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姝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重症病人的价值。方法:2020年9月-2022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接诊重症病人8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从FMA评分上看,在干预结束时:试验组(78.36±3.17)分,和对照组(70.25±4.69)分相比更高(P<0.05)。并发症:试验组的发生率是2.44%,与对照组17.07%相比更低(P<0.05)。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病人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更加明显。
关键词:重症;早期康复护理;并发症;神经内科
医院组织结构中,神经内科占据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收治的病人主要有脑梗死与脑出血等[1],且对于该类病人来说,其病情往往都比较危重,免疫力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不仅影响疗效,还会增加治疗难度,延长治疗时间[2]。本文选取82名神经内科重症病人(2020年9月-2022年2月),着重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神经内科重症病人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0年9月-2022年2月本院神经内科接诊重症病人(n=8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n=41)女20人、男21人,年纪在45-80岁之间,平均(62.48±4.97)岁。对照组(n=41)女19人、男22人,年纪在45-81岁之间,平均(62.76±5.08)岁。病人资料完整,非过敏体质,且无精神病史。排除传染性疾病者、严重心理疾病者、恶性肿瘤者、中途退出研究者、精神病者与全身感染者。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常规护理:用药干预、病情监测与检查协助等。试验组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借助图片或视频等,向病人与家属讲述疾病知识,告知治疗原理、目的和操作流程等。耐心解答病人和家属的提问,打消他们的顾虑。(2)按时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或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及时对病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行清除,确保其呼吸顺畅。严密监测病人体征,观察病人身体反应,若有异常,立即处理。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工作,可用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清洁病人的口腔,仔细检查病人口腔黏膜,若存在溃疡,需立即处理。(3)评估病人营养状态,若病人能自主进食,需为其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对于吞咽障碍者,需予以其鼻饲,喂养期间,需抬高病人床头,同时采取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4)若病人沟通能力正常,需积极与之交谈,以了解其心理诉求。鼓励病人,支持病人,保护好病人隐私。用温暖的语言安抚病人,同时酌情运用肢体语言,如:握手或拍肩膀等。向病人介绍治愈的案例,增强其自信心。教会病人如何稳定心态,包括冥想与呼吸疗法等。(5)对于病情稳定者,指导其做翻身训练,同时让病人在病床上做适量的肢体主/被动训练,此后,可指导病人做膝关节与肩关节等训练。待病人机体功能明显恢复后,指导其完成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洗漱、穿衣、进食和修饰等。
1.3 评价指标
1.3.1 用FMA量表评估2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总分是100。得分与肢体运动功能两者间的关系:正相关。
1.3.2 统计2组并发症(尿潴留,及压疮等)发生者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t对计量资料()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肢体运动功能分析
从FMA评分上看,尚未干预时:组间数据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干预结束时:试验组的评分更高(P<0.05)。如表1。
2.2 并发症分析
从并发症上看,试验组发生率2.44%,和对照组17.07%相比更低(P<0.05)。如表2。
3 讨论
对于神经外科重症病人来说,其病情十分危重,死亡及致残率都非常高,需要积极的干预[3]。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则是一种新型的专科护理方法,涵盖了“以人为本”这种新理念,能够从康复训练、营养指导、认知干预、病情观察、心理輔导与体位指导等方面出发,予以病人更加专业化的护理,以确保其疗效,促进康复进程,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4]。对于此项研究,在FMA评分上,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比对照组高(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这项指标上,试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
综上,神经内科重症病人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明显,并发症预防效果极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毛颖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婚育与健康,2021(16):98.
[2]曹玉东,韩悦,李淑杰,等.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家有孕宝,2020,2(21):207.
[3]黄书春.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J]. 科学养生,2021,24(14):117.
[4]刘青林. 早期舒适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影响[J]. 健康之友,2021(2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