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文,李 萍,秦丽君,王甜甜
(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山东 东营 257000)
森林湿地公园是指以一定规模的森林资源或是湿地资源为主体,兼具乔木、灌木、多年生地被和水生植物,具备良好的森林与湿地复合景观,并具备良好的森林与湿地的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够起到保护与恢复森林与湿地资源的作用,能够为居民提供一定的生态游憩活动和科普、生态教育功能的公园。东营市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位于东营市南侧,东城与西城之间,介于荣乌高速以东,东一路以西,广利河至南二路之间,园区总面积309 hm2,毗邻东营市植物园、黄河三角洲动物园以及广利河生态廊道,是东营市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于2016年8月开始建设,于2018年5月开园,总建设投资约4.8亿元,是依托原有水库和沉砂池等水利设施所打造的一个城市湖泊型森林湿地公园[1]。
广利河,渤海水系小清河水系支脉河的支流。西起黄河南展王营闸,穿东营市东、西城区,经广利港入海,至防潮堤全长47.3 km。主要支流有溢洪河、五干排,清户沟、五六干合排、老广蒲沟等,流域面积510 km2。
广利河原为自然河沟,属季节性排水河道,后经人工多次疏导,逐渐形成现有河道。经过历年扩大治理,形成贯穿东营市中心城区的主要防洪河道,是连接黄河与渤海的唯一河流,是在供水、排水、防洪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城市主干河流。广利河南岸湿地资源主要包括池塘、荒草地等,构成了中心城区潜在的湿地来源。建设之初,基地还有零散的小型苗圃和果园,以及废弃的沟渠等,原有土地土质良好。广利河森林公园紧邻城市中心区的南邻,东、西、北三个方向被城市包围,位于新区文化轴线的延伸线,其生态环境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与生态发展。
SWOT分析主要从基地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等方面进行分析。
1)优势。
a.广利河南岸丰富、优质的水体以及土壤资源,有利于水景的营造以及植物栽植。b.连续漫长的滨河界面,形成了开阔壮美的水域风景。c.广利河南岸保持相对完好的植被资源,便于绿地景观的营造。
2)劣势。
a.规划场地内管线复杂,增加了设计及施工难度,不便于梳理塑造水系统、水景观。b.场地地形过于平坦,不利于森林风貌的塑造。c.广利河南岸景观优质度不高,不属于稀缺性资源。
3)机遇。
a.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水城是该战略中的重点支持项目,突显了东营河海交汇的资源特色和优势,为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的建设带来了机遇。b.广利河森林公园通过荣乌高速绿廊与城市外围生态环廊相连,是中心城区的绿色核心区,是城市的中央生态区,是东营市建成区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区域。c.广利河森林公园紧邻城市中心的南郊,东、西位于新区文化轴线的延伸线,外围城市用地变化丰富,成为多种城市组团、城市业态汇聚的核心,具备良好的城市区位,以及发展成为城市综合休闲中心的潜力。
4)挑战。
a.重构大森林系统,生态系统构建及生态恢复挑战巨大。b.广利河南岸地下水位高,水体易受盐碱化影响,制约大乔木的生长与养护,影响“大森林”的效果。c.规划范围内的耿井水库地势较高,难于与周边地块产生联系,不利于景观的整体性设计,为设计施工带来一定挑战。
结合广利河南岸湿地生态环境,构建以河流、湖泊、湿地、森林为特色的城市“森林湿地公园”;对水系进行疏通和调整,提高基地涵水保水能力,因地制宜地设计湿地生境,对原有动植物具有保育作用,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成为城市重要的旅游休闲和教育科研基地;保留地域特色,打造城市森林名片,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提升[2]。
1)营造“四季森林”风貌。
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主要打造以乡土树种为主的芳香森林、学知森林、童真森林、迷幻森林和硕果森林,营造“四季森林风貌”,并成为生态保育、空气净化、水土保持的城市生态绿心。
2)营造湿地通畅、利于水体净化及排盐碱的水环境。
通过梳理毛细水网、构造中央水域的方式,增加水体连通性、提高自净能力。中央水域深挖4 m,作为整体水系汇水区,湖区向广利河排水,以促进水网的盐碱交换率。用控制水闸的方式,确保中央水域与排灌水系之间的独立与关联,水闸日常打开,有利于向中央湖汇水,提升水体净化与排盐碱能力,雨洪期关闭,减少场地积水与内涝,从而达到控制水路、调节水位、生态净化的作用。
3)生态驳岸设计。
生态草坡驳岸为公园内水系驳岸的主要形式,占60%以上,草坡上自然生长野草,以低于1∶5的草坡入水为主,局部较陡或急弯处,增加置石或者木桩加固。起到旱涝调节、缓冲固坡等作用,同时增加野趣。
4)恢复生物多样性。
在部分区域放养了鸽子、鸭、鹅、牛、羊等动物,以丰富动物种类。恢复水岸的生态种植,多种植耐水湿大乔木,如杨树、白蜡、柳树等,以及大量湿生植物、灌木、水生地被等。如柽柳、枸杞、芦苇、菖蒲、碱蓬、千屈菜等,以增加植物种类,同时为园区内的动物提供栖息地,增加生物多样性。
设计理念:打造多姿多彩的“特色森林”风貌;有重点的塑造竖向丰富的风景林;提升森林的趣味性、体验性;乡土树种资源打造地域特色[3]。
总体空间结构:以万象环为特色游览环线,界定内外两种空间界面。环外为粗放边界林带,形成康体森林走廊。环内为重点游览区域及精做区域,包括东西两侧的主题森林体验组团及中央核心区。整体结构由东西贯穿的水景轴线联系起来,轴线在核心区放大为大型湖区水域,成为全园的核心。
设计主题:深度挖掘森林资源的价值,景观多样性,多重感官体验。形成“2+5+1”的8大主题区,两大核心景观区(镜湖、镜湖叠翠)、五大主题森林体验片区(硕果森林、芳香森林、迷幻森林、学知森林、童真森林)、一带森林运动活力走廊(康乐森林走廊)。
3.2.1 车行系统
主要入口——联系城市,设主入口和次入口。主入口的设置位于南二路路北满足游客通行需求,次入口的位置位于天目山路东侧。
主环路——绿色导向、公私分行。建立森林主环路,承接上位规划,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主环路路宽7 m可乘坐观光车进行游览。
停车场——于主入口设置大型集中停车场,提供私家车、公交大巴、电瓶车停泊,以满足森林公园不同自驾散客的游玩需求。
3.2.2 人行系统
人行主环线(内环):构建串接各个森林主题体验区的步行主环线,是整个森林公园一期内部游赏的主线。也是大森林公园的森林主题游线,人行主环路与外环车行路紧密关联,在每一个分区都建立快速连接出口,结合驿站满足交通转换。
人行次级环路(外环):沿车行主路外延,构建一条完整的人行辅路,缓解主环路的交通压力,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同时该环路与城市滨河绿道合并,使园区步行系统与城市绿道系统快速衔接。
主轴线可以连接东入口及森林公园西部片区。同时贯穿中央水系。主轴线设置景观舫等休憩及停留空间,成为游赏核心区和快速衔接东西区域的特色景观通廊。
组团内部游线:根据区域的主题,设置不同主题的游线,分别为硕果森林、芳香森林、迷幻森林、学知森林、童真森林及核心区游赏游线。动静结合体验不同森林主题。
3.3.1 水系规划策略
梳理毛细水网:主干渠拓宽并景观化提升,作为景观水系;小毛细水系原址改成生态草沟,作为雨洪设施。
梳构造中央水域:利用中央排渠,延伸放大为核心景观湖;中央水域挖深,作为整体水系汇水区;湖区向广利河排水,以促进水网的盐碱交换效率;湖区与排渠间设置水闸,可控制水路运行。
完善组团内部水系:依据体验区组团布局,细化完善局部水系;强化东、南两个入口小水域景观的营造。
3.3.2 干渠优化策略
原干渠窄且深、水位低。虽有水但景观效果差,无法亲水观水。扩大渠口,减缓渠口坡度,构建花滩花溪;保持渠底截面不变,低水位时渠道断面不变,便于排盐排水,两侧为花溪花境、或者芦苇荡;渠口优化后,高水位时形成较宽水面,利于亲水观水。
3.3.3 中央水域策略
确保中央水域与排灌水系之间的独立与关联;水闸日常打开,有利于向中央湖汇水,提升水体净化与排盐碱能力;雨洪期关闭,减少场地积水与内涝,从而达到控制水路,调节水位、生态净化的作用。
3.4.1 植物种类
依据森林体验区的不同功能,以及森林的不同特性,设置不同的森林种植主题区。园区植物种类主要包括:柳树、刺槐、香花槐、雪松、黑松、蜀桧、桧柏、毛白杨、新疆杨、白蜡、苦楝、栾树、柿树、石榴、玉兰、碧桃、八棱海棠、北美海棠、西府海棠、火炬树、竹子、芦苇、荻。
3.4.2 植被空间结构
1)森林公园总体林相策略。
常阔混密林:以杨树、白蜡、黑松、桧柏为骨干树。作为整个园区大基底,主要分布在主环路沿线、核心区、学知森林区域。沿主环路塑造地形,增加常绿比例,延展形成风景林背景。
纯林密林:以杨树、白蜡、刺槐等为骨干树。分布区域——于东入口区(白蜡)、芳香森林(黑松)、荣乌高速沿线(杨树、旱柳)、迷幻森林(竹林)。
2)林相结构。
阔叶疏林:分布于主环路以内,各个森林体验区内,以不同骨干树构成的特色疏林地,结合游赏空间及节点,构成森林体验的主要种植方式。
疏林主要分布区及主题——硕果森林(柿树、石榴)、芳香森林(刺槐、香花槐)、童真森林(栾树、玉兰)、广利河水湾(合欢)。
开阔地:森林中开阔地分为草坪、芦苇滩、野花滩三种模式,突出野趣,利于养护。
3)季相结构。
春景:分为春花与春柳两大特色。多沿水布置(如图1所示)。
春柳——以东营优势树种柳树为骨干,主要分布于广利河沿岸及镜湖南北两岸。春花——以东营早春开花的蔷薇科植物为代表(如海棠、樱花、桃花、山杏、玉兰等),分布于中央主轴及镜湖周边,以及芳香森林区。
夏景:分为夏荫、夏花两大特色。
夏荫——以冠大荫浓的大面积密林为骨干特色(如槐树、栾树、法桐、旱柳、桑树、杨树等)。主要分布于核心区及主环路南段。夏花——以夏季开花植被为特色,如合欢、槐树、栾树。
秋景:分为秋叶、特色秋景两大类,是整个园区变化最为丰富的季节。
秋叶——一般色秋色叶疏林或密林,以白蜡、法桐、银杏、杨树为骨干,主环路西段,核心区及迷幻森林区域。特色秋景——以色叶纯林、秋季关果、火炬小乔为不同特色,分布于东入口、南入口、硕果森林、高速路沿线。
冬景:分为常阔混交林及松柏特色林两大类。
常阔混交林——构成了整个园区的空间骨架,沿主环路分布。其中常绿占比为30%,以龙柏、桧柏、黑松为骨干。松柏特色林——以黑松、雪松为主的特色松柏类主题园,位于芳香森林区域。迷幻森林——以竹林为主。
3.4.3 植被景观特色
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在利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形成5大类、38小类的森林植被系统,新增乔灌木约200万株,形成森林面积约13.33 km2,打造“城市绿肺”。四季森林以乡土基调、丰富林相、水岸景观为特色,打造了树木型姿之美、森林群落之美、季相色彩之美以及生态之美(见图2,图3)。
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2018年5月试开园,公园建成后主要实现三大功能:一是成为中心城“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大湿地”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景观区。通过改造广利河南岸水库及周边水体,形成生态景观湖泊湿地,融合大面积的森林绿化,形成森林湿地公园;二是成为生态保育、空气净化、水土保持的城市生态绿肺,被市民称为城市的绿肺、天然的氧吧;三是成为城市生态科研与生态科普的环境基础,目前园区生态恢复良好,已有多种鸟类、鱼类等生物栖息,湿地生境恢复已达到预期目的;四是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健身、旅游度假的优质自然环境。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多次成功举办了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千人骑自行车比赛活动、健步行、越野赛等群体活动,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市民跑步、骑行以及户外休闲、组织户外赛事的重要活动基地。
广利河森林湿地公园是兼有物种及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是湿地与森林公园的复合体,是东营市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作为东营日常户外休闲活动的核心空间,另一方面提升了东营市影响力,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升,为休闲型服务业提供基础,促进了东营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牌打造,已成为东营市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