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新征程:前行中的零碳产业园

2022-05-25 08:28本刊综合
记者观察 2022年13期
关键词:双碳碳达峰产业园

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力争在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后,“十四五”规划中又对二氧化碳排放降幅设置了具体的目标值,而控制碳强度、碳排放总量的政策执行者,既包括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也包括“有条件的地方”。工业领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领域,伴随着我国“企业入园”的发展趋势,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各地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产业园区,截至2020年,我国各类产业园区已达1.5万余个,它们是各个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工业园区作为工业集聚载体,排放量巨大,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中国各类产业园区对经济贡献达30%以上,工业园区碳排放可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31%。因此,工业园区实现低碳/零碳是达到“3060目标”的重要环节,零碳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自然成为了碳中和目标下减排的关键所在。

零碳产业园元年到来

零碳产业园区是指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多种手段,通过产业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资源循环化利用,在园区内部基本实现碳排放与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态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园区。

在2021年7月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举办的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工业园区碳达峰碳中和是城市、区域和行业碳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业园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作用重大,面对“双碳”任务,园区应该更加积极面对。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整体能效,加快推动零碳园区建设将成为落实我国精准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落脚点。

2021年9月初,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园区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形成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和实施路径,分阶段、有步骤地推动示范园区先于全社会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0月,国务院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组织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并在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设立了“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的目标。在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转型过程中,零碳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肩负着引领创新、打造最佳实践的重要使命,并催生对相关的人才、技术和投资的巨大需求。据初步估算,零碳园区将为国家碳中和目标贡献至少15%的减排量,并带来约30万亿的投资需求。

与此同时,不少地区已经开展关于产业园区降碳、零碳的试点工作。

2021年5月,无锡零碳科技产业园正式揭牌,这也是江苏省内首个以零碳为主题的科技产业园。该园区位于无锡市高新区,将围绕减碳、零碳和负碳核心技术,鼓励先进绿色技术试点应用,形成行业应用示范地和绿色技术策源地。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引进零碳领域科技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能源托管、碳资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20个,新增零碳产业从业人员超1万人。国网电力双创低碳产业园项目、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项目、无锡市低碳研究院等20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

7月底,内蒙古能源局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示范工程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提到鼓励具备新增负荷的园区开展零碳工业园示范项目,以零碳用能为发展目标,率先开展全清洁能源供电,提升园区整体能效。园区新增负荷供电原则上100%由新能源电量构成,对于配套新能源所发电量不能满足园区供电时,所购买电量需为可再生能源绿电,园区应通过配置储能等措施,保证与园区负荷的匹配响应和高比例自平衡。

10月份,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迎来新的发展。2021年10月12日,由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主办、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承办的“2021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召开,此次峰会以“零碳新产业·科技新生态”为主题,远景科技推出了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鄂尔多斯远景零碳产业园,展示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区样板。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表示,碳中和带来的能源革命,将带动新工业革命,继而驱动一场科技革命。拥有丰富可再生能源的鄂尔多斯将引领新工业革命,零碳产业园将成为新工业革命的摇篮,远景在鄂尔多斯打造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并创造国际标准,要让零碳产业园走向全球,为碳中和贡献中国力量。

除了建设新的“零碳”“低碳”园区外,对现有的园区进行循环改造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个重要方向。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提升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水平。科学编制新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并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

零碳理念深入人心,带动了更多项目提上日程,各地零碳产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日益增多。2022年3月14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与青海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该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在签约仪式上表示,青海是我国乃至全球能够最先实现零碳能源体系的地方,有着良好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随着战略合作协议达成,天合光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愿意发挥领军企业优势,在青海率先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这是天合光能的重大战略举措,青海也将成为天合光能最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全国已有内蒙古、福建、江苏、浙江、重庆、上海、云南、宁夏、青海、贵州等超过十个省份规划出台了有关零碳产业园区的政策文件,零碳产业园区或将在2022年迎来发展元年。

张雷

产业园区的零碳之路

能源系统的降碳是全社会实现碳中和的基石,产业园区也不例外。建设零碳产业园区,最重要的就是低碳能源系统,全国各地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园如何实现低碳或者零碳的路径也将有所差异。在东部地区可以利用分布式光伏和风电以及通过节能减排技术、能碳管理技术实现产业园低碳转型;而在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具备培育绿色工业革命的条件,因为丰富低价的绿色电力是构建零碳产业园的核心。因此,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尤为重要。

以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为例,风、光新能源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市是建设零碳产业园的优质标的。该园区80%的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基于智能物联网的优化,20%则弹性处理,富余时通过电力市场卖出,紧缺时再从电力市场购入,最终不仅能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且可以用富余时段的绿电制造绿氢。

与新建园区相比,存量园区的能源系统低碳改造难度更大。海南省碳排放量在全国排在末尾,正因为如此,海南最大的工业园区——洋浦开发区面临更加紧迫的低碳转型压力。基于海南土地面积有限,陆上风、光资源较少的现状,洋浦开发区积极引进新奥泛能微网、华能热电联产等清洁能源项目落地洋浦,以当地丰富的生物质能源为基础,首先改造了园区南部企业的蒸汽供能系统,推动洋浦现代能源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贺克斌建议,既要有园区与产业的低碳化,还要以低碳零碳负碳技术为核心来建设产业园区,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对园区进行重塑。首先,要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推动产业智能化、新兴化、绿色化发展,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其次,要强力推进能源利用方式转变,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再次,要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推进绿色制造,建设绿色园区;此外,要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发挥园区科技、产业、人才的聚集优势,强化绿色创新转化;最后,要持续推动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继续支持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工业园区。

在追求减碳、零碳之外,由于零碳产业园区的供能系统大多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而这两大电源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因此需要储能设施调峰,以使其平稳输出。

储能技术是支撑我国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风、光等资源特性,新能源发电出力存在随机性和波动性,当新能源发电出力超过系统调节范围时,必须控制出力以保证系统动态平衡,就会产生弃风、弃光现象,而攻破这一难题是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之一,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系统、智能电网都是热点研究方向。由于智能电网依然遵循了传统电网的调度控制模式,而综合能源系统的本质是一种面向应用的综合系统,因此能源互联网或成为解决“新能源充分利用”问题的重要方向。

目前在建的和建成的零碳产业园区主要采用电化学储能,其可简单理解为大功率电池。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目前即是如此。此外,该园区预留的20%电量与电网双向交易的模式,是把电网也当做了一种储能设施。未来,以电解水制氢、制氨作为储能的技术将成为零碳产业园区的一个发展方向,但相关的技术还不成熟,成本也较高。

与看得见的储能设施相比,数字化能耗管理、碳足迹追踪系统,是零碳产业园区必备的软实力。零碳产业园区的本质是对碳排放数据进行计量和抵消,要管理隐形的二氧化碳,就需要配套数字化的能耗管理系统。

以天然气产业起步的新奥集团已布局工业园区能耗数字化技术十余年,其旗下泛能网产品运用在多个工业园区。泛能网低碳数智化产品包括碳排放量化模块、碳资产管理与交易模块、产品碳足迹模块等等。

科技企业也加大了能耗管理方面的研发,并开始落地。三峡大数据基地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零碳数据中心,该园区在利用三峡丰富的水电资源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了华为的数字能耗管理技术。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数字能源公司总裁侯金龙表示:“正在建设中的华为数字能源安托山基地将被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光储直柔’近零碳园区,建成后,每年可生产150万度光伏绿电,年耗电量将从1400多万度降到700万度,年省电达50%,降低碳排放超过60%。”

目前,远景科技集团建设的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以远景方舟能碳双控管理平台为数字基座,实现碳排和能耗指标的可跟踪、可分析、可视化,统一管理碳数据、碳指标以及能耗数据指标,实现零碳闭环,为促进区域碳中和转型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及全球工业的零碳转型提供经验。

可以说,当前园区的零碳转型与发展道路以“产业集聚、结构调整”为主要抓手,通过退出一批低端产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升一批低效企业、集约利用一批低效土地的方式,全力推进淘汰关停落后产能和高污染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和产品结构从低端向高端、产权结构从单一向多元化的提升,实行绿色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大力推广无碳、减碳、去碳等低碳技术,从生产源头减少碳排放。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合理延伸园区相关产业链,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积极发展产业横向联接与资源精深加工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型工业模式。

零碳产业园是“双碳”转型“先立后破”的基础

“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路径和节奏提出明确要求。那么“先立后破”该如何把握,如何落实?

“‘先立后破’是双碳转型的关键,只有可再生能源充分发展,化石能源才能逐步安全有序地退出历史舞台。”张雷表示。“先立后破的关键是要先做好‘立’,零碳产业园是新型零碳电力系统的载体,更是双碳转型‘先立后破’的载体。”张雷表示,将可再生能源生产与消费有机集成的零碳产业园正是“先立”的重要补充手段。

对于零碳产业园如何更好地促进“双碳转型”的“先立”。张雷进一步解释称,零碳产业园有机集成了绿色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有效载体,更是工业领域脱碳的重要途径和培育新工业体系的载体,是“立”的主力军。在张雷看来,要用抓煤炭保供一样的力度抓可再生能源的建设,这是“立”得高效;建设大规模风光基地,加强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这是“立”得充分;通过在西部大力发展零碳产业园,促进绿电本地消纳,培育新工业体系,实现区域平衡发展,这是“立”得全面。

减排不是减生产力,而是要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通过零碳产业园促进新能源的就地消纳,把绿色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有机结合,不仅能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绿色升级,还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增加当地群众收入,繁荣当地经济,助力实现区域间协同发展。

“只有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分配环节的公平,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张雷认为,双碳转型将会推动一场绿色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将为区域平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实现共同富裕开辟新路。以鄂尔多斯为例,利用当地广阔的戈壁高原,打造零碳产业园,通过风能、太阳能和储能组成智能电力供给系统,在园区发展动力和储能电池及电池材料、电动重卡、绿色制氢等上下游集成产业链,将创造千亿产值,减排数千万吨碳,还可新增上万个新型绿色岗位,为内蒙古等地能源体系转型和重塑新工业体系树立典范。

张雷认为,零碳产业园有机集成了绿色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是新型零碳电力系统的载体,更是工业领域脱碳的重要途径和培育新工业体系的载体。张雷表示:“零碳产业园可看作是新基建,是一种有效的把新煤炭、新石油、新电网融合在一起的重要承载,它不仅体现一种新的能源生产形式,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实现新的工业体系的孵化,所以我们认为零碳产业园是绿色工业革命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载体和组成部分。远景计划要在未来10年同全球伙伴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到2030年将实现每年全球减碳10亿吨。”

探索中的零碳产业园

目前,零碳产业园仍处在发展初期,国内外缺乏明确的零碳园区定义和实施指南,作为零碳产业园的首创者,远景也必须承担挑战带来的压力。如何扫除障碍,成为推进的关键。

在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的建设实践中,远景将输出一套“组合拳”解决方案:一是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物联网技术、整体化风光储技术、工业负荷控制技术等;二是包含能源、交通、生产、生态、城市、建筑等六大系统的零碳产业园标准;三是基于智能物联网的方舟能碳管理平台,为产品贴上“绿码”。这都将成为后续零碳产业园建设的范本。

除了要通过稳定、长效的法律机制,保障“双碳”目标坚定不移、科学有序地实现外,零碳产业园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地方产业体系整体布局、新能源开发规划、新型电力系统运营资质、产业园标准制定、能耗和排放优化等一系列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发挥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优势,快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系统性新课题,支持相关技术创新和零碳产业园模式落地。

未来,零碳产业园区还需要较多的制度建设,尤其要建立碳计量、碳管理、零碳闭环的全局观,亟需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都建议要做好碳排放追踪方面的政策规范。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认为,电池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中具有关键作用,中国在电池碳足迹核算标准与方法论方面存在空白。应尽快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参与全球碳中和规则制定。

相关头部企业已在着手制定零碳园区的规范。远景联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必维集团发布了全球首个“国际零碳产业园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与科学碳目标的要求一致,覆盖了零碳能源供给、智能系统搭建、产业循环集聚与社会综合减碳四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帮助入园企业实现自愿减排目标,推动零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区域创造低碳转型动能。

猜你喜欢
双碳碳达峰产业园
“双碳”目标下云南水利发展新常态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内蒙古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思考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