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朝遥郡官叙迁*

2022-05-24 06:48史泠歌
跨世纪 2022年3期
关键词:节度使刺史

史泠歌

史界对宋朝官制已有相当多的研究,而对武官研究还留有很多可深入的余地。如宋朝遥郡官,分正任和遥郡两类,这是研究宋朝武官制度的一大难点,涉及方面颇多,遥郡官内部如何叙迁,遥郡如何升迁正任,值得注意与探讨。

唐朝虽有宰相、亲王、武将等可以遥领节度使之现象①,但依宋朝的标准,源于内职的武阶官兼刺史之类的遥郡官,却源于五代②[1]1214,1382[2]9475,9507-9508。北宋正式使用正任与遥郡的通称,应始于宋太宗时,遥郡官从五代的特例发展为宋朝的定制,其官位却从最初的加衔优礼,贬降为低正任一等的通称。宋朝之所以将此类虚衔明确区分为正任和遥郡两等,大概是出于增加武官升迁等级、阻滞其升迁速度,进而降低武官地位的考虑。那么,宋代的武阶官遥郡范围内如何升官?遥郡升正任有何特点?正任升迁有无规律?节度使以及节度使之上叙迁制度如何?这些问题,都是研究宋朝武官制度避不开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拟在前辈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③,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考证。由于涉及遥郡升官,如何具体计量,虽然不是数学计算的难题,却是研究宋朝武官制度的最末端,又是最难解的谜团。其故非它,因为宋朝各时期对官员升降的具体计量,有各种不同的、复杂的规定,也包括加职,转遥郡和正任等。因为此类具体计量,属细微末节,而今存史料中并未提供整套完整而准确的记录。今只能运用考证之钩沉索隐方法,以求尽量接近宋朝遥郡叙迁的部分真实情况,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斧正。

《宋史》卷169《职官志》自遥郡刺史以上的叙迁如下:

遥郡刺史(转遥郡团练使,特旨转正刺史),遥郡团练使(转遥郡防御使,特旨转正团练使),刺史(转团练使),团练使、遥郡防御使(转防御使),防御使(转观察使),观察使(转节度观察留后),节度观察留后(转节度使),节度使。[3]4031-4032。

此段文字应脱漏遥郡观察使和节度观察留后的叙迁之文。南宋倪思说:“祖宗旧法,凡遥郡至观察使,乃落阶官,转正任防御使。”[4]卷85《显谟阁学士特赠光禄大夫倪公墓志铭》就表明在“团练使、遥郡防御使(转防御使)”和“防御使(转观察使)”两句之间,应有脱文。北宋末,臣僚言:“遥郡、正任恩数辽绝,自遥郡迁正任者,合次第转行。今自遥郡与落阶官而授正任,直超转本等正官,是皆奸巧希进躐取。乞应遥郡承宣使有功劳除正任者,止除正任刺史。”[3]3948此奏虽得到批准,但从北宋和南宋的史实看来,纯属废文。从今存史料看来,宋朝遥郡范围的升官和遥郡如何升正任,与上引规定几乎无共同之处,似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并非无叙迁的原则和规矩。为了方便叙述,以下先开列两表(表1、表2)。

表1 宋朝有品武阶官表[6]323-325

表2 宋朝节度使等官品表(根据《春明退朝录》《天圣令·丧葬令》《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庆元条法事类》《职官分纪》的记载制表)

?

一、武阶官遥郡范围的升官

宋朝武阶官遥郡范围内的升官,有很大的随意性与灵活性。

(一)遥郡范围的升官幅度小,往往在诸司正使和横行的序列中叙迁,而遥郡官位不变

(二)升官幅度稍大,可武阶自诸司正使升横行,也可武阶不变,而自刺史等升迁

如宋太宗时,上官正自六宅使、剑州刺史“加峰州团练使”,“真宗即位,改庄宅使”,“迁南作坊使”,“咸平初,召还,擢拜东上门使”[3]10138。他“加峰州团练使”,而诸司正使武阶不变,即是一例。后“改庄宅使”,仅加一官,又“迁南作坊使”,加二官,两次迁官,在诸司正使范围中,而峰州团练使的官衔不变,可归为一类。至于“擢拜东上门使”,则突破“止法”,而迁至横行,似可归入另一类。咸平时,张凝因战功,由北作坊使、赵州刺史,“就加宁州团练使”,又“迁本州防御使”[7]1186,1245[3]9480。他两次升迁,都是武阶官不变。景德初,“引进使、潘州刺史何承矩领英州团练使”[7]1273-1274[3]9332,也相类似。

(三)升官幅度较大

咸平时,“崇仪使、叙州刺史、带御器械石普为洛苑使、富州团练使”[7]985。他诸司正使升二官,特别是刺史升一官。熙宁时,宋神宗“以四方馆使、河州团练使景思立为引进使、忠州防御使”[7]6104。他横行与遥郡各升一官,共计二官。绍兴时,“江东、西宣抚司统制官,中卫大夫、成州团练使杜琳,翊卫大夫、昌州团练使刘宝,拱卫大夫、文州团练使岳超等八人,并进遥郡二官”[8]1258。以上是武阶不变,而遥郡升两官。

(四)升官幅度很大

如庆历八年(1048年),因平王则兵变军赏,“入内副都知、宫苑使、眉州防御使麦允言为昭宣使、遂州观察使,西京作坊使、资州刺史王凯为泽州刺史,东上门使,荣州刺史、知恩州高继隆为引进使、陵州团练使,崇仪副使、真定府路都监张忠为西染院使、资州刺史”[7]3907。宦官麦允言由诸司正使改宦官衔,防御使升一官,为观察使;王凯由遥郡刺史超升正任刺史;高继隆横行升二官,刺史升一官,共计三官;张忠由崇仪副使因战功,一转为西作坊副使,二转为宫苑副使,三转为皇城副使,距离西染院使另有三官,另加遥郡刺史,都是特旨升擢者。

总的看来,在武阶官遥郡范围内的升官,并无刻板的、固定的制度,而有极大的随意性、灵活性和弹性。依据不完整统计,今存武阶官遥郡181 级,足见武阶官遥郡之内的升迁情况之复杂性,完全可以按当政者的政治需要,作多种多样的、大小不等的幅度提升。

(五)环卫官遥郡升迁

《宋史》卷169《职官志》“宗室自率府副率至侍中叙迁之制”文字如下:

太子右内率府副率(转太子右监门率府率)。

太子右监门率府率(转右千牛卫将军)。

右千牛卫将军(转右监门卫大将军)。

右监门卫大将军(转遥郡刺史)。

遥郡刺史(转遥郡团练使。继诸王后,见封国公及特旨,即转正刺史),遥郡团练使(转遥郡防御使。继诸王后,见封国公及特旨,即转正团练使)。

刺史(转团练使)。

团练使(转防御使)。

防御使(转观察使)。

观察使(转节度观察留后)。

节度观察留后(转节度使。特旨,转左、右卫上将军)。

左、右卫上将军、节度使(转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转节度使、兼侍中)。

节度使、兼侍中。

宋太祖玄孙赵世英,明道二年(1033年)“初赐名,为右班殿直,改太子右监门率府副率,历太子右清道率府率。皇祐二年(1050年),宗祀明堂,迁右监门卫将军”[11]卷54赵世英墓志铭,1093册,396。另有宋太宗玄孙赵仲连“除右内率府副率,历率府率、右千牛卫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英宗即位,迁右武卫大将军、抚州刺史。今上(宋神宗)即位,迁右羽林军大将军、辰州团练使”[12]卷78《华阴侯仲连墓志铭》,981。以上两人的仕历大致与《职官志》所载相合。

可知在宗室叙迁中,授予遥郡刺史、团练使和防御使,是其某个阶段。杨倩描先生给王曾瑜师寄文,认为环卫官带刺史之类,也属遥郡。据王珪《华阳集》墓志铭制词,有“宗室、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左屯卫大将军、使持节温州军事、温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宗室、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左屯卫大将军、使持节信州诸军事、信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11]卷54 赵世英墓志铭,1093 册,385,388。

《宋会要辑稿》帝系4 之10 载,至和时,宋仁宗“特迁”右屯卫大将军赵克修“领贵州刺史”,乃环卫官升遥郡;“特迁”右武卫大将军、永州团练使赵宗懿“领和州防御使”,为环卫官不变,而由遥郡团练使升防御使[13]104。

《宋会要辑稿》帝系4 之26 载宋神宗熙宁时,有“右武卫大将军、辰州刺史世爽为西作坊使,依旧刺史、河阳都监”,“茂州防御使、越国公世清为越州观察使,封会稽郡王”。参照前引宗室叙迁之制,宗室升至右监门卫大将军,则转遥郡刺史,“继诸王后,见封国公及特旨,即转正团练使”。可知宗室带环卫官者,即是宗室的遥郡,不带环卫官者,属正任。上引《华阳集》的文字,则是遥郡团练使的全称。宗室赵世爽外任差遣,即须落环卫官的右武卫大将军,而改一般武阶的西作坊使,仍为遥郡刺史。“皇叔、右监门卫大将军、舒州团练使仲邮可右武卫大将军、遥郡防御使”[14]卷19,1196 册,184。赵仲邮既有环卫官的升迁,又从团练使升防御使。

不仅是宗室,外戚“左龙武军将军、宏州团练使、驸马都尉李遵勗”,后“真拜康州团练使”[7]2090[3]13568,也同样以带环卫官为遥郡,“真拜”即正任。

(六)宦官衔升武官衔

《宋史》卷169《职官志》“内臣自皇城使特恩迁转例”一段,其注说:“合该磨勘,并临时用例,取旨改转。”其后正文如下:

皇城使(转昭宣使。国朝亦有外官为昭宣使者)。

昭宣使(转宣政使)。

宣政使(转宣庆使)。

宣庆使(转景福殿使)。

景福殿使(转延福宫使)。

延福宫使(凡不转昭宣已上五使者,并转遥郡)。

宋哲宗时,宦官郝随在废孟后、立刘氏的过程中起了特殊作用。元符二年(1099年),“以尝随龙,示优恩”,供备库使郝随等“各特进秩一等”[7]12050,“迁遥(郡)刺(史),更与减三年磨勘”[7]12235。翌年,宋徽宗即位不久,慕容彦逢在其《摛文堂集》卷5《延福宫使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郝随可依旧知入内内侍省事制》记载了皇帝召回郝随的官位,是带内侍官衔从五品的遥郡节度观察留后,差遣为知入内内侍省事,当然是宦官的头领。

另有童贯养子童师敏,政和二年(1112年),童师敏为四方馆使、荣州防御使,奉命召蔡京入朝[15]卷1,2 册,13。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童师敏官衔升为通侍大夫、保康军节度观察留后、直睿思殿[16]卷17,1124 册,245。其遥郡全使用武阶衔,差遣为直睿思殿。

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延福宫使、庆远军承宣使、入内内侍省都知、都大提举诸司梁邦彦“落阶官,提举江州太平观。靖康后,宦者除正任自此始”[8]2652。这是由宦官衔升武官衔,同时由遥郡升正任。

宋孝宗初,“昭宣使、福州观察使、入内内侍省都知李绰用随龙恩,转景福殿使、遥郡承宣使”[17]卷95,49 册,548。李绰的宦官衔计迁三官,又从遥郡观察使迁承宣使,共升四官。

二、遥郡升正任

“凡未落阶官者为遥郡,除落阶官者为正任。朝谒御宴,惟正任预焉”。如前所述,“遥郡、正任恩数辽绝”[3]3948。由遥郡升正任大致有如下三类情况:

(一)落阶官后,承宣使之类官位反而降低

绍兴七年(1137年),“统制官、中侍大夫、武泰军承宣使牛臯亦落阶官,为建州观察使”,属“累立奇功”之超升[8]2049—2050[13]8996。牛臯前后官品都为正五品,观察使还低于承宣使,却仍属超升。刘光世部将王德官至通侍大夫、武康军承宣使,从遥郡官衔看,已至最高级,他“落阶官,为相州观察使”,亦属“优擢”[18]1360[8]2056。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必须明白,创设情景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情境只是一个花架子,失去了其意义。创设情景的最终目的是吸引激发学生学习,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落阶官后,刺史、团练使等官位不变

景德时,“引进使、华州团练使何承矩知雄州”,“三年,真拜雄州团练使”[7]1320,1394[3]9332。这是落横行,而升正任。元丰二年(1079年),右神武军大将军、衢州团练使、秦国公赵克瑜升转为隰州团练使。“大宗正言克瑜岁满当迁遥郡,上批:‘克瑜继秦王后,袭公爵。’故特迁正任。后以右武卫大将军、潮州刺史、楚国公世恩为袁州刺史,右武卫大将军、封州刺史、魏国公仲来为筠州刺史,右武卫大将军、滨州防御使、陈国公仲郃为棣州团练使,用克瑜例也。”[7]7239其中赵仲郃降为正任团练使,属前一类。建炎三年(1129年),“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枢密院提领海船张公裕落阶官”[8]688,径由原和州防御使升正任。绍兴七年,“拱卫大夫、和州防御使、湖北、京西宣抚司都统制王贵落阶官,为棣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8]2049—2050[13]8996,王贵防御使官位不变,另加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之虚衔,官品由正六品升从五品。绍兴后期,汪澈和黄祖舜批评遥郡转正任说:“今则自右武大夫迁官者,率于遥郡改转,才五迁,即至遥郡承宣使,一落阶官,遂为正任承宣使矣。”[8]3662,3969宋人黄祖舜说:“承宣,分大、中、小镇,观察,分大、小州。”[8]3968

(三)落阶官后,刺史等官位也有升迁

张耆在“咸平中,契丹犯边,以功迁南作坊使、昭州刺史”,又迁“南作坊使、昭州团练使”。景德时,“迁英州防御使、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既出任三衙管军,应升正任,显然是满皇帝之意,而自遥郡团练使超擢为正任防御使。此后又“迁绛州防御使、殿前都虞候”,“迁相州观察使、马军副都指挥使”,又“授威塞军节度使”[7]1378[3]9710。

以上几类情况,难以区分各类升官的幅度大小,因为官位愈高,升迁愈难,须具体分析,难以一概而论。如岳飞于绍兴三年(1133年)落阶官,自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升正任镇南军承宣使[18]卷5,219,247[8]1333,横行中卫大夫距离最高阶的通侍大夫,尚有七阶,与前述何承矩由引进使(官位相当于中卫大夫)遥郡,升正任团练使,升官幅度肯定有差异。

三、正任范围内的升迁

按前引《宋史》卷169《职官志》自遥郡刺史以上的叙迁,正任的叙迁,自然是由刺史、团练使、防御使、观察使到节度观察留后,即政和后的承宣使,各计一官,而升迁者。但绍兴末,黄祖舜说:“承宣,分大、中、小镇,观察,分大、小州,旧制也,今则皆径作一官矣。”[8]3968则观察使有时可分两等,承宣使有时可分三等。

宋太宗时,赵延溥“责授登州团练使”,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帝北巡至大名,复以延溥为本州防御使”,“逾年,加涼州观察使”,“雍熙二年(985年),改蔚州观察使、判冀州”[3]8899。涼州和蔚州事实上都不受宋管辖,但看来仍似行小州观察使升大州观察使之制。

曹玮“洊领华州,一降容州,皆为观察使。进主镇国、彰化二军节度观察留后,昭武、彰武两军节度使”[19]卷34,1087 册,664。他任“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签书枢密院事”,“乾兴初,谪左卫大将军、容州观察使”,“复华州观察使”,又“以彰化军节度观察留后、知永兴军”[3]8987。看来容州观察使应是小州,而华州观察使应是大州。镇安军为华州节镇军名④,彰化军为泾州节镇军名,但两州之大、中、小镇地位,不易判断。

狄青在庆历时,任“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3]9719,9720。保大军为鄜州节镇军名,似为小镇;而安远军为安州节镇军名,似为中镇。

王师约“选为驸马都尉,尚徐国公主,授左卫将军”。“神宗即位,拜嘉州刺史,迁成州团练使。国朝故事,主壻未尝居职,帝始令师约同(勾)当三班院⑤,试其才。明年,主就馆,乃罢,迁汝州防御使。始制驸马都尉七年考绩法,转晋州观察使。哲宗立,迁镇安军节度观察留后。”[7]5297“徽宗即位,乃复保平军留后。”[3]8820王师约为宋开国大将王审琦后裔,其仕历依次升整套正任。镇安军为建州节镇军名,建州虽是福建路的大州,但在节镇州中,无论如何不能算大镇;而保平军为陕州节镇军名,也同样算不上大镇。其节度观察留后可能是从小镇升中镇。但缺乏史料依据。

依前引黄祖舜所说,大致到南宋绍兴时,“承宣,分大、中、小镇,观察,分大、小州”的旧制,便无疾而终了。但宋高宗宠信有医官王继先,先后任奉宁军承宣使和昭庆军承宣使[8]2741,3228,3474[3]13687。奉宁军为郑州节镇军名,似为小镇;而昭庆军为湖州节镇军名,似为中镇。

四、正任升节度使和先小镇,次中镇,后大镇

前引《宋史》卷169《职官志》载节度观察留后转节度使。例如宗室赵有恭,政和六年(1116年)六月时改保信军承宣使,重和二年(1119年)正月“迁庆阳军节度使”;赵有奕,“大观二年二月,迁定国军节度观察留后”,“政和七年六月,改承宣使”,“八年正月,迁保顺军节度使”[13]30,78。即便是宗室赵有恭、赵有奕,亦是由节度观察留后转为节度使。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宋高宗“赏平贼之劳”,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威武军承宣使、御营使司提举一行事务都巡检使刘光世迁为奉国军节度使[8]225;绍兴十一年(1141年),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兴宁军承宣使、熙河兰巩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御前统制王德迁为清远军节度使,“赏柘皋之捷也”[8]2641。

刘光世、王德二人因军功由承宣使迁为节度使,都是正常迁转。实际上,也有破格者。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苗刘之变时,起复渭州观察使、御营使司副都统制刘正彦为武成军节度使。“正彦之制曰:‘属边隅之震扰,慨国步之阽危。首陈大义之公,亟断巨奸之戮,刑章昭著,国祚妥安。’”[8]501宋廷除刘正彦节度使,是特殊情况下为稳住他与苗傅,不得已而为之。

再如刘锜,绍兴九年(1139年),“擢果州团练使、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马军司”。绍兴十年(1140年),“金人归三京”,二月,济州防御使、主管侍卫军马司公事刘锜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六月,刘锜守顺昌之时,宋高宗特授他“鼎州观察使、枢密副承旨、沿淮制置使”。顺昌之战刘锜“以孤军挫敌、贼锋,兀术遁去”,“捷闻,帝喜甚”,对大臣们称赞刘锜“其功卓然,当便除节钺”,“即日降制”,“授锜武泰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虞候、知順昌府、沿淮制置使”[8]2501,2541,2549-2550[3]11400,11401,11404。刘锜因顺昌大捷战功,由鼎州观察使超升为武泰军节度使。

朱彧说:“故事,节度使初除小镇,次中镇,后大镇。绍圣间,见(文臣)吕吉甫(惠卿)建节,初除保宁军婺州,移武昌军鄂州,移镇南军洪州,其序如此。”[20]卷1,6 册,135“节度以移镇为恩宠,旧制也”,南宋绍兴时,事实上改为“一定而不易”[8]3968。

前述曹玮先后任“昭武、彰武两军节度使”[19]卷34,1087 册,664。昭武军为凤州节镇军名,似小镇;彰武军为延州节镇军名,似中镇。狄青初“以彰武军节度使、知延州”,“迁护国军节度使”[3]9719-9720。护国军为河中府节镇军名,似大镇。

最有代表性的移镇,竟是宦官童贯。大观二年(1108年)正月,童贯升武康军节度使。五月,“以复洮州功”,“易镇奉宁”军节度使,“更武信、武宁、护国、河东、山南东道、剑南东川等九镇”[21]卷27,695[3]13658。以上共计八个节镇,今存史料竟还欠缺一个节镇名。

在南宋绍兴时,节度使的升迁还包括升两镇和三镇节度使,任两镇和三镇节度使后,也同样可以移镇。

五、节度使之上的升迁

《宋史》卷161《职官志》载:“宋承唐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宰相、亲王使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预政事,皆赴上于尚书省。凡除授,则自司徒迁太保,自太傅迁太尉,检校官亦如之。太尉旧在三师下,由唐至宋加重,遂以太尉居太傅之上。若宰臣官至仆射致仕者,以在位久近,或已任司空、司徒,则拜太尉、太傅等官,若太师则为异数。”[3]3771-3772此段记载表明自太尉以上的太师、太傅、太保,包括太尉,文武通用。但政和改制后,文臣不任“武阶之长”[22]卷4,4 册,140的太尉。

如“太傅王旦、司徒吕夷简各任宰相二十年,止以太尉致仕”。元丰三年(1080年)九月,“文彦博落兼侍中,除守太尉,富弼守司徒,皆录定策之功也”。大观元年,蔡京为太尉,大观二年,蔡京为太师。南宋高宗时,秦桧为太师,等等[3]216,303,379,380,3772-2773。上述除授者,皆为文官。武官除授者,自北宋至南宋,皆有之。如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十月,“以平北汉功”,“楚昭辅、崔彦进、李汉琼并加检校大尉,潘美加检校太师,王仁赡加检校太傅”[3]63。雍熙三年(986年),潘美由检校太师降为检校太保[3]79,其检校官由首阶降为第三阶[23]。政和七年(1117年),“以殿前都指挥使高俅为太尉”[3]397。天禧四年,曹利用兼少保[3]170。靖康元年(1126年),种师道加太尉,同知枢密院事,河北河东路宣抚使[3]427。

南宋初,武官依然可以升迁节度使以上的官衔。今将南宋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吴玠、岳飞、杨沂中重要官衔列表如下(见表3)

表3 根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鄂国金佗续编》《宋史》的相关记载制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南宋前期的几大将,其官衔中有检校三少和三公,其上是当时已不算三公,而是“武阶之长”的太尉。太尉之上,有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其上则有三少、三师等。宋孝宗乾道初,杨沂中、吴璘并为太傅。“绍熙后,三公未尝备官,其后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专政,皆至太师焉。”[3]3772-2773南宋后期,孟珙去世前官衔为检校少师,吕文德最高官衔为正一品少师,南宋灭亡之际的夏贵,最高官衔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和刘光世等人的官衔相较,低于南宋初年官衔。从节镇来看,南宋初刘光世、韩世忠和张俊皆为三镇节度使,岳飞、吴玠为两镇节度使,而孟珙、夏贵为一镇节度使,吕文德为宁武、保康军两镇节度使,南宋后期在封爵方面亦是低于南宋初期。

结 语

宋朝遥郡官虚衔明确区分为正任和遥郡两等,目的不外乎增加武官升迁的难度,阻滞其升迁的速度,从崇文抑武的角度考虑,可以降低武官的地位。宋朝官制复杂,各朝都有不同的规定及计量方法,从遥郡官的升迁,既可以看出武官叙迁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灵活性与弹性。究其原因,在于当政者可以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给予遥郡官多种多样的、大小不等的幅度提升,可以笼络更多人为当政者服务,满足维护政权的需要;同时,对处在不同地位、发挥不同作用的遥郡官给予不同的叙迁待遇,可以更好地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合理地瓜分经济与政治利益。

宋朝武官遥郡升迁虽然有详细的制度规定,但是皇帝可以因潜邸旧臣、宠臣等破坏这些制度,正如周良霄先生所说:“皇帝自己所定的法不可能自己约束自己,他们自己所标榜的道德充其量也只是自我约束,而且实际上只是欺骗。”[24]405-406在宋人的眼里,“节钺以待(将)臣之功高者”[25]卷44,76 册,474(“将臣”,原作“时臣”,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改),“节钺”是指授节度使,而宋徽宗宣和、政和间,“除童贯、杨戬、梁师成、谭稹、李彀、梁方平等十许人”为节度使[26]甲集卷12,7 册,193(“李彀”,原作“李□”,据王曾瑜先生《琐屑编》14《宋徽宗时的宦官群》改)。再如宋高宗时,殉国的刘彭年赠遥郡刺史,翟琮赠承宣使,医官王继先凭借治好宋高宗隐疾之功居然迁为遥郡承宣使[27]卷14,1129 册,149。虽然宋朝有“非有功效显著,不带遥郡”之制[8]3662,“恃为奔走激劝之具”[28]卷11,1169 册,612。但事实并非如此。如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时,“因管干有劳,八次迁官,一次用赏,出给料钱”,自副使转横行官,升至正六品右武大夫,由遥郡观察使迁为遥郡承宣使,“恩赏侥滥,无甚于此”[29]《盘州文集》卷48,45 册,331。宋光宗时的遥郡观察使谯煕载,按照宋朝祖宗之法应除正任防御使,却“以潜邸旧恩,自遥郡观察使径除正任”[4]卷85《显谟阁学士特赠光禄大夫倪公墓志铭》。宋光宗在中书舍人莫叔光等人的反对下,依然坚持己见。此种例子很多,不再赘述。

宋朝武官遥郡升迁中存在的弊病,固然是历代皇朝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等级授职制的通病,如专制必然产生腐败,腐败必然依赖专制。而其特色,正是由崇文抑武、“因循苟且”、“守内虚外”和“保守的文官政治”造成的。宋朝统治者决非对武官制度的诸多弊病懵无所知,但在统治阶级内部各色私利的交织和牵扯中,无以刬革,只能得过且过,最后积重难返,愈演愈烈,与长期萎靡不振的赵宋皇朝相始终。

注释

①参见闫建飞先生《试论宋代的遥郡》中第一章“遥郡序列形成的考察”(未出版)。②陈志坚先生在《唐代州郡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中,讨论了遥领制的起源及遥领与兼领的区别;赵冬梅先生在《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书中,进一步梳理了遥领、兼领和实任的概念;陈峰先生的《五代禁军问题再探讨——以节度使为中心》(《西北大学学报》2016年第4 期),认为后唐完善了禁军高级将领遥领、兼领节度使的制度,并实现了与实任节度使的互相迁转。③王曾瑜先生在《琐屑编》38《宋朝遥郡官研究通信》(河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中,认为对宋朝遥郡官研究重点应放在“(1)内职遥领的起源,(2)何时定制,(3)复杂的搭配关系,(4)正任与遥郡的官位差异,(5)武官到了什么品位方可升遥郡,(6)遥郡内部如何升迁,(7)遥郡如何升迁正任”方面,这为本部分的论述提供了方向和指导作用。王曾瑜的《从岳飞及其部将的仕历看南宋前期武官的升迁资序》(载自《岳飞和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考察了南宋前期遥郡与正任的升迁资序。王曾瑜的《辽宋金之节度使》(载自《点滴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对宋朝节度使作为虚衔授予的官员进行了分类考察,并对宋朝节镇军名进行了统计。苗书梅先生在《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第四章《官员管理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论及了宋朝武官遥郡与正任的迁转常制与超擢。杨倩描先生认为环卫官带刺史之类,也属遥郡(寄给王曾瑜师文)。夏丽梅先生《试论宋代检校官制度》(《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 期)对宋代的检校官官阶及除授办法进行了考察。④本文的节度州与节镇军名对照,依据王曾瑜先生《辽宋金之节度使》所附《唐五代辽宋金节镇军名与所在州名对照表》(载自《点滴编》,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⑤“勾”,原作“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8,熙宁三年十二月,第5297 页载:“乙丑,驸马都尉、成州团练使王师约同管勾三班院。国朝主壻未有委以事者,上始用师约管勾三班,后果称其职云。”据改。

猜你喜欢
节度使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王爵研究
辽代节镇体制研究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承袭引发的有关问题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唐末至宋初定难军节度使及其僚属的兼官与带职
论后唐庄宗明宗嬗代事
目不识丁
公事公办,私事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