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导学单,让数学学习增值赋能

2022-05-25 17:08孙敏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学

孙敏

【摘 要】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教师永远的追求。本文以导学单为突破口,力求从学生学的立场和视角出发,为学生指引学习路径、提供活动指南、搭建思维支架,让学习留下学的痕迹,最终促使学生原有的学力实现增值。

【关键词】导学单 数学 学习增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有些课堂并未真正发生变化,被动学习、浅层学习依旧存在。怎样让先进的理念落地?怎样让学习的效益最大化?导学单的合理、巧妙使用,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它能为学生的“学”指明方向和目标、提供路径和步骤,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自主发现、自主建构的过程,从而打破数学课堂的思维定式,重构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简要阐述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导学单的使用来促进学习增值的具体策略。

一、提供活动指南,留下“学的痕迹”

教学不是简单传递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加工、建构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摒弃知识的“单向灌输”,而要提供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的研究素材,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挑战的学习。导学单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教材,可为学生提供课堂的“活动指南”,在听、说、看、做、演、思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自主建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含义”一课时,教师在导学单上设计了三个递进式的学习活动(见图1)。

第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是“摸”和“比”,让学生通过“摸”的动作初步感知“面积”这一概念,由外显的动作语言表达自己对“物体表面”的理解;通过“比”的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是有确定大小的”的体会,由此引出面积的初步含义。第二层次的学习活动是“涂”和“比”,这是对面积概念的再次感知,进一步巩固认知,建立表象。第三层次的学习活动是“想”和“比”。导学单上提供了两组较为接近的长方形,单靠肉眼观察无法直接区分出它们的大小。通过操作活动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探索出重叠法和数方格的比较法,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初步体会用相同单位计量面积的最基本的方法。

课 题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面积”,导学单

我会探究 [活动1]摸一摸,比一比。

要求:1.与同桌合作,从身边我两个不同物体的面。

  2.摸一摸,比一比。照样子说一说。

[活动2]摸一摸,比一比。

要求:1.将两个图形分别沫上不同颜色。

  2.涂色时要涂满。不能留有空隙。

  3.涂完后,比一比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活动3]想一想,比一比。

1.借助学习材料,操作比较1号教学楼与2号综合楼占地面积。

2.借助学习材料,操作比较1号教学楼与3号竹林占地面积。

学生在这份活动指南的支持下经历一个饱满的浸润式的体验、内省过程,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通过感悟、理解、表达,由浅入深地把握面积概念的知识本质和深层意义。这样的活动体现了知识解读的层次性,体现了学生发展的丰富性,也使学习过程真正留痕。

二、搭建思维支架,经历“学的思考”

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那么首先要学会思考。导学单可为学生的思维搭建“脚手架”,借助语言、文字、思维导图(如知识树、箭头图、概要图等)、表格等外显行为,让学生经历思考的完整过程,唤醒学生内在的“缄默”经验,把内隐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从而逐步从无序思维、低阶思维走向有序思维、高阶思维。

例如,在教學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时,教师在学习关键处搭建了要点提示类支架(见图2),提供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的研究素材,设计学生自主发现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深度地学习和思考。

导学单中“我来验证”“我来举例”“我来概况”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层层递进,将思考贯穿于整节课中,直抵学生思维的深处。学生在“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相等”的发问中合理解释,促进数学思考从模糊走向清晰;在“其他具有这样特征的两道算式,结果会相等吗”的追问中推理延展,促进数学思考从浅层走向深层;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规律”的考问中归纳概况,促进数学思考从内隐走向外显。

三、指引学习路径,获得“学的进阶”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学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导学单能让学习的过程变得目标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它就像导航系统,目的地在何方、途经哪些地方、途中有哪些注意点都能清晰地展现在驾驶员面前。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下,按图索骥,有计划、有次序地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可见,导学单不仅是促使学生思考的学习对象,更是可操作的行动蓝图。

例如,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一课的新授部分,教师设计了如下导学单(见图3)。

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重要支点、必要节点、紧要拐点处精心设计了丰富而具体的体验任务,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算一算、画一画、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强化形成的表象,提高把握物体长度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与知识相遇过程中经历了体验式理解、沉浸式投入、合作式沟通,才能达到对知识、概念的深度理解,从而实现学习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成长。

崔允漷教授指出,课堂学习有四种值:一是动力值,即学生想学习的愿望;二是方法值,即学生会学习的方法;三是数量值,即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四是意义值,即学生学到的东西是有意义或受用的。教师可围绕这“四种值”精心设计和创造性地使用导学单,为学生指引学习路径、提供活动指南、搭建思维支架,让学生经历有意境、有意思、有意义的学习,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知识增加、能力增强、经验增长,最终实现数学学习的增值。

猜你喜欢
数学
我们爱数学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简:我心中的数学
美:我心中的数学
寻找另一半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