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正视过错,它会变成阶梯;掩饰错误,它会变成陷阱
表演艺术家李雪健说在电影《焦裕禄》中饰演焦裕禄时,为饰演好角色,在一个月之内突击减肥10公斤,靠这样的严于律己,他塑造的焦裕禄形神兼备,赢得了观众的称赞。可在成名后,饰演电影《横空出世》中冯石一角时,李雪健就没有下决心去减肥,尽管这部电影获得第二十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但现在每每看到银幕上自己微胖的形象时,他就会产生一种“耻辱感”,因为在那个粮食供给不足的年代,人都应该是消瘦的,这样才更合理。由此,他认为这是自己从艺生涯的“污点”,痛恨自己出名后太浮躁。每当讲起这些,李雪健总是满脸愧疚。李雪健揭露自己显现的是一种自省的品格。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行为时刻有羞耻心,才能保持头脑清醒,自觉地反省自己的错误,检点自己的行为,积极主动地改正自己行为中的失范之处。这或许就是清代学者王豫在《蕉窗日记》中所言“士不可一刻忘却耻字”的真意。
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苏东坡反省自己的经历,说少年时读书作文,期望得到科名。中进士后,贪心又起,又去参加科考,而考取的这一科,科名叫“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因此便以评说古今、辨析是非为己任。结果呢,论长道短给自己招惹来祸端,世人也因此对他毁誉不一。被贬之后,他脱下官服,穿著布衣草鞋,和山中的樵夫、水上的渔翁混在一处,没人知道他的文章声名,反而落得个无事清闲。人喜欢锋芒毕露,期待得到虚名,也正是人最大的错误之处。苏东坡最后总结说:“我前几十年的所作所为,都是犯了这个错误。”
李叔同在其《改过经验谈》中,以“一学、二省、三改”,来概括一个人如何改过。其中的“省”,即是自我反省,是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进行自我审查,然后改正错误,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与品德。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也让我们见到这样的知耻之心:“月惭谏纸二百张,岁愧俸钱三十万”“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一位古代官吏知耻知足的形象跃然纸上。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把知羞明耻作为修身的先决条件,把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作为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意思是说,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羞耻的观念。孟子也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古人视知耻为做人之根本,时时反省和检点自己。
“智者事事反求诸己,愚者处处外求于人。”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反思自己所处的境况,并努力地寻找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悟到失败的教训和找出不完美的根源,并能全力以赴去改变,这样我们就可以脱胎换骨。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