒体时代,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要重视对新闻从业主体的政治意识、伦理规范、社会责任的培养,也要加强对新闻传播平台的社会治理。新闻传播创新需要建立健全新闻传播平台的联动机制,落实平台主体的资质审核和许可制度,只有通过强化对新闻传播信息的全方位把关,才能实现新闻传播生态系统能量交互的可持续性和新旧媒体的平衡性发展。用户自身也应积极提高媒介素养,尤其是强化信息辨别能力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共同努力下,新的新闻传播生态将会更和谐,进而推动数字生活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黄河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

【编辑:孙莹】

猜你喜欢
媒介马克思主义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声音的“邮递员”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