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徐维涛
(1.郑州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200;2.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河南 郑州 450046)
大遗址是指我国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郑韩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属东周时期大属诸侯国都城遗址,集中遗址群包括郑韩故城城墙、宫殿区及重要建筑遗址、手工作坊遗址和故城周围墓葬区。郑韩故城内文物遗迹分布较广,范围较大,相关遗址并未完全发掘。随着城市发展的深入,会有更多发掘逐步纳入郑韩故城遗址范畴。
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确立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在我国城市规划体系中的法定地位——既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工具,又是制定土地出让条件的前提和依据。本文基于大遗址保护与展示,探讨如何编制控规,取得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平衡,使遗址保护过程为城市留住文脉,为人们营造高品质文化空间。
对新郑市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匹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新郑市城乡建设用地开发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各评价单元各类建设用地增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人口聚集效应则滞后于建设用地扩张,整体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0.70,区域整体集约利用水平属低效扩张模式,其中城镇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要低于村庄用地。同时,新郑市建设用地也呈快速扩张的趋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于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增长能够表现出较好的匹配程度,但是相对于建设用地绝对数量上的扩张,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区生产总值在数量上还是不够高,并且建设用地的生产效率还有待提高。
《新郑市城乡总体规划(2009—2030)》确定新郑市中心城区城市性质为:中心城区是以黄帝文化为中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原地区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郑州南部节点城市。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规划、城乡旅游发展规划、城乡景观和绿地系统规划部分,将郑韩故城遗址与城市景观绿地系统结合,建立起保护和展示利用的整体框架。对新郑市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增长匹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新郑中心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幅度低于全省平均建设用地增长幅度,建设用地开发具有快速扩张趋势,但经济发展趋势未能与建设用地增长达到较好的匹配程度。
郑韩故城保护规划明确了遗址构成,对遗址进行价值评估,建立起保护规划框架,划定保护区划,制定区划管理措施和保护措施。对新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调整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未来遗址展示进行规划。郑韩故城遗址种类较多,分布较广。保护区划划定为五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地下文物埋藏保护区、地下文物可能埋藏区、I类建设控制地带(以下简称“建控地带”)、II类建控地带(见图1和表1)。
表1 I类II类建控地带管理规定
图1 郑韩故城遗址保护区划(资料来源:http://www.haww.gov.cn)
最新版保护规划不仅划定了保护范围、一类建控地带、二类建控地带,还确定了地下文物埋藏保护区及地下文物可能埋藏区,这为未来城市用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根据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中心区向老城东北部发展。
根据郑州市政务公开网(新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规划公示信息,整理自2012年11月至2021年1月发布的相关地块控规信息。“相关地块”的确定,以公布的《新郑市郑韩故城保护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与建控地带为依据,以新郑市中心城区和梨河镇为主要遗址区域,凡在建控地带范围内的地块均属于相关地块。共统计到控规批前公示23项,控规批后公示2项,控规修改公示3项。其中“相关地块”共有11块,用地类型包含:二类居住用地、公园绿地、二类工业用地、医疗卫生用地、防护绿地、中小学用地、供应设施用地。总计地块面积约117.58hm2(见表2)。
表2 相关地块控规基本信息汇总
以新郑市A04地块(双拥路两侧、黄水路南侧)控规(见表3,4)为代表进行分析。
表3 新郑市A04地块(双拥路两侧、黄水路南侧)控规基本情况
表4 控制指标
地块东侧紧邻郑韩故城城墙遗址,在保护规划划定的建控地带范围内。控规把在建控地带范围内的地块划定为A04-3地块,主要强制性控制指标为:1.0<容积率≤1.2,建筑高度≤10m,建筑密度≤35%。A04-1、A04-2地块在保护规划建控地带范围外,主要强制性控制指标为:1.0<容积率≤3.2,建筑高度≤50m,建筑密度≤28%。
通过分析收集到的郑韩故城遗址临近地块控规图则,所有控规均按照郑韩故城保护规划划定的建控地带范围和管理规定进行土地出让条件的编制。部分地块控规图则在指导性指标中对建筑风格、建筑色彩、环境要素进行指导。从控制指导性来说,通过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指标进行建设量控制,能够基本满足遗址保护与展示需要,但指导性较为单一宽泛,缺乏弹性和地区特色,对开发商的设计引导作用有限,其实施在不同程度上缺乏对城市空间整体性与连续性的考虑,造成了“只见建筑不见城市”的碎片化空间状态。
在规制上,控规受到上位规划影响,依据上位规划确定详细地块的控制指标。总体规划通常在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上进行定性定量的总体规划。基于郑韩故城庞大丰富的历史资源,进行了详细的专项规划。
从上下关联性、指导性来看,总体规划确定地块用地性质,郑韩故城保护规划对控规中建筑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的制定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同时,郑韩故城保护规划对部分地块的用地性质、遗址周边交通、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管制等提出针对遗址保护的调整。这对后续总规、控规的调整提供基于文物保护、展示和城市发展方面的参考。
从可操作性来看,总体规划相关内容无法完全转译为有效控制的指标,控制要素和技术内容的千篇一律使规划弹性不足,城市的特色缺失。对中心城区遗址重点地区控制得不够精细,具有约束性的指标只有容积率、功能、建筑密度与高度等,缺乏精细化的空间设计引导。国内外部分城市整个城市或对城市形象起关键作用的城市重要地区或特殊景观风貌区,如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等,基于空间形态等要素勾勒区域发展模样,通过城市设计为控规土地出让条件的制定提供更为详实、可控的依据。
以城墙遗址为例,土城墙遗址是郑韩故城遗址中唯一在地面以上的遗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整体景观格局,控规依照保护规划要求进行建控地带范围内的高度控制,为建立城市视线景观廊道、文物展示、延续城市肌理奠定基础。但保护规划并未详细分析并营造主要、次要景观视线廊道,导致建控地带高度控制不灵活。在以人为尺度的城市环境中,又受到行道树、构筑物等视线遮挡条件影响,部分城墙所在区域呈现的整体视觉效果并不明显,无法突出城墙雄伟绵延的空间效果。
除了上述显性要素外,针对郑韩故城遗址建控地带范围内的建筑大致形态、建筑屋顶、建筑立面色彩、植被树木种类、铺装、人行道、自行车道、标识牌样式、夜间照明等,均应形成城市设计导则,并直接转译为控规图则。做到控规的精细化管理。隐性要素,如遗址回填区、潜在遗址,特别是市政排水设施等,需要文物勘探、市政等多部门协同制定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监督性的控规指标。实现形态控制导向的图则转译、从“设计管理”到“设计治理”、多专业支持与跨学科整合,确保文物保护与展示真正落到实处。
控规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在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中应发挥主导控制作用。加强其在遗址保护与展示、营造城市空间景观、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方面的有效引导,能使城市发展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解决城市遗址发展的延续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