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最熨帖的报答

2022-05-26 00:18高怡然
做人与处世 2022年3期
关键词:熨帖手杖麻雀

高怡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一天与平日并无两样,儿子依然与母亲并肩坐在室外的长椅上。儿子在看报纸,头发花白的母亲静静坐在旁边,温暖的阳光洒在母子脸上。突然,一只麻雀落在面前的草地上,母亲指着麻雀问儿子:“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随口答道:“麻雀。”说完他继续低头看报。过了一会儿,母亲又问:“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抬起头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是一只麻雀。”过一会儿,老人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试探着又问:“那是什么?”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冲母亲嚷道:“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母亲一言不发地起身离开,儿子问:“您要去哪儿?”母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扔掉报纸。过了一会儿,母亲从屋里缓慢地走出来,手中多了一个本子。她坐下来,递给儿子,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

儿子念起来:“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21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21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儿也不觉得烦,只是深感他的天真可爱……”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此时的儿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妈妈,吻着她的面颊。

日记中那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已长大成人,不再追着妈妈问“那是什么”,只是低头看报,对于身边的母亲不再关心。而此时的母亲已苍老,往日的温馨已成追忆。眼前的儿子,仅仅被母亲问了三四遍就恼了。反躬自省,我们又何尝不是?当母亲在看电视时,遇到不懂的情节,会问我们刚才演的是什么,我们的回答及态度又是怎样的?

这世间最纯的爱,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因为那是一种无条件的积极对待,把孩子一切的表现都认为是率真可爱。可母亲总有老去的时候,昔日的陪伴终究会成为回忆,而这种美好的回忆大多只残存在母亲的记忆里。所以当我们静下心来陪伴老人的时候,如果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请回到孩子般聆听的样子,因为那不是一种絮叨,而是爱的再现。

天底下的父母都一样,对孩子的每一个举动都承载着无限的爱。可作为子女,总把最好的留给外人,把最狼狈的一面留给父母。回到家里,你变得不再微笑,不再勤快,甚至饭菜都是母亲做好端到桌子上,你才缓缓放下手机,去吃饭,如果饭菜稍不合胃口就一通抱怨,好像在外的不顺心都必须要投射到母亲身上。

我带孩子回家看望父母,这次和以往不一样,母亲的白发更多了,走路不再是小跑,因为母亲腿上长了骨刺。母亲很坚强也很倔强,她每日里一边忍受疼痛,一边还要挂念我们。

《论语》有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句话是讲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要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汉代的韩伯俞是一个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十分严格,只要他稍犯错误,母亲就会举起手杖打他。有一天,韩伯俞因为一点儿小事没有做好,母亲举起手杖打了他。可是,韩伯俞这次竟然伤心地哭了。母亲觉得奇怪,以前打他的时候,从來没见他哭过,于是问道:“以前打你的时候,你从来不哭,今天为什么就哭了呢?”韩伯俞伤心地说:“母亲以前打我的时候,我会感觉到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比较健康。可是今天的感觉不一样,我感觉不到疼痛,心想是不是母亲衰老了?体力也弱了?所以我才伤心。”当有一天你发现母亲不再唠叨你,说明母亲已经变老,她连大声说话的力气都没了。

《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无论到了哪里,离家有多远,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是你对父母最熨帖的报答。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熨帖手杖麻雀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老人该如何选择手杖
知己
手杖3
手杖2
手杖1
完美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