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展教授,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理事长,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创始人、原院长、研究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文化办公用品产业分会理事长),创意中国设计联盟副主席,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议政建言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荣获2005年首届“中国设计业青年百人榜”;2007年“中国创意产业大奖—创意产业杰出贡献奖”提名;2008年“影响上海设计的100位(个)设计师(及机构)”;2009年“上海市张展工业设计原创(大师)工作室”领衔大师;2014年“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杰出设计师”称号。
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上海为全球创意城市“设计之都”。2013年6月,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上海)推進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正式成立运营。中心成立以来,以推动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和创意设计业发展为宗旨,组织和联合相关单位,通过展示推广、国际交流、区域合作和产教融合等工作,为营造上海设计之都发展氛围、推动上海设计产业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在2021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被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授予全国“十佳设计行业组织”荣誉。
《设计》:请介绍一下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
张展:首先需要介绍一下中心成立的背景。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上海为全球创意城市“设计之都”。2013年,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推动下,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正式注册成立。作为上海市级社会服务机构,中心致力于推动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和创意设计业发展。自成立以来,中心组织和联合相关单位,通过展示推广、国际交流、区域合作和产教融合等工作,为营造上海设计之都发展氛围、推动上海设计产业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是上海市政府推进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的核心社会服务机构。中心于2017年成为中意文化合作机制成员单位,在2021年荣获了中国十佳设计行业组织称号。
《设计》:您是在什么契机下加入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的?您的加入给促进中心带来了哪些变化?
张展:2013年,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酝酿成立实体社会机构来推动上海的设计之都建设,在此过程中听取了大量上海设计从业者对于成立机构的想法和意见。我在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成立之初就参与了筹建,并在成立时成为了首届理事会的理事成员。2017年,中心理事会换届,承蒙理事会的支持和信任,选举我担任了新一届的理事会理事长。
我本人因为长期从事设计教育的工作,也一直投身于设计赋能产业发展的一线,所以我想我的加入更多的是从专业的角度给促进中心带来赋能。成立初期,促进中心的业务主要是服务于政府的工作需求,而新一届理事会成立以来,促进中心在服务于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上面做了很多拓展,做到了服务政府与服务行业相结合。此外,近几年,促进中心在与高校的合作互动方面更加深入和具体化,比如说我们通过长三角创意设计联展,将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高校与企业资源联动起来,并且通过国际设计工作坊、相关设计竞赛活动的开展搭建了设计产学合作的平台。
《设计》:上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这十几年来,设计在上海创新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促进作用?
张展:上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被授予“设计之都”称号,这让世界更加了解上海,同时也让上海设计进一步走向世界。10多年来,上海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不仅体现在产业规模的增长,更是将设计融入到产业创新、空间环境和公共服务、民众生活、城市品牌建设等方方面面。
上海的设计带动了上海的产业创新,在航天、船舶、新能源汽车、时尚消费品等领域诞生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计产品,上海设计还带动了上海的城市建设与更新,一大批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还有一大批历史遗存通过设计变为新的产业载体、“生活秀带”。在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设计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上海设计已经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设计》:促进中心在上海设计之都的发展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张展:促进中心对于上海设计之都建设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提升上海设计的水平。中心协助市级相关部门开展上海市设计引领示范企业的评定,为行业设计创新树立标杆,引导企业的设计创新,同时,通过开展BOSS设计营、意大利设计大师班等项目,拓展企业管理层、设计师等创新人才的视野,促进合作交流、提升设计水平;二是促进设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设计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激发原创、做强产业具有引领支撑效应,对于上海发展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集群可以发挥很好的提升带动作用,中心通过在城市家具、文化办公用品等行业搭建设计创新平台,促进产学合作项目的开展,服务于行业的设计创新;三是提升上海设计的国际影响力。比如由政府主办、中心承办的上海设计周已举办了8届,为展示宣传上海设计成果、促进设计产业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如中心发起建设的“上海佛罗伦萨-中意设计交流中心”为上海设计与意大利及欧洲地区的设计合作交流搭建了平台。2021年中心服务于五大新城建设,与奉贤区东方美谷集团在意大利米兰合作共建“东方美谷米兰中心”,成为中国美妆产业的首个海外平台。此外,中心举办了大量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并积极参与“魅力上海”等城市形象海外推广活动,持续推进上海设计走出去,向海外宣传推荐上海设计、上海品牌和上海制造,为上海设计赢得了国际声誉。
《设计》:请介绍几个中心开展的有代表性的促进活动。
张展:促进中心是一个平台型的服务机构,我想从设计教育、展会活动、行业平台、国际交流、社会公益几个不同的角度分别分享一些近年来我们开展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1. BOSS设计营。2021年,为深化长三角区域城市间、产业间合作,更好地推进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设计引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中心联手长三角三省一市相关协会、机构,于业界首次联合推出长三角BOSS设计营项目。项目通过系统性的课程,结合行业大咖授课、知名企业的考察交流、特色主题文化体验活动等,拓展同业、异业交流合作,提升了相关企业家的设计创新综合素质和企业的整体创意创新能力。2021年度BOSS设计营通过四期五城的安排,为企业家学员带来了8位导师的精彩课程、11家企业的实地考察交流、10场主题文化体验,获得了企业家学员的一致好评。
2. 长三角创意设计联展。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上海设计之都及国际创意人才高地的建设,发挥设计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长三角三省一市相关经济、教育部门的共同支持下,中心于2019年发起举办首届长三角创意设计联展,以“思想·智造”
为主题,通过创意设计来推动科技、智能、市场的融合与发展。联展汇集了长三角三省一市近四十所高等院校、三十家智能制造企业与设计机构的创新设计成果进行了展示,设有“企业创新成果”和“高校创意成果”两大展区,旨在促进高校与长三角企业的对接,推进设计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3. 东方美谷米兰中心。为积极打造东方美谷世界知名的美丽健康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东方美谷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目标,2021年,东方美谷集团公司与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在意大利米兰市建立“东方美谷米兰中心”,目标是将之建设成为集中国美妆品牌展示体验销售、东方美谷园区海外招商、东方美谷海外合作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海外项目中心。同年11月,东方美谷米兰中心在米兰启动揭幕,首批携手出海的包括玛丽黛佳、水母娘娘、自然堂、丸美等在内的19家品牌,通过超过300个SKU的美妆产品向海外展示了上海本土时尚美妆企业发展的实力与魅力。
4. 意大利设计大师班。意大利设计大师班(IDM)项目由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和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共同主办,意大利外交部支持、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联合举办,自2019年起已持续举办三届。欧洲设计学院(IED)、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都灵理工大学(POLITO)等多所意大利知名设计学府持续参与项目课程的开发,累计超过70家意大利设计品牌企业参与了项目,为中国设计专业人士带来了室内设计、时尚设计和工业设计三大板块的精品课程。通过线下课程、线上小程序、在线直播等途径,IDM打造了一个探讨产品创新、设计趋势等方面的独特体验的平台,很好地促进了中意两国间设计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5. 创益星空。“创益星空”是由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发起,并与包达三基金会、启亨文化共同主办的设计公益项目。“创益星空”旨在帮助自闭症青少年发挥艺术才能。在关爱自闭症青少年,加强自闭症青少年创意艺术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慈善交流、公益产品开发和商业推广的有机结合,实现慈善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创益星空”开创了全新的公益模式,通过“创意设计+公益慈善+产品开发+商业推广”的结合,探索可持续公益。项目包括“星空学堂、探星大赛、创星空间、星品益汇”四大板块,涵盖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和发掘、商业化运营推广等环节。晨光文具、卡乐美地毯、伊利乳业等众多企业相继加入,为项目注入爱的力量。
《设计》:近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九部门印发《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设计产业繁荣、品牌卓越、生态活跃、氛围浓郁的“设计之都”;到2030年,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美誉度,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您认为,世界一流的设计之都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张展:我认为世界一流的设计之都应该重点有三个方面的特质,一是有一批一流的设计人才队伍。设计的活力源于人的创造力,如果在上海这座城市没有一批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设计师,那么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只是一句空话;二是有一批一流的设计作品,中国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崛起,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机遇,给予了设计师极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设计从业者在此过程中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产业、建筑、空间环境等领域创造出世界一流的设计作品,才能够不负我们身处的时代;三是要真正形成“尊重原创、鼓励创新”的设计生态,这需要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和企业,大家一起来携手创造这样的一种生态,让原创设计得到保护,设计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这样的社会生态环境下,设计人才才能够自由、充分地成长,好的设计作品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设计》:要成为世界一流“设计之都”,上海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促进中心做了哪些长短期规划?
张展:2月17日,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推进大会召开,并发布了《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上海新一轮高质量建设“设计之都”工作的启动。《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设计赋能产业创新发展、打造活力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点亮市民美好生活、铸造上海城市品牌,这为上海这座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设计的价值指明了方向。中心将根据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部署,围绕文件精神来开展工作,整体促进工业、建筑、时尚、数字、服务等五大设计领域的发展,充分发挥设计赋能效应,推动设计理念和设计服务融入城市的产业发展、空间环境、公共服务、民众生活、城市品牌等方面,为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相关建设目标的达成贡献智慧和力量。短期来说,2022年上海将举办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也将迎来上海设计周的重启,这两项工作将成为今年中心的工作重心,我们将做好相应的组织服务工作。
《设计》:作为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工业设计教育工作者、推广者、实践者,您三十多年来一直奋斗在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领域之中,您认为上海的设计教育有怎样的地域特色?设计之都给高校设计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展:上海是中国设计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设计教育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设计专业领域。上海凭借着她独特的地理、文化和工商业优势,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就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商业设计的领导者,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上海的设计教育更是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好时机。上海设计教育在賦能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方面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国之重器到市民生活,从城市建设到可持续发展,在各个领域中都能体现出设计教育所带来的魅力与价值。
自2010年上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设计之都后,社会各方都更加关注对标世界一流水准的设计人才培养。
在上海设计之都建设的10年间,已经营造了很好的设计产业发展环境,大量国际设计机构、设计师落地上海,在融入设计服务上海发展的同时,也为上海设计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上海高校也非常注重设计教育的国际化建设,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利用自身国际合作交流的平台优势,积极引进国际知名设计院校、品牌资源对接上海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走出去、请进来”合作交流活动,组织设计院校代表赴国外举办设计论坛及优秀作品展览,让上海的设计教育亮相国际舞台,宣传上海的设计教育成果。
“上海设计周”作为上海设计之都建设成果集中展示的窗口,每年都会吸引众多设计院校学生驻足参观和参加各类专业论坛、学术报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能清晰捕捉到设计潮流趋势,产业发展方向,成为学生们了解上海设计,融入上海设计发展的大舞台。
《设计》:您在2007年创办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学院名字中的“应用”二字体体现了怎样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特色?
张展:我自19 9 3年起便全面主持好孩子集团的工业设计工作,为企业创建了儿童用品行业第一个工业设计研究所,系统推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设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面向产业一线的工业设计运作经验,同时更清楚院校的设计教育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一线设计人才。我在当时任教的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期间就做了积极的探索,1994年我所负责的工业设计专业获批成为国家教委第二批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开启了我应用型设计教学的发展之路。由于我具有產教融合的优势,2003年应邀入职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创建了“应用艺术设计系”(直属),在2007年升格为“应用艺术设计学院”。
“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服务产业、应用为本”是我几十年来坚定不移的办学理念,如果没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设计教育多你一个没感觉,少你一个无所谓,这样培养不出优秀的设计人才。作为应用型设计学科的带头人,自己若没有很丰富的深度服务产业设计实践经验,很难突破零点形成自己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思想。我和团队清晰地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错位竞争策略和坚持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使学院逐渐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如今学生在大二就开始结合企业的项目真题真做,每年都有学生设计作品被企业录用产业化投放市场。在2018年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上海在全国赛区共获得1金2银3铜六个奖项,其中我们一个毕业班23名学生参赛,取得了1金1银2铜的骄人成绩。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二工大产品设计专业已发展成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