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春平,李珊珊
(1.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3;2.广西物资学校,广西 南宁 530005)
2018 年以来,国家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强调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优秀的教学资源共享在网络平台,学习群体可能是临时的兴趣者、辍学者、积极或消极的参与者等,无论是何种群体都可以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学习课程的内容,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实现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优势互补,师生与资源的相融共生,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教学新常态。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成效的评价过程,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或潜在问题做出判断。有利于教学诊断诊改,剖析原因,检验诊改效果。在中职校混合式教学评价还存在一些问题。
(1)关联性评价欠缺。在中职校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中,过于表面化评价,轻于多维度的因果分析,针对教学活动组成因素的分析不深入,多角度全方位评价联系性不紧密,不能兼顾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1]。
(2)客观性评价不够。在中职校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中,主观臆断,掺和个人情感,主观评价比较多。使用先进统计手段和方法不多,定量评价较少。
(3)系统性评价滞后。如何系统地将教学各环节有机统一,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未能有机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尚未统一,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合理、不准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
混合式教学是通过学习平台传播媒介为载体,对适当的学习者传播适当的知识,力求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让学习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丰富了原有教学模式,有效补充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可充分利用线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并能够借助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引导、启发、监管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混合式教学教学评价中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小组学习、团队成员的作用,在评价方式上要合理统筹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避免单一化、片面化;注重多角度考查,重点学生的协作创新、学习能力和个体发展能力。
协作学习是指两个或多个学习者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进行有效协作学习的一种策略方法,学生有分工也有合作,实现共同进步,呈现利益共同体。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案[2]。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配合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与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因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对学习评价的切入点上应区别对待,将协作评价和个体评价有机结合,统筹合理评价,力求实现过程评价科学化、结果评价可视化。
1981 年,Spady 等人最先提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坚持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倡导“教为不教、学为不学”的教育思想,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强调学习者技术与能力同步提升,具有较鲜明的可测量性、可观察性和可应用性,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将课堂归还学生,教师从“演员”成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3],以满足社会对人才耦合性的需求,成为当前中职校中运用一种教育方式。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又加强对学习成果评价的权重。
根据中职校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属性,将具体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均有六个步骤,概括为“三环六步”,如图1 所示。
图1 中职校混合式教学“三环六步”教学流程
(1)课前六备。教师首先准备适合的教学平台,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选择精品课程,制作教学资料,便于教师学情分析,适当调整教学计划,适当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现教学实效最大化,对一些难疑问题或者突发教学事件,做出预判,形成预案。
(2)课中六讲。教师讲解、分析课前预习情况,通过线下课堂进行课程授课,以课前预习遇到疑问,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课堂互动,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按时完成课堂测试,布置课后巩固作业。
(3)课后六辅。课后主要对学生前两个阶段学习,存在疑问进行线上答疑,对知识点布置习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成“闯关”设置,引导学生在平台上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教师通过教学平台获取线上学习测试数据与线下课堂学习表现进行综合的教学评价,并对整个教学流程、教学成效进行反思。
基于中职校混合式教学“三环六步”教学流程,采取“线下线上结合、定性定量并重、过程结果兼顾”的方式,具体如下。
(1)学情预测。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情分析,教师通过教学管理平台,提取课前学习行为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出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可能面临的疑难问题,预测学习潜在问题风险,调整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有效地实施干预。
(2)迭代监测。教师通过线下课堂教学观察学生学习行为、掌握学习轨迹、了解学习情感,以及教学管理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深挖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偏好,学习进度和知识的缺陷,以及下一步学习的需求,实时反馈学生学习进度、学习实效。根据反馈信息,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要求学生优化学习策略,调整学习进度,达到因材施教、共同提高的局面。
(3)提升改进。以线上线下教学的拓展项目提升、学习目标达成度、学习预期值、学习满意度,拓展知识面,引导学习迁移,从学习产出和学习增值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析成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发布学习预警,促进“教”与“学”的改进,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根据中职校混合式教学的固有特点和特有属性,提出中职校混合式教学“三环六步”教学流程、搭建实效评价结构框架,采取“线下线上结合、定性定量并重、过程结果兼顾”,以“课前(30%)+课中(50%)+课后(20%)=考核总成绩”的计算量化公式[4],从三个维度对混合式构建教学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由14 个指标和构成,分别是:课前导学包括投入度、参与度、学习能力、导学测评;课中研学含投入度、参与度、活跃度、贡献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实施测评;课后拓学包括知识迁移、能力提升、学习反馈、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维度进行监测,旨在形成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状态的有效掌握和科学评价,见表1。
表1 中职校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混合式教学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现以广西第一工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电工基础》课程为例,以“学习通”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研究样本择选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与应用。
为确保中职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效性,以“课前导学(30%)+课中研学(50%)+课后拓学(20%)=总成绩”的“三环节量化”,采集学生学习状态数据,植入影响学习结果实效评判的14 个可能性因素为研究对象,克隆巴赫信度α 系数系数见表2。通过SPSS 工具进行克隆巴赫可靠性分析,课前导学的克隆巴赫信度α 系数分别是:投入度0.783、参与度0.792、学习能力0.824、导学测评0.803;课中研学克隆巴赫信度α 系数分别是:投入度0.812、参与度0.801、贡献度0.814、协作创新0.773、学习能力0.801、实施测评0.811;课后拓学克隆巴赫信度α 系数分别是:知识迁移0.805、能力提升0.789、学习反馈0.812、自我效能感0.841。由这些数据可看出,α 可靠性系数均大于0.7,根据克隆巴赫α 信度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研究所建构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表2 克隆巴赫信度α 系数
对样本数据进行巴特利特(Bartlett)球形检验,当显著性小于0.05 时,使用KMO(Kaiser-Meyer-Olkin)进行因子分析,KMO 因子分析是评价指标体系效度检验最理想的选择,通过因子分析结果可以表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对考核指标对应成绩作因子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巴特利特检验和KMO
从表3 可看到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显著性值为0.001,小于005,KMO 值为0.716,大于0.5。结果说明所构建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结构效度良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混合式教学评价系统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随着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发展而不断变化,所建立的评价模型经实践检验和数据分析具有较好信度与效度,可作为建立高职混合式教学改革质量评价体系的参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