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国泰民安论

2022-05-25 20:08顾华详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统一战线

摘  要:政治安全与国泰民安是一对互为前提与基础的关系。国泰民安是政治安全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体安全的综合体现,是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强大战斗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固基石与不竭动力。结合统一战线视角,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对国泰民安进行总体论述,其主要内容包括:强化问题导向,切实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国泰民安的核心任务;强化战略策略,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夯实国泰民安的执政基础;强化为民宗旨,切实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保障国泰民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系统观念,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的支撑体系转化为保障国泰民安的常态化工作制度。

关键词:国泰民安;总体国家安全;政治安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一战线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2)03-0059-16

纵观古今中外,政治安全与国泰民安总是一对互为前提与基础的关系,如果政治安全受到威胁,国泰民安也就没有保障;如果没有国泰民安,政治安全也必然危机四伏。《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历史规律。党中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时指出:“党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

从我们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和统筹“两个大局”需要来看,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之路,全面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迫切需要从“以政治安全为根本”视角研究“国泰民安”问题。政治安全意味着国家政治体系不存在颠覆性威胁,具有较高政治合法性且呈现治理良好的状态,它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体现[ ]。国泰民安是政治安全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总体安全的综合体现,是集领土领海领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信息、资源能源、生态、军事以及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统一战线作为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既是政治安全的重要维护者,也是维护政治安全的重要制度渠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事关政治安全,也最终事关国泰民安。为此,本文结合统一战线视角,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对国泰民安进行总体论述。

一、强化问题导向,切实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国泰民安的核心任务

要聚焦影响政治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和新问题新趋势谋划推进工作。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着力防范化解重大涉稳风险,特别是要严厉防范和打击“宗教极端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暴力恐怖活动”等各种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国泰民安的关键。平安中国、幸福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亮丽的中国名片,但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仍面临挑战和压力。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美国对中国的全面遏制、局部武装冲突等持续激烈,各类风险叠加、联动、传导、共振的效应增强。为此,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见微知著,抓早抓小,盯紧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加强对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够科学有力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

(一)努力在加强诉源治理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上有新作为

着眼于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聚焦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把加强诉源治理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作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党对法治工作领导的抓手、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抓手、法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抓手。着力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转变理念为先导,构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诉源治理体系。把诉源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明确诉源治理的工作目标,全面构建递进式的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优化诉源治理的方法方式。把排查预防和评估处置矛盾纠纷贯穿于重大决策、地方立法、行政执法、司法诉讼等全过程,纳入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去部署。健全以县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牵引,指导和促进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工作,推动更多矛盾纠纷以非诉方式依法化解。城乡社会治理应统筹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护稳定三项重要职能,体现基层社会治理更有温度、有能力、效果好的目標,按照“小事不出小区(村组),大事不出社区(乡村)”的要求,优化网格治理,整合多网职能,提升城乡社区精细管理能力。建立精细的服务管理组织,加强党建引领,拓展延伸“1+N”党员联系户制度,建立以党员为核心,以群众代表为基础的城乡治理模式,实现管理服务全域全员全覆盖、基层社会治理难题能及时破解。重视将服务管理和治理环节分别向前端和末端延伸,支持和参与乡镇(街道)、村(居)民委员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从根源上有效减少矛盾纠纷产生。拓宽诉求渠道,按照“讲人情、讲乡情、讲亲情”,“情理法”统筹兼顾的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搭建起服务城乡群众的“说事点”“民调员”“街巷长”“评理堂”等基层治理平台,用心用情用力用智服务群众。重视推广“五老”调解、街巷(屋场)恳谈会等基层调解经验,常态化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属地管理责任、源头治理措施、多元化解机制落实,最大限度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置在源头、解决在最初,切实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难事解决彻底,着力在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

着眼于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持续创新社会矛盾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坚持基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权利救济多元化需求,提供丰富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和高质量服务,构建矛盾风险重点对象、事件、行业、区域的智能预警机制和处置预案,立足于矛盾纠纷的早发现、早化解和早弥合隔阂裂痕,让基层治理更加精细精准高效,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幸福。建立健全人民政府诉源治理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制度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公证、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人民法院积极发挥司法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强化就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人民法院应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持续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人民法院应秉持谦抑、审慎、善意办案理念,重点是以完善涉及营商环境、民生类的案件办理工作机制为切口,推动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司法理念,确保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人民检察院应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扎实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刑事和解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民事、行政监督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和解。公安机关应坚持数字赋能,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全力压减刑事案件。司法行政部门积极指导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对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的工作指导和综合协调,推动律师事务所、公证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要坚持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深化普法教育,健全普法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信访工作机构应理顺信访与行政复议、仲裁、诉讼等制度的关系,强化信访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作用,推动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能够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应坚持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落实纠纷化解责任,推动统筹层次更高的平安中国建设,确保国泰民安。

着眼于政治安全,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切实从源头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牢记“国之大者”,坚定不移发挥法治引领规范和保障的作用,进一步明确政治责任,增强理论自觉,凝聚行动合力,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和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实施好“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的持久绵长的润物无声的社会工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从严从细从实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凝聚各方面合力共同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保证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和谐、安居乐业。要加快数字化治理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数字化设施建设,促进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构建多元协同的运行机制[ ],坚持统筹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努力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上有新作为。其重点包括健全信访法治、完善规范信访问题处置的制度措施;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调查研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有效的经验做法系统集成为现实的战斗力。要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打伞破网”,清理各种违法犯罪的利益链条,依法严厉严肃惩治黑恶势力。要依法防范和打击跨国犯罪、暴力恐怖犯罪、新型网络犯罪,大幅度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督察,确保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能力持续提升。

(二)努力在治理舆论环境和保护个人信息上有新作为

敢斗争: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把牢意识形态主动权。舆论环境直接影响着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关系到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就是“坚持敢于斗争”。互联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这场斗争必然要从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出发,舆情战线要牢牢抓住互联网核心技术这个“命门”,努力将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转化为有力的工作支撑,充分发挥互联网最大的优势,用科技为新时代舆情工作“赋能”,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化成为促进舆情工作守正创新的最大“增量”。要加强网络统一战线工作,探索数字形态的统一战线,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此,增强政治敏锐性,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清醒头脑,敢于直面风险挑战是关键。针对利用网络干涉他国内政、攻击他国政治制度、煽动社会动乱、颠覆他国政权等危害政治安全的舆论渗透活动,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和主导方向,保持敢于斗争的姿态,善于亮剑发声,做到坚决有力、科学有方、精准有效。要完善舆情空间领导管理和行动指挥体制机制,依法加强管网治网能力建设,完善互联网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网上网下相贯通、打防管控和落地处置一体化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要坚持建设和创新传播手段,加快新媒体融合发展能力、品牌创新能力、话题设置能力、“引关圈粉”能力,持续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新媒体网上斗争能力,形成依法规范运行与综合治网相结合的新格局,营造出风清气正、文明规范、安全可控的网络空间。在国际社会,要提高涉疆、涉港、涉台、涉藏和涉宗教、民主、人权等统一战线议题的设置、回应能力,有效防范外部势力通过制造相关舆情带来的风险。要坚持和善于以斗争精神推动舆情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变与不变,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有针对性地开展舆情宣传思想工作。新媒体应当积极适应和引导青少年对主旋律文化作品的接受与传播方式,研究并掌握不同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与特点及其美学意义和传播学价值,注重遵循互联网思维、充分体现网感和创意,持续提高传播力和教育力,引导青少年遵循和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提高舆情风险防范本领,注意研究和科学精准甄别可能对意识形态主导方向产生冲击的隐性风险苗头,科学预判风险点和发展趋势,确保舆情斗争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树正气:依法坚决治理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的舆论环境。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必须牢固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统筹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推动学习大国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依法依规依纪严肃处理一些人的政治立场模糊、缺乏斗争精神,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及网络舆论乱象丛生等问题,重点持续清理整治涉及网络谣言和“丑、色、怪、俗、假、赌”等视频,整治打赏特别是未成年人打赏行为,治理涉未成年人网络乱象,整治劣迹艺人复出、封杀账号“转世”行为,整治营造直播间虚假人气、虚假带货量等行为。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互联网空间,境外势力持续攻击我国互联网,攻击和控制我国计算机,给我国政治安全带来新型风险挑战。同时,我国政治安全还面临着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极端渗透和邪教破坏等诸多风险挑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化立破并举、统筹联动、堵疏并举、标本兼治的机制,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阐明根本性原则立场,廓清理论是非,校正文化工作导向,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文化建设实践,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学术和话语体系建设。要努力在“举旗帜、兴文化、育新人、聚民心、展形象、强实力”的实效上下功夫,坚持用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根铸魂。要统筹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新創造活力,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讲法治:坚持用法治扎实规范虚拟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事关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重要领域。建设天朗气清、生态环境良好的网络空间是人民群众共同的意愿。因此,必须科学统筹处理好网络社会的开放性、跨越性与国家立法的封闭性、谦抑性之间的矛盾,摈弃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二元对立的思维,坚持聚焦维护政治安全的目标原则,加强纵横制度设计,构建多主体协同共治服务管理机制。比如,可借鉴欧盟《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的法治实践经验,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坚持完善数据交易制度,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和规范各类数据进入市场的机制,加强对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服务与监管,依法规范和限制平台掌握的私权力,采用事前预警、事中监管和事后惩戒相结合的措施管理具有优势地位的大型平台,督促其服务于公共利益,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社会价值[ ]。坚持依法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重点是全面清理网上政治谣言和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宣传和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坚持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遵循安全、合法、正当、公开、透明、准确、完整、必要、范围最小和诚信原则处理个人信息,坚持目的明确、合理、合法,并且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和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处理个人信息,避免对个人权益造成不利影响,禁止任何组织、个人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禁止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要坚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严厉打击“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 ]等严重危害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全球公害犯罪行为。依法严禁任何组织、个人从事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和清理整顿以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利用或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坚持以最严格的制度、最精准的标准、最清晰的责任规范个人信息处理与使用行为,落实预防和惩治并重的制度措施,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相关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个人信息保护的良好环境。坚决依法打击网络赌博、网络“黑灰产”等违法犯罪行为,配合整治网络水军、造谣炒作、恶意营销、挑动对立等网络乱象,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落实,营造清朗网络社会环境,促进数据信息在自由安全的环境下得到合理科学开发利用,保障数字和网络社会实现健康发展。

(三)努力在攻坚化解涉稳、涉非法信访突出问题上有新作为

要依靠人民群众,用好统一战线法宝,不断巩固拓展群众基础,群策群力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用好统一战线这个我们党干事创业和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不断强化领导全体中华儿女共谋民族复兴伟业的核心力量、制度保障、重要法宝、精神支柱、经济基础,筑牢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深厚群众基础。“近十几年来,西方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拉大,特别是中产阶级平均生活水平下降,产生普遍的失望和焦虑,反建制、反权威、反精英、反全球化的新民粹主义兴起,形成庞大的社会民众基础,造成社会撕裂,促使极左翼和极右翼的走强,动摇了传统大党的执政基础,这是需要我国引以为鉴的。”[ ]应高度重视密切联系群众和促进大团结,深刻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一体维护党的团结、民族团结、社会团结和国际团结[ ],深化党对团结工作的领导,重视依靠法治与制度来维护和促进团结。要进一步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要坚持深化政治巡视,强化政治监督,严肃查处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破坏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破坏大团结格局等问题,坚决持续清除“两面人”“两面派”。改革和创新群众工作、群团工作,进一步深化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确保党在各種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要聚焦平安建设,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守使“城乡基层成为重大风险终结地”的基本目标和“不发生重特大案事件”的底线要求,防范化解城乡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矛盾纠纷、公共安全、网络舆情等系列风险隐患,重点严防境外敌对势力策动“颜色革命”、蛊惑暴恐分裂活动、开展意识形态领域渗透,消除城乡影响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制度安全的苗头隐患。深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强化公共场所治安防控,加强重点人员、重点行业、重点物品管理,依法严惩拐卖妇女儿童、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着力防控涉众矛盾,及时运用“枫桥经验”化解邻里、家庭矛盾,创新化解民间纠纷,全力化解涉法涉诉、涉疫涉灾的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将矛盾消灭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可弥合的状态。着力整治网络乱象,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融媒体阵地建设,建强主流价值网络空间,坚决打击网上意识形态渗透,确保网络空间正能量充盈。着力压实责任链条,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健全制度和保障措施,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城乡风险研判、决策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协同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城乡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坚决阻断重大风险的滋生传播和外溢。

要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制度上化解影响政治安全的社会因素。重视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民生福祉,显著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切实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持续提高工作人员运用政策和策略特别是法治思维、法治方式的能力,压实首接首问负责和首办责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的综合机制,及时回应民生需求。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基层社会矛盾治理领域的重要作用,努力在解决难题中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及时寻找到最大公约数,夯实维护政治安全的群众基础。依法深入持续推进维稳、非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专项工作,落实常态化领导干部接访阅信包案制度,拓宽网上信访渠道,集中优势资源力量进行攻坚,着力解决那些久拖不决的合理合法诉求。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走样,坚持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不偏离,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对立起来甚至分割开来的企图就不会得逞。

(四)努力在有效防范化解国际风险挑战上有新作为

清醒认识:精准应对更趋复杂多变和严重挑战我国政治安全的国际环境。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大国博弈更趋复杂,国际力量格局持续演变,竞合关系持续深化。世界经济虽然强劲复苏,但全球经济发展显著不平衡,主要经济体的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一些西方国家借乌克兰危机群起拱火浇油,实施无差别的全方位制裁,使疫情下负重前行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掣肘全球经济可持续和平衡增长的中长期因素日益凸显。特别是美国为了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将矛头直指中国,不断强化冷战思维,推进阵营对立,持续加剧国际局势的动荡与分裂,使全球治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美国等挑起的威胁全球和平与地区安全的最大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愈加突出。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等刺激国际社会矛盾和分歧此起彼伏,国际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传统安全风险更加凸显,军事对抗、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演进。同时,网络安全风险成为新型重大风险的来源之一,区域经济合作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重大气候灾害和暴力事件频发,难民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持续发酵甚至激化,意识形态斗争更趋纷繁复杂,国际社会治理困难重重。恐怖主义有所抬头,其利用国际社会专注应对疫情之机转变战略,实现了实力积聚,试图伺机而动,明显有谋求复苏的迹象。美、德等国的白人至上恐怖袭击相继爆发,西方的极右恐怖势力持续泛滥[ ]。生物工程、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治理仍不理想,机制和规则缺失问题仍普遍存在,消除分歧和争取共识仍需国际社会进一步加强协调。地缘政治竞争加剧,致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政治安全风险易发多发,扩散速度快,防控难度大。

敢于斗争:勇于在应对美国遏制中依法据理维护政治安全。当前,拜登政府通过极力修复同盟关系共同打压中国,对华战略竞争已呈“体系化”态势,提出所谓“与中国进行长期战略竞争是美国的首要任务”。2018年,特朗普政府加剧对华采取“全政府”战略,实施所谓“中国行动计划”,以“打击经济间谍”和“打击窃取知识产权”为借口,针对在美华裔科学家和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科研人员进行系统性“调查”。麻省理工学院的统计显示,这一计划下被提起指控的约150余人中,近100人是华裔,且被指控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意在破坏中美之间高新科技交流,阻碍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进而达成减缓甚至破坏中国整体发展进程的目标[ ]。2022年,中美两国国内都有重大政治议程。美国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也将进行中期选举,其操弄涉华议题以转移国内矛盾的做法可能加剧。美国以涉疆藏台港等议题遏华制华伎俩会持续翻新花样,使问题和局势都更加复杂多变。斗争更加激烈,冲突的风险更大,这使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国将面临更多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我国应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坚决维护和完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以“开放、协商、合作、共赢”的理念改革创新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法治共建,建立并施行安全管理清单制度,健全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积极依据国际法和WTO规则体系反制美国。

高度戒备:严密防范外部势力蓄意制造周边国家动荡对我国政治安全的现实与潜在危害。2022年新年伊始,哈萨克斯坦西南部曼吉斯套州多地液化气价格大幅上涨,引发哈部分城市民众集会抗议,多地出现骚乱者冲击政府机构、攻击警察等情况[ ],对哈国家安全和主权构成威胁,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哈萨克斯坦经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派遣维和部队进驻才平息了骚乱。骚乱参加者中有部分是在境外接受过严格训练,有人发放制式武器、抢夺政府军火库。骚乱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表明某些势力试图利用网络和社交媒体招募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企图唤醒武装分子的“沉睡细胞”[ ]。這次大规模骚乱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外部势力蓄意在哈萨克斯坦制造动荡、策动“颜色革命”,破坏中哈友好、干扰两国合作的行径[ ]。其直接威胁我国“稳住西北、经略东南”的战略部署,值得高度警惕和认真防范。另外,哈萨克斯坦、阿富汗等国家“治理能力不足以应对全球化和部族主义的双重挑战”[ ]问题也给我国以深刻警示:美国惯于玩弄“楚国亡猿”的把戏,定会“祸延林木”。我国务必筑牢安全防线,严密防范外部变局消极影响的波及和外溢、“三股势力”的借机渗透、敌对势力的恶意冲击。

团结合作:联合国际社会积极力量共同化解美国同盟体系对我国政治安全的威胁。美国为了摆脱国内危机,违背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确定的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问题的原则与规则,以制造危机、转嫁危机、从危机中渔利的[ ]方法导演了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冲突,也危害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安全。美国操纵北约共同实施削俄弱俄的战略阴谋,持续对俄实施军事威慑与对抗,不但极大地威胁着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国际格局的稳定造成极大威胁。冷战时期,美苏争霸,世界演变成两极。苏联解体之后,世界变成了美国独霸的单极。欧盟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美国超强一极,加之中国快速崛起,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欧盟和中俄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美国为了保持其独霸全球的地位,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地消减、打压欧盟与中俄这两极。当前,美国已经实施并且形成了印太地区、北约两个战略重点,如果美国此次在北约、欧洲实施的战略图谋获得成功,无疑更会在意志和力度上强化美国加快“亚洲北约”的建设。当然,这也使美国在国际上极力构建合围中国的战略意图暴露无遗,更是对亚洲地区的冲突泛起乃至动乱与战争频发制造了灾难性动力源。搞乱亚洲、削弱俄罗斯、全方位遏制中国,巩固美国一极超强独霸世界的地位,是美国处心积虑的战略谋求。中国应高度关切国际安全形势面临的严峻挑战,联手正义力量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合力实现共同、合作、综合与可持续安全的战略目标,坚持致力于构建平等、开放、包容、不针对第三国的亚太地区安全体系,努力维护和平、稳定与繁荣。总之,要立足长远、强化战略谋划,团结国际社会积极力量,共同稳定国际大局,努力优化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国际大环境。

科学应对:以树立战略自信并积极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确保我国政治安全。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埋下并引爆了波及全球性安全的乌克兰危机,而这可能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格局深度调整的序曲。当前,“全球价值链呈现出国际格局的‘多极特征和‘多极化趋势,表现为结构性权力在主要大国之间较为分散,中国的迅速崛起和德国的稳固领先凸显了美国霸权的持续衰落”[ ]。要密切关注美国将结构性权力用作塑造结构和扩展可能性边界的力量,并防止美国将之用作国家间对抗的武器。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稳定,关键是要消除引发战争的真正根源。美西方持续加大对俄制裁,短期内或加速全球金融体系、能源体系的调整,乃至引发国际格局的深度变化,推高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本,凸显国际能源格局的缺陷。这些因素引发的国际金融经济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的叠加和相互影响,或将引发欧洲内外的双重危机,甚至演化成国际格局的重大调整。对此,中国应当有深刻的前瞻研判和充分的应对准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的发展具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等有利战略条件。我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坚持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目标要求不动摇,以《决议》精神为指导,持续在国际事务的斗争中历练本领,有力消解外部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围堵、打压和破坏行为,有效统筹国际国内法治打击一切以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企图迟滞甚至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为目的一切行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安全稳定的大环境。我国应当坚定不移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切实增强科学处置风险和隐患的本领。要坚持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密切协作、精准推进的方针,统筹健全国际化、规范化、法治化、专业化的危机应对处置机制,确保有效防范化解涉及政治安全领域的国际风险和隐患。

二、强化战略策略,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夯实国泰民安的执政基礎

战略和策略问题对于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都至关重要。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什么时候能够准确判断战略,科学谋划策略,赢得战略上的主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就兴旺发达。新时代,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应重视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科学认识和把握战略与策略问题。要坚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辩证把握战略和策略的统一关系,既要胸怀全局,也要见微知著;既要在解决影响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突出问题上实现战略突破,也要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持续深入推进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工作。新时代维护政治安全、确保国泰民安,根本要求是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一)实现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目标需要重视战略和策略

一贯高度重视战略和策略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胜利的显著特点。保证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是战略和策略最核心的关注点。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了共产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的第一任务就是阐明基本策略思想。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不断根据形势和任务提出科学的战略和策略。牢牢掌握党的工作主动,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强调的问题。1948年4月1日《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在阐述总路线的重大意义时就指出,必须从全局高度看问题:“如果真正忘记了我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我们就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我们执行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的时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左右摇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 ]毛泽东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就明确提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必须“拿战略方针去指导战役战术方针……反对走一步看一步”[ ]。这是保障政治安全、实现国泰民安的重要战略方法。战略和策略同样是事关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根本问题,是保证我们党取得胜利和国泰民安的决定性力量。《决议》坚持把战略策略的研究和把握作为贯穿全文的重要内容,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刻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一百年来,我们党总能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完全得益于我们党一贯坚持“放眼世界,放眼未来,也放眼当前,放眼一切方面”[ ]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善于抓纲举目,从历史与全球视野中谋划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在战略性问题上实现突破。这不但为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而且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了党的事业全面发展,夯实了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基础。

战略和策略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发展面对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重大领域把握战略和策略的要求提高。一是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做大做好“蛋糕”,再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切好分好“蛋糕”,但要稳慎把控好这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确保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二是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坚持规范和发展并重,在战略层面上用好各种形态的资本,保证资本依法运行,在策略层面上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两手都要硬,做到既依法有效监管资本,控制其消极作用,约束其野蛮生长,又支持和引导其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三是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加强最为基础的农产品、能源、矿产等初级产品的供给保障,既是现实所需,也是事关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长远而重大的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坚守“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强调加强战略谋划,确保供给安全,坚持把初级产品供给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实施节约优先战略,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资源节约利用意识,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保证自然资源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夯实初级产品供给的安全基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是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警钟长鸣,做到既要有高度统筹预警和防范化解“黑天鹅”“灰犀牛”风险挑战的高招,也要谋划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和攻坚战,确保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重点防范化解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外部环境、自然界、意识形态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着力提高防控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守好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确保经济金融大局稳定。五是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党中央作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将会在经济社会领域引起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十四五”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布局和发展格局,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构建起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期。在战略和策略层面上落实好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必将在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铸牢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生命线需要谋划战略和策略

重视战略和科学运用策略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战略问题,做出重要决策时都坚持先讲清楚战略形势,自觉用战略思维和视角分析问题,再制定出具体的措施,使重大而关键性的问题总能迎刃而解,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基础持续坚实。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思维就是要求共产党人善于在战略决策中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中国共产党深谙战略策略问题的重要性,自成立以来就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自觉把战略和策略问题作为全党的主要任务,做到战略方向明确、战略机遇稳固、战略布局科学、战略定力坚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作出了一系列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策,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到位不动摇,坚持统筹国内国际,树立世界眼光,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加强系统思考;从战略层面科学谋划革命、建设、发展、稳定和改革的布局,保持战略定力不摇摆,增强战略动力不松劲,保持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定力、“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淡定,实现了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大好局面,向世界展现了百年大党的非凡战略领导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党领导着14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事业,迎接国内外的各种挑战、战胜困难险阻,须臾要高度重视战略策略问题。党成功战胜了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无可辩驳地证明,党中央的战略判断力、战略决策力、战略行动力,在科学研判战略形势、及时校准战略方向、科学擘画战略愿景、准确把握战略目标、牢牢抓住战略机遇、贏得战略性胜利等方面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从根本上确保了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

(三)保证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行稳致远需要统筹战略和策略

战略和策略问题在新时代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中的重要性凸显。战略具有坚定性,策略具有灵活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的领导来源于正确的决策,为保证目标任务、政策和策略切合实际,正确的决策都必须坚持从战略上审视问题,准确判断形势和把握目标任务,这样做既很好地解决了战术问题,又精准地把握住了战略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具有来源于人民、为了人民的理论特点、价值取向以及时代特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略和策略思维,展现了新时代战略和策略的价值意蕴及强大生命力。战略和策略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核心,更多关注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现实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和策略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特征,高度重视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不断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这保证了战略和策略聚焦为人民服务的追求不动摇,能够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维护政治安全,确保国泰民安,更加需要坚持正确的战略和策略,精准把握形势谋大事、登高望远谋全局,确保维护政治安全和保证国泰民安的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措施都自觉对标对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无条件、无偏差地精准执行到位。为此,必须深刻把握贯彻执行党的战略策略的理论和实践要求,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分析战略态势、精准明确战略方向、牢牢把握战略机遇、科学实施战略布局、及时制定符合战略目标要求的任务和具体的政策策略,在准确把握战略全局中确保政策策略的有效落实,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确保战略目标的持续实现。要坚持做到时刻从战略和策略层面思考和维护政治安全、确保国泰民安,不断开创维护政治安全和确保国泰民安工作的新局面。

三、强化为民宗旨,切实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保障国泰民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党的奋斗目标。党恪守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保障政治安全和实现国泰民安的目标任务,确保在新的赶考路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精准推进保障安全与反恐维稳,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要紧紧围绕政治安全的目标,切实增强做好安保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树牢底线意识,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国际国内、疫情防控和安全与反恐维稳工作。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紧密配合、协同一致、合力推进的工作体系,持续深挖各种隐蔽的涉恐涉爆等线索,确保社会面整体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要坚持以最过硬的举措打造维护政治安全的最坚实的保障,严格落实安全保卫的最高标准、最严措施、最周密部署,发扬“细致、精致、极致”作风,切实堵塞安全与反恐维稳漏洞,确保最大限度化解风险、及时消除隐患,切实夯实维护政治安全的根基。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和使命担当,既要全面加强实战备战,更要主动出击,持续保持强势的保障安全与反恐维稳态势,在实践中持续健全和强化各类方案预案与机制措施,保障安全与反恐维稳措施、精准防控疫情、党建引领等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精确实施依法打击犯罪的新机制、新手段,确保取得政治效果、法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一致的成效。要精细研究新问题、精确掌握新特点、精准依法破案,做到保障安全与反恐维稳工作“零失误、零延误、零差错”,使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有力有效。

(二)精准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增强群众的幸福感

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科学精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疫情防控工作理念,从严从实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用好快速、精准的“动态清零”中国式疫情防控“法宝”。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的防疫观,持续完善统一高效、上下畅通、执行有力的防疫指挥体系,及时总结梳理疫情防控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提升的经验措施,坚持统筹协同疫情防控和切实解决好群众正常工作、生产以及社会运转、生产供销、物资运输等现实生活需求,主动解决群众关切的系列现实问题。应对来势汹汹、持续不断、变化多端的疫情复杂变局,要坚持稳字当头,牢牢稳住发展基本盘不动摇,畅通产业链,坚持战“疫”和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做到统筹兼顾,争取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积极鼓励引导国内企业准确识变、主动求变,认清“危”中之需、找准发展之“机”,在开放共赢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中坚定前行的信心,稳固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发展基础。

(三)精细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维护中国政治安全和确保国泰民安,离不开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上少数势力顽固奉行单边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多重叠压,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我国要密切关注“全球价值链呈现出国际格局的‘多极特征和‘多极化趋势”[17],抓住全球经济“东升西降”的发展格局新走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及推动需求牵引供给和供给创造需求,以实现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平衡和匹配”[ ]。要坚持深度参与、促进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空间,积极拓展与我友好国家间的政治安全、经济贸易、人文交流等多领域的合作,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提质升级,积极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要着眼全球治理大局,积极维护国际战略稳定,密切国际事务的协调配合,在积极有效抗击疫情、提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社会“急难愁盼”问题上展现大国胸怀和大国作为。要坚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六稳”“六保”等重点领域,在改革、发展、稳定等领域持续发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要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善于运用法治、民主、协商的办法及时精准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努力确保社会治理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确保保障人民安全的宗旨不变,政治安全的根基坚实,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的保障力更强,国际安全的依托更加可靠,持续巩固和夯实中国经济安全这一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内外部发展基础。

四、强化系统观念,坚持把维护政治安全的支撑体系

转化为保障国泰民安的常态化工作制度

要坚持在系统集成中充分发挥国家机器的体制机制高效协同作用。维护政治安全和保障国泰民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把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深刻体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来,常态化长效化坚持改革和法治双轮驱动。必须把中央精神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深刻落实到健全政治安全的支撑体系上来,坚决依法遏制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和暴力恐怖及策动“颜色革命”等行为。要树立系统思维,坚持从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和建强统战、政法等专业队伍方面协同发力,全面发挥体系化支撑保障机制的整体合力,全面提升维护政治安全的能力,确保国泰民安。

(一)强化国泰民安的党的领导工作的体制支撐

党的绝对领导是确保国泰民安的核心机制。《决议》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总结为“十个坚持”,这与“七一”讲话“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一脉相承,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新时代我们党赢得未来的科学引领。要充分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抵制西方“三权鼎立”“宪政”“司法独立”、多党竞选和“两院制”的邪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走样,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打折,切实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强化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理论指导,充分发挥党的理论的强大精神力量,并且积极转变为推动维护政治安全的强劲物质力量。要坚持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协作联动机制,促进物质与精神、理论与实践互动的辩证统一,努力形成最大工作合力。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坚持深化改革,提升资源力量配置效能。要坚持传统方法和科技手段相结合,广泛发动群众、高效组织群众,不断拓展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化渠道,打造维护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

(二)强化国泰民安的反恐维稳处突专项的机制支撑

“国泰”是根本,“民安”是宗旨,“安全稳定”是基础。没有安全稳定的大局,“国泰民安”就无从谈起。进入新时代,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叠加交织,使得国家安全形势更为严峻。安全感是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基础。“人们对普遍安全(general security)享有的至高之社会利益,作为一种和平与秩序利益,它指明了法律的由来,引导人们为人类行动一定程度的有序化寻求某种可靠基础。”[ ]《决议》指出:“同形势任务要求相比,我国维护国家安全能力不足,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维护国家安全的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因此,必须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和政策体系,健全维护政治安全的工作协调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坚持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巩固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聚焦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推进“服务、预防、管理、控制、打击处理”等工作。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大力加强民族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重心,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升级维稳处突工作流程,推进扁平化、实战化、合成化维稳处突工作机制改革,把精悍力量配置到一线,确保真正提升基层反恐维稳处突的能力,把落实政策法律和服务群众及治理社会的能力提升上来。坚持以一线实际工作需要为指引,全面深化执法司法监督管理机制和责任制改革,完善执法司法机制,做到既要预防和遏制违纪违法问题发生的源头,又要让各类案件都能够在全过程监督中依法办理,确保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的要求落实到每一案件中去。聚焦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实现“智慧法治”的目标要求,全面提升法治领域的人工智能化水平,坚持加强智能应用研发,深化数据整合共享,促进平台体系建设升级,保障大数据、云计算运行能力持续提升,不断提高法治工作的高效精准预知能力、预判能力、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

(三)强化国泰民安的维护政治安全和反恐维稳的制度支撑

要坚持依宪维护政治安全、保障国泰民安。坚持党对维护安全和反恐维稳的领导,把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作为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聚焦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根据维护政治安全和反恐维稳的实际需求,健全维护政治安全和反恐维稳的完备法律规范、统筹内外的法治制度、兼顾安全的改革发展措施、高效的法治实施、严密的法治监督、有力的法治保障和完善的党内法规等制度支撑体系。当然,这些制度支撑无疑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必然具有“多面性、关联性、变动性、相对性、非唯一性、主观性和社会性等”[ ]特点,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体现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制度支撑理论和措施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坚持唯物辩证法,努力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制度支撑现实问题。坚持人民至上,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强化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制度支撑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坚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聚焦发力,更好地团结和凝聚起各方面力量共同构建多元共治的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制度支撑的法治机制。持续推进制度支撑的法治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应特别注重把中国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制度支撑的法治优势。紧盯维护政治安全和反恐维稳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法律和政策研究,为维护政治安全和反恐维稳提供更加充分、管用的政策法律依据,进一步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的能力,持续促进平安建设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坚持以深入基层一线走访排查宣讲调研全覆盖、精准周到的政策法律服务全覆盖、各方面密切协作解难题全覆盖,切实办好老百姓的民生实事好事。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持续从制度层面凝聚起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的磅礴伟力。

(四)强化国泰民安的政治安全领域的专业支撑

坚持以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纵深推进锻造维护政治安全的专业力量。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工作的政法、统战等专业力量支撑的关键是,能够依法维护国家发展战略确定的政治安全目标,能够合理评估国际形势变化对政治安全的影响并及时依法调整安全战略,能够全面系统把握政治安全的风险隐患,且能够科学统筹各方安全利益,兼顾不同安全领域的现实需求,自觉从总体安全的层面全面审视和整体把握政治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就决定了队伍和人才保障是專业支撑的核心,其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做到把准政治方向不偏移,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不动摇,夯实政治根基不松劲,确保专业支撑能够有力有效防范政治风险。维护政治安全和国泰民安,强化法治建设、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等领域的专业支撑,需要大力发现和培养选拔大批能够自觉把“政治三力”放在第一位的优秀年轻干部。必须持续加强政法、统战、民族宗教系统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总结和充分运用好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精准把控维护政治安全和保障国泰民安的政治方向,教育引导干部永葆政治本色,树牢正确政绩观,锤炼政治品格,夯实干部的政治思想根基,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党组织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防范政治风险,自觉持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维护政治安全的本领和能力,特别是要有能力统筹实施好防御战、歼灭战、攻坚战、持久战、网络意识形态战,确保能在复杂表象中及时预判风险,精准掌握可能引发政治安全风险的重大隐患。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深化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进行干部队伍和人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忠诚教育,坚持不懈地提升政治能力,强化政治监督,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干部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坚持把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 ]的要求,强化干部把握理论创新的战略主动能力,重点在理论武装特别是在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建设上牢牢把握住战略主动。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1-11-17(1,5-8).

习近平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强大力量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N].人民日报,2016-04-15(1).

舒刚,虞崇胜.政治安全:安全和国家安全研究议程的新拓展[J].探索,2015(4):100-106.

熊春林,陶琼,刘俏.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战略选择研究——基于SWOT定量分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21(4):68-79.

谢新洲,宋琢.游移于“公”“私”之间:网络平台数据治理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37-146.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76.

李培林.中国式现代化和新发展社会学[J].中国社会科学,2021(12):4-21.

刘学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研究[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2):14-27.

范娟荣,李伟.当前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态势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1.

严瑜.美国“中国行动计划”引发激烈反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1-22(6).

顾华详.论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法治反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3-101.

张继业.集安组织维和部队开始撤离哈萨克斯坦[N].人民日报,2022-01-14(16).

黄河.集安组织成员国支持哈稳定局势行动  强調加强合作维护成员国安全[N].人民日报,2022-01-11(17).

习近平向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致口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1-08(1).

文龙杰.国家建设视角下哈萨克斯坦骚乱事件评析:原因与镜鉴[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2):138-149.

马卓言,潘洁.外交部发言人——中方一向站在和平、正义一边[N].人民日报,2022-02-26(3).

庞珣,何晴倩.全球价值链中的结构性权力与国际格局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2021(9):26-46+204-205.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4.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0.

李少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战略决策的实践逻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69-375.

董志勇.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28-136.

庞德.法哲学导论[M].于柏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20:4.

贾庆国.对国家安全特点与治理原则的思考[J].国际安全研究,2022(1):4-25+155.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出席[N].人民日报,2022-01-12(1).

DOI:10.13946/j.cnki.jcqis.2022.03.006

作者简介:顾华详,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挂职),新疆优秀法学家(首届)。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和经验研究”(17XDJ020)

引用格式:顾华详.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国泰民安论[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2(3):59-74.

猜你喜欢
统一战线
简述李维汉关于宗教统战的思想
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反投降斗争
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刍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新时期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探析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中的战略智慧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
运用统一战线法宝贯彻五大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