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丽华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关键阶段,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
(1)中央全面完善和落实了支农惠农政策,我国农业装备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依靠农业科技使得农业现代化得到迅速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农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也得到普遍改善,农村合作组织和家庭承包经营,作为统分结合的农村生产经营的新模式,成了农村生产经营的主要模式[1]。
(2)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生产经营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农业需要的技术服务主要由农民农业合作社提供,不仅促进了农业资源的整合,还增强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增加了农民的经营意识和农业服务意识[2]。
农村地区的建设和发展深刻依赖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起中国全系统组织农民兴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社数量逐年增加,2019年短暂下滑后,2020年开始恢复增长,2020年中国组织农民兴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社数量达19.25万个,较2019年增加了1.26万个,同比增长7.03%,且近5年的年农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平均增长率为12.8%,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蓬勃发展的标志。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在中国农业专业合作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指导其健康有序发展。在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多次提到要想寻求农业发展的突破,需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下功夫,首先整理农村各类资源,同时整合农村可用的师资和合作已有资源,从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入手点,加大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并提升农民的职业化水平。而农村职业教育,与一般的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有所不同,农村职业教育同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职业化水平,为涉农相关产业的现代化提供农业人才和科技支撑,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但是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依然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
(1)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缺乏后劲。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同时农民文化教育和管理经验不足,而且我国农村地区的法律意识薄弱导致在实际农业生产中,一些农村合作社内部组织缺少管理、农民社员之间沟通较少、科技水平上不去、农业的增产不增收以及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问题,从而导致了“空壳社”的数量逐年增加,这些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大地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2)农村地区现有的职业教育软件升级的滞后性与农村的硬件水平不匹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需要。近几年,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在政府的关注和扶持下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和财力今天充实和升级,职业教育环境硬件不断提升。然而,对于农民职业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式、教材和教学模式几乎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农村职业教育的硬件与软件环境的发展的不同步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因此,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培养模式都需要革新,并加大监管力度,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效果和成果,使其成为可评估和可评价的体系,从而提升农村职业教育质量。
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与农民合作社的互助、规范以及成员之间紧密的联系的特点高度契合。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农民合作社会与农民职业教育的合作机制,积极探索二者的联动发展可能性,对提高农民职业教育与农民合作社的联动发展和互动机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新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联动关系的探索,以及新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职业教育联动发展的路径选择两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把农村职业教育建设融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发展,分析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建设,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二是把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的有效载体,通过“共建”“共筑”“共享”使农村职业教育基地升级,通过“共育”“共创”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可以从以下思路进行推进联动机制的研究,如图1所示。
图1 合作共育职业农民路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产业发展迅猛的背景下,既拥有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要把面向“三农”的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农民职业教育的重点,农村专业合作社要紧紧跟随“三农”服务的要求,与“三农”形成联合发展机制,才能把握机遇,迎接农业高水平发展的挑战。因此,通过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互助性、规范性和关联性等特点,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寻求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提升途径。
3.2.1 分析新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职业教育联动发展的制约因素
(1)因素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其自身组织化程度还是比较低。这主要包括:1)农民专业合作社没有起到一个合作组织的作用,不能联系大多数农民,因而农民的相互关联度较低;2)有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名不副实的现象,即这些合作社的组织化成都不高,不够规范;3)专业合作社内部的负责人,自身的素质有待提升,社内的成员之间的纸质化程度也较低,社内人员的素质没有一个合格的带头人,他们的职业能力和自身价值也难以得到体现。
(2)农户对于农村职业教育参与度低。1)大部分农户对农村职业教育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情况了解较少;2)农户年龄较大,对于新鲜事物接受度低;3)农民合作社对于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
(3)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培训内容不能受到农业的认可,无法让农户达到培训的目的。1)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手段单一;2)培训内容脱离实际需要,导致培训到后期几乎无人问津。
(4)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民职业教育的联动发展没有受到政府的应有关注。一方面,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本着先求效益后建立制度的想法,使得合作社的组织规范性较差;宽松。另一方面,合作社的各个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它们之间管理主体不明,各个部门之间只能交叉且不能集中力量完成重要事物,导致合作社效率低下,没有吸引力。而旧《合作社法》内容也对该部分的职责分工没有明确规定,主要侧重于扶植合作社建立,但是对于合作社的后续发展的建议和指导意见不多,导致合作社的管理职责范围过于宽松。
3.2.2 研究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联动关系
(1)农村职业教育的创新改革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有效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进行职业教育的最好基地,是农民的职业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有效、便捷的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也催化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
(2)探索农村职业教育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天然联系。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培训新型、职业化的农民,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义务与责任。这是因为:1)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农村改革需要掌握更先进农业知识和职业技术的农民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务农的先进性;2)多方面要素的组合才能培养出新型的、现代化的、职业化的新型农民;3)农民只有掌握了知识技能才能够更好地在社员间的坚强互助、促进合作社发展规划、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发展研究、助推学校的发展步伐。
3.2.3 探索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专业合作社联动发展的途径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职业化教育的联动机制的内涵和作用被严重忽视,这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1)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组织化成都较低,农民社员文化程度较低,社员的思想认识不统一,同时社员观念陈旧,缺乏对于新知识、新技能和新事物的正确认识和学习方法。(2)在我国学术界,对于二者联动机制的研究成果较少,几乎没有成体系的研究专著。所以,研究和探索农民合作社与农民职业教育之间的联动机制,对于提升农合专业而合作的组织化和规范化,提高农民的职业教育水平以及有效落实国家各项“三农”政策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归纳出从“共享”“共建”“共创”“共助”“共育”联动机制发展路径,具体如下:
(1)再规范组织管理“共享”科技信息。农业资讯、科学技术和法律法以及组织管理的“共享”可以实现合作社和农民对于信息的共享,及时沟通,加强合作,使得双发都能够及时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促进双方的发展。
(2)再升级示范基地“共建”优质农社。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学校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共建”形成新型的农村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形成“多社享一地”的联动发展新格局。通过具有同专业、同类型的农村合作社各出一户优秀的农民作为示范共建地基的成员,作为基地的最核心元素带动其他农户提升相应职业能力和素质,从而总体提高农户的农业生产能力。让这些合作社组成一个专业农业生产技术团队,形成集体以小社为主的新型的农业合作示范共建基地。
(3)再利用农科技术“共创”新举措。通过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职业教育对农业科学技术做出农机创新研究和农业产业改革升级,“共创”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产品,同时享受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优质的农业产业服务。政府搭台积极推广服务组织,同时农民可以享受到发展农机租赁、维修、合作农业作业带来的便捷的、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这样农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农具性能特点自行加强与相关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沟通与联络,获取更多的先进有效的农业知识和技能。那句老话说的好,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通过政府、合作社和农民三者的联动才能唯有通过三者的联动合作,才能使农民的科技知识不断更新,农业产业得到改良与创新。
(4)再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共助”农民职业化。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共同协助下,“共助”实现农民职业能力的提升,完善农民培育体系,使得农民职业培训内容更充实,农民培训知识更技能更全面,并使得该体系长久有效。
(5)再改进农陪的课程系统“共育”科技农民。“共育”是指合作社与供销社所属体系职业院校共同合作开发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地方合作社与院校共育科技型新型农民的目的。供销合作社所属的学校,理应以服务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为己任,坚持倾心职业教育,要有“守一方土,负一方责”的意识,担负起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技术人才的使命。合作社与职业教育结合提升农民职业素养路径的主要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总体框架
把农村职业教育建设融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体制发展,通过“共建”“共筑”“共享”使农村职业教育基地升级,通过“共育”“共创”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农民的职业化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