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衍东与戈雅的对比看中西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2022-05-26 05:11尹虹孙素素
艺术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尹虹 孙素素

摘要:中西绘画从本质上来讲就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在不同时期受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但追其本源,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绘画,最初产生的目的都是为了记事,描绘真实的生活,这与现实主义特征不谋而合。曾衍东与戈雅都擅长描绘真切的生活细节,体恤贫苦百姓,有相似的艺术追求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文章通过对两人最具特色的绘画风格进行分析、研究,力求探寻两人绘画中现实主义精神的共同点,以期对今后相关题材的研究和探索有所裨益。

关键词:现实主义;曾衍东;戈雅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2-0-03

自古以来,中西方画界在创作中均以不同的形式追求着现实主义精神,细致地刻画日常生活,描绘客观事物的典型形象,通过画面传递作者的情感,展现理想价值和人文情怀。如今,国内的一些大型画展仍将现实主义题材放在主流位置上,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油画作品,现实主义因素皆受到了一定的重视。画家们在创作中尤其重视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他们将己之所见置于绘画的语境中,并揉合自己的部分情感色彩,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

虽说现实主义这一流派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但现实主义并不是从这时开始。中西绘画的发展早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身处18、19世纪的两位中西方艺术大师曾衍东和戈雅在描绘生活细节、关注现实的同时,也注意到了通过艺术创作表达情感。两人都利用画面传达出内心的悲愤与不满,勇于直面社会生活的阴暗面,与现实主义本质不谋而合。

1 曾衍东及其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在中国绘画史上,曾衍东并不被时人所重视,但他的作品笔墨曼妙,文意盎然,不拘成法,关注现实[1]。所作山水人物、花鸟鱼禽简笔焦墨,一任性情肆意挥洒,采用漫描式手法描绘市井众生,生活百态,加以阐述绘画内容的题款,构成漫画的最初形态,现人誉之为“被遗忘的漫画先驱”。

曾衍东(1750—1830后),字青瞻,一字鲁斋,又字七如,号七道士,晚号冰渊老叟,山东嘉祥人。纵观其一生,难免会让人感觉郁郁不得志,前半生极力追求入仕,作职业画家三十余载,五十一岁时方得其所愿,其中不乏一些物质力量的推动作用(据记载,早时他曾画《瘦马图》进献刑部官员),可以看出当时官场政治腐朽,催发了“今画论”的诞生。且仕途不顺,身为小官吏,长期接触贫苦百姓,对百姓生活感同身受,因此在绘画题材上更关注现实,更注重反映當时的生活。作画时勇于揭露现实生活的昏暗面,敢于突破前人桎梏,将现实主义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一定程度上受扬州八怪的影响,这也是“今画论”能诞生的社会基础[2]。所谓“今画”,是他以自己所处时代的市井人物、风土习俗、真山真水为题材进行创作,作品皆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这在文人画中实属罕见,其艺术风格早已偏离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

曾衍东的作品皆无背景,描绘人物生活,神态生动自然,且每画必题款钤印,阐明画意,完善画面。他所作的《三驼图》极富生活趣味,画面描绘了三个不同形态的驼背老人。两人在前,面目相对,似在聊天,其后又一人,双手伸开,抬起左腿,面露喜色。整个画面构图简单,内容简洁明了,右上方有题款: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其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

有意思的是,早在明代,画家李士达就已完成了相似画作,并送给好友钱允治观摩,看到这副戏谑诙谐的讽刺佳作后他大赞并题及此诗。笔者分析,曾衍东再作此画的原因是:首先从其题款入手,点明主旨的“世上原来无直人”,借赵驼之口直讽当时的社会吏治,世上没有敢挺直腰杆的人,可以看出这点也引起了曾衍东的共鸣;其次就是作品形象,不同于李士达作品中三个矮小的人物形象,曾衍东作品中开始注重人物的比例关系,驼子的形象更加夸张生动,直摄内在神韵,并运用其最具特色的“减笔”画法,笔墨酣畅,画面诙谐幽默;最后不同于李士达作品中大片的空白和多处题款,他简洁的画面、得宜题款与别具特色的印章可谓是相得益彰。

在当时文字狱环境的影响下,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只能通过这种含蓄、隐晦的方式来表现,初看此画不免感觉有些搞笑,但细品其背后的含义又充满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无奈和凄凉。他用简括写意的笔墨、通俗易懂的诗文和遒健俊逸的书体,形成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画作。他在画面中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百态。有衣着华丽的官员;有劝虎归善的疯癫僧人;也有衣衫褴褛的瞎婆子。他们身处不同的社会阶层,生活态度也是千差万别,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在呼唤理想的同时,批判污浊现实的意图也就隐藏在其中了。

2 戈雅及其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戈雅的画作与国家的时代命运紧密结合,作品中无处不彰显着其善良的灵魂和反叛的意志[3]。戈雅之前,从来没有人在画面中如此强烈地关注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也没有人如此深刻地表现内心情感。戈雅的现实主义原则,至今仍对后世的画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戈雅(1746—1828),西班牙画家,一生专注于绘画,且风格多变。因其父为镀金师,经常与画家、雕塑家合作,良好的环境对戈雅的艺术之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29岁时戈雅进入画家棉织厂负责绘制草图,他的艺术生涯由此拉开了序幕。绘画题材多来自西班牙社会各阶级人们的现实生活:为生活奔波的小商贩、悠然闲逛的贵族男女、饥寒交迫的农民等形形色色的形象,但从不美化人物,着重刻画人的精神和性格特征,构图形式多变,整个画面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氛围。这种画风直到他46、47岁时开始发生变化,之前保护他的人纷纷下台,而后其身染疾病,耳朵接近失聪,促使他的绘画风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的画面上开始出现一些不明生物,颜色开始倾向于黑色,画作中对西班牙的虚伪、邪恶、愚昧等加以鞭挞与讽刺。

31岁时,他的挂毯画作品《阳伞》诞生,这种新奇的物品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后随着市民阶层逐渐崛起、生产力提高,伞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的绘画作品中。这幅画截取了当时的日常生活,图中描绘了一位穿着精致的年轻女人,悠闲地坐在草地上,双膝上趴着一只小黑狗,她身边还站着一位衣着单调的男士,手里拿着一把用来遮挡阳光的绿色雨伞。为了整体效果的和谐统一,戈雅在背景处加入远山和淡绿色的大片树林,整体色调明丽轻快,深刻地诠释了现实主义的精神,用活泼的风格使观者可以从真实的人物身上找到灵感。

47岁时,他的人生遭受到巨大的挫折,耳朵接近失聪,艺术风格也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他开始怀疑生活,画布上出现一些奇怪的生物,画面中颜色也比较灰暗,仿佛他的人生进入低谷期。后来他越发投身于创作,尤其是晚年作畫更倾向于取悦自己,创作了著名的黑色绘画《农神吞噬其子》。画面中描绘了农神萨图尔努斯正在吞噬自己儿子的恐怖场面,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是这仿佛并不是一个虚构的画面,甚至可以直观察觉到高度的真实性。他口中的孩子鲜血淋漓,早已没有了头颅和半幅身躯,哪怕只是浅浅地看一眼,都难免有些反胃。不同于鲁本斯画面中细致刻画的完美形象,戈雅笔下的形象荒诞离奇,同时又运用了纯黑色的背景,将画面中可怕的死亡气息烘托到了极点。人物形象虽看似有别于现实主义的充分细致,却不难发现通过对典型形象的塑造,人物神态的表现已经到位,似乎与中国画中的现实主义不谋而合。

3 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3.1 中国画中的现实主义

中国画可主要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两大分支,有着独特的民族观念、丰富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手法,迎合时代发展的规律。从最初用来记事的简单图形、符号、花纹,再到后来细致、娟秀的工笔画,简练、概括的写意画,现实主义创作可谓是贯彻始终。东晋顾恺之“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画论的提出,说明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再把外表的相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放在首要位置,强调人的本真性情,要求表现人物深层维度的性格特点和内在精神,注重刻画作品细节,为早期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尤其是隋唐时期山水画独立成科以后,更加讲究师法自然,以现实生活为依托,融入老庄思想,经过艺术家内心的感受和孕育,传达人的主观情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既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深度刻画了落魄官僚的心理矛盾与腐朽的生活现状,在记录生活真实的同时,艺术的真实也掺杂在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关注城市人民的市井生活,细节描写引人入胜,描绘繁杂的生活现象,观察细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高度的历史真实性,艺术表现严密不苟,尤具现实主义特色。周臣的《流民图》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性质,在客观地展示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直面当时社会吏治的黑暗,在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以东方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传递着深刻的社会内涵。

3.2 西方绘画中的现实主义

西方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常把底层人民的生活作为重点描绘的对象,他们赞美自然和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图景。他们拒绝历史和虚构的主题,画中充满了人文关怀,拒绝采用想象手法,让人民生活走进艺术,一切生活中的细节和真实都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现实主义极负盛名的艺术家库尔贝,绘画范围广泛,技法丰富,不管刻画的对象是景致、静物,还是人物、动物,也不管乡村还是城市,各个题材都能尽微致广,按照己之所见描绘生活现实,从不屈尊于权贵,故意美化。对待辛苦劳作的下层市民也能极尽体谅,因此在创作《采石工》时曾说:“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他从当下着手,以精确的写实手法,使画作一比一还原真人大小,形态、动作毫不夸张,色调深沉凝重,让观众近距离地深刻感受画作的艺术魅力。同一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作为艺术史上大家所熟知的农民画家,其作品中农民的形象崇高庄严而又质朴凝重,他对农民生活的细致刻画,表现出劳动人民真正的人性,以朴实的艺术手法表现内心的渴望,感情真挚。

3.3 中西方绘画中的现实主义比较

现实主义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具有饱满的情感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对生活中的细节有着敏锐的感知度,关注现实,善于抓住典型的情节与形象。虽然他们关注现实的这一点是一致的,但因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他们的绘画风格、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艺术追求和美学思想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

第一,在美学范畴上的比较。中国传统绘画自古就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并以叙述性的方式表现某种事件。不同于西方绘画重客观、形似的艺术追求,中国画更看重主观、神韵的表现,讲究立意,即它不要求一板一眼的完全形似,而是追求一种意向性的神似,虚实之间流转,意在形前的写神性。曾衍东在绘画中以简括写意的笔墨取胜,仅寥寥数笔,形神兼备。反观戈雅的作品,虽说笔触奔放,但形体的塑造、色彩的搭配无不充斥着细致的刻画功力。

第二,在表达形式上的比较。中国艺术家会对客观事物的特征进行主观的筛滤、加工、提炼,将道义想象和伦理观念融入创作,并以线条的方式表达出来。那种线条含蓄内敛、气势恢宏而从不外漏的艺术高度,是向来只重形体的西画无法企及的。相比起来,或许西方绘画中的笔触担当着中国画中线条的社会责任,不同的是,中国画中线条的表现往往需要扎实的艺术功底。

第三,在表达手法上的比较。西方绘画为了追求真实性,采用了严谨缜密的科学透视法,追求客观事物的极度逼真。中国画则不然,它根据主观意识提炼,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更能体现出现实主义真谛。严格来说,中国画中也有透视法,即“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但它仅仅适用于山水画之中。虽然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的,但中国画却早已产生现实主义精神,并且在同一时期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局面。

4 结语

曾衍东和戈雅都描绘了真切的现实生活,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因素影响,作品中充斥着怀疑精神和讽刺意味。不同的是,在同样尊重客观现实的前提下,曾衍东只能在作品中用隐晦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不满,而西班牙画家戈雅却可以通过画面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利用画中人物的表情神、态表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尽管他们表现的绘画形象不尽相同,但通过对他们绘画风格的比较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中西方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内涵和魅力,还可以体会到现实主义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曾衍东和戈雅现实主义倾向的对比,不难发现他们都是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即使身处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在创作中发泄悲愤与不满的同时,他们仍旧热爱生活,关切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真实细节。艺术来源于生活,并终将会回归于生活。

参考文献:

[1] 赵军.笔墨曼妙的奇人:“七道士”曾衍东[J].公关世

界,2017(12):93-97.

[2] 陈辽.曾衍东的“今画”和画论[J].济宁学院学报,2007,28(4):29-31.

[3] 杨倩倩.浅析戈雅晚期的“黑色”绘画[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尹虹(1981—),女,内蒙古赤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

孙素素(1997—),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理论。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骄傲的法国现实主义开创者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新中国70年戏曲现代化
现实主义对左拉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
后现代语境下的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