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雯,车乐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近年来,许多城市纷纷开展了各种类型的战略性项目,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2022年即将举办的杭州亚运会等。这些项目往往投入高、规模大、影响深远,在全球化激变时期,城市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战略性项目的举办越来越成为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战略性项目对城市发展和转型的意义往往需要与城市本身的发展目标相一致,本文在研究和谐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探索战略性项目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城市和谐生长的指标体系。
有关于战略性项目的相关定义有很多,如大事件、重大事件、全球性大事件等,相关研究中基本将大事件定义为,因其规模和重要性而产生大规模的旅游、高强度的媒体关注以及对举办地城市具有强烈经济或形象影响的活动或事件,包括重大政治经济活动、体育赛事、节庆会展等[1]。战略性项目的内涵区别于此类大事件,它的研究范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政治(政治会议、出台方针政策)、经济(博览、展销、大型会议等)、文化(节日庆典、文化庆典等)、体育(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类事件,还包括:a.城市重大项目(如机场、高铁站的建设)/新区/新城的建设,b.城市更新类项目c.城市重大工程类项目(如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和谐城市的理念早在2003年由吴志强教授在世博会高层战略报告中首次提出,之后同济大学世博会规划方案以此作为指导思想,使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规划上得以落实。和谐城市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城市人与城市生态、城市经济与城市社会、城市经营与城市精神诸方面和谐共荣以及良性循环的城市建设新理念。它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
城市和谐发展的内涵分为六个方面:经济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空间和谐、文化和谐、外部和谐(见表1)。
表1 城市和谐内涵解析
以战略性项目促进城市和谐生长为目标,李昕学者提出了战略性项目生长控制理论,其反映的是战略性项目与城市间互动控制的作用机理。通过战略性项目实施的过程表征量,反馈城市运行状态,并进行动态调节,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城市发展价值[4]。作用机理可分为生长基点、生长向量、生长路径、生长绩效和生长预控五个因素(见图1)。
图1 战略性项目生长控制理论组成体系(图片来源:笔者根据[4]绘制完善)
国内关于和谐相关的指标体系研究相对丰富,主要集中在2005-2008年,构建框架基本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大特征进行分类,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市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框架、深圳市宝安区和谐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和谐深圳指标体系、“和谐厦门”评价指标体系、和谐南京评价指标体系。此外,孙峻岭,林炳耀的和谐城市通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了和谐城市发展的不同层次的特点,建立了适于长期监测、不同城市通用的评估指标体系[5]。本文的指标体系参考了现有的和谐城市、和谐社区以及项目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战略性项目各发展阶段的特点构建。
本文采取“目标-相应策略-指标”的构建方式,指标的选取表现出明确的“目标导向”,并与规划内容中的具体策略相对应,因此指标体系的达成意味着城市和谐目标的实现,也就促使了战略性项目的和谐生长,形成了前后关联的逻辑结构[6]。
战略性项目和谐生长指标控制体系构建分为项目筹备期、项目发生期、项目影响期三个阶段,共设置58(筹备期14+发生期16+影响期28)项指标,且分为控制性指标、引导性指标、通则性指标三类。
项目筹备期。笔者认为在该阶段城市的三大核心诉求主要是空间和谐、经济和谐、生态和谐。从而衍生出三个子目标:打造结构完善、空间理想的城市,城市资源优化分配以及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在空间方面,城市的发展定位、空间结构、功能分区以及土地利用方式都是战略性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因此设置土地利用率(%)、城区人口密度(人/km²)作为衡量的指标。经济方面,设置资产负债率(%)、资产利润率(%)体现财务指标,第三产业占比(%)作为衡量产业结构的指标。合理的公共财政预算避免了战略性项目因过高的投入导致后期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增加,也一定程度减少了场馆设施后期利用率不高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因战略性项目带来的旅游资源和就业机会促进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了城市的产业结构。生态方面的策略为改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市政配套以及强调低能耗改善城市的环境景观质量,因此设置普通消防站责任区覆盖率(%)、万人垃圾中转站拥有量(个)、管道燃气管网覆盖率(%)、单位投资综合能耗(t/万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m2/人)、城市绿化覆盖率(%)等八项指标(见表2)。
表2 战略性项目筹备期和谐控制指标表
项目发生期。在该阶段城市的核心诉求主要是社会和谐和经济和谐,对应的子目标是形成城市的“节日集聚效应”和提升项目运行效率、自适应和自反馈能力。城市的“节日集聚效应”反映了该事件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因此采用城市财政指数、设施利用率(%)、交通拥堵度(%)、媒体关键词显示频度(次)、经贸合作次数(次)五项指标来衡量战略性项目对于城市生产活动、知名度、就业量的影响以及公众的参与度高低。经济方面,为确保战略性项目的顺利进行,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资金使用、项目自适应能力来制定指标,共设置公众决策影响力(%)、工程资金支出合规性、项目风险预警能力、后评价制度执行率(%)11项指标(见表3)。
表3 战略性项目发生期和谐控制指标表
项目影响期。该阶段包含项目结束阶段以及之后的影响阶段,涉及的城市和谐发展目标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空间、外部等多个方面。其中文化和谐指的是事件带来的特有文化和品牌得以延续,激发城市本身的文化活力,将用事件主题公园/设施的个数来衡量。外部和谐表示事件带来的外来流动人口与当地人民的融合度。通过外来从业人员就业率(%)、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障覆盖率(%)、外来从业人员对收入的满意度、外来人口与当地人民的融合度&社会认同感来衡量。在该阶段的空间和谐强调场馆设施的赛后利用率,是否完成了功能的置换,成为城市运行系统中的一部分,或形成城市新的地标(见表4)。
表4 战略性项目影响期和谐控制指标表
战略性项目作为现阶段推动城市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动因,其和谐生长指标体系的构建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的指标构建尚有不足和缺憾,比如指标的权重、赋值以及案例的实践运用都有所欠缺,在后续的研究中会进一步完善,城市战略性项目的和谐控制体系也在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