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
摘要:目的:研究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低弹性绷带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接收的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中抽选74例展开研究,应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低弹性绷带包扎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低弹性绷带包扎治疗于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徒手淋巴引流技术;低弹性绷带包扎;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为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常用术式,虽然可解决病症,但手术操作对淋巴网存在破坏性,影响高蛋白液体回流,使得组织间隙中聚集大量高蛋白液体,诱发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情况[1]。患肢麻痹、疼痛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均为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的常见表现,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低弹性绷带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的疗效,具体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以简单随机分组法将74例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2020.4-2021.4)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患者。
对照组:年龄均值(54.69±5.72)岁;病程均值(2.37±0.91)年。
观察组:年龄均值(54.74±5.85)岁;病程均值(2.43±0.89)年。
两组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的资料数据相比,P>0.05。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单侧乳腺癌相关肢体肿胀的患者;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神志清晰的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上肢肿胀为手术以外因素所致的患者;合并急性感染性灶存在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将患者的患肢抬高,结合压力仪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低弹性绷带包扎治疗,徒手淋巴引流技术即为结合人体淋巴系统分布、淋巴循环防线,以铲型、拇指画圆等手法将全身淋巴系统激活,推动淋巴液回流至静脉系统,将淋巴液于患侧区域组织间隙中聚集。以双颈部与锁骨之下-患侧肋间-腋下-上臂-前臂-手部的顺序激活淋巴系统,以上述反方向施淋巴回流工作;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指需要紧贴患者的皮肤,将皮肤褶皱增加,促使淋巴液流入附近淋巴结中;一周五次,每次40-60分钟,共治疗一个月。结束上述治疗以后,立即对患侧手、前臂以及上臂实施包扎工作,共四层,最内部一层为基本材料层,即纯棉套筒,其次为垫层材料、纱布层以及低弹力绷带层。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治疗后的肿胀程度——若皮肤处于正常状态,皮肤紧张且有皮纹存在为Ⅰ度;患肢皮肤处于较为正常的状态,皮肤紧张且无皮纹,局部皮肤温度较高为Ⅱ度;皮肤紧张且发亮,无皮纹,皮温较高,且有张力性水泡存在为Ⅲ度。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观察指标数据,两组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的等级资料应用[n(%)]表示,用秩和檢验(Z),若结果显示为P<0.05,代表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相比,患肢肿胀程度明显更占据优势,P<0.05,详细结果见表1所述:
3讨论
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为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治疗所致常见病症,其可导致肢体疼痛、活动受限等表现,对患者术后机体康复、生活质量等均存在严重不良影响[2]。
徒手淋巴引流技术指的是由医务人员利用手法压迫挤压瓣膜以及淋巴管壁的方式,将淋巴液泵形成,推动淋巴液流动的同时,对淋巴液重吸收有促进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减轻肢体肿胀症状,促进细菌以及毒素的排出;上述操作结束以后以特定绑带实施加压包扎,可利用梯度改变巩固以及维持消肿治疗,改善肢体肿胀症状。
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肿胀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低弹性绷带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的效果理想,可促进肿胀程度改善,将病症对患者肢体活动、生活质量等产生的影响减小。
总而言之,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患者接受徒手淋巴引流技术结合低弹性绷带包扎治疗的疗效可观,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娟,钟巧玲,张慧珍,等. 6步综合消肿疗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者Ⅲ期上肢淋巴水肿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20,19(8):48-54.
[2]鲁雅琴,邢文婷,葛永桂,等. 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和徒手淋巴引流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比较[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2):16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