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鑫,张 华
(1.北京华宇星园林古建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2.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我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而戏楼作为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组成,同样拥有久远的历史。戏楼建筑的设计,从整体到局部,由外而内,所代表的不仅是一门技艺,更重要的是一种中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要求不仅是满足于使用功能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需求。所以如何汲取中国传统戏楼建筑文化的精华,将传统戏楼建筑合理地应用在现代园林环境中,成为现代设计师的重要任务。
河北省第六届园博会将于2022年8月在沧州市举办,选址位于大运河沧州段中心城区的北部。园博会总建筑面积2.3万m2,如果没有地标性建筑,会让游客在游园过程中找不到重点。由于园博会要打造永不落幕的特色,所以赋予建筑某些功能,展会期间建筑要为游客提供非遗文化体验、特色产品购买及餐饮服务;会后要以餐饮街的形式聚集人气,服务周边居民,带动周边消费,提升预留地块的商业价值(见图 1)。
图1 规划总平面
如果说使用功能是决定建筑形式的因素,戏楼无疑是为人们提供观剧、休憩、观景场所功能最好的选择。此次建筑设计不是盲目从古的假戏楼,而是采用传统戏楼院落布局,打造一个处在现代园林环境中的古典听鹂馆戏楼,以其所具有的外观形式,承载符合现代生活的新内容(见图2)。在尊重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环境保持和谐状态,能对建筑周边环境起到改善提升作用,并很好地适应场地内园林景观。
图2 业态分析
河北省是我国地方戏曲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具有久远的戏曲历史。为更好地展现非遗文化,尤其是定州最有特点、最重要的秧歌戏,本项目建设了能够展现这种戏剧文化的建筑——戏楼,位于沧州园博园区建设工程D区,商街沧州坊的西楼建筑院落群,其中包含戏楼、扮戏房、耳房(东、西耳房)、连廊(东、西连廊)。
河北地区的古戏楼大部分建于明清时期,所以对年代接近的古戏台建筑进行分析与研究,其中有宁寿宫畅音阁、同乐园清音阁、颐和园德和园及颐和园的听鹂馆,最后认为颐和园听鹂馆无论是从建筑体量还是建筑功能上考虑,最符合本项目定位。仿听鹂馆采用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清时代正是我国戏楼建筑史上的顶峰阶段。
戏楼,顾名思义是供演戏使用的建筑,戏剧与戏楼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古老的戏楼建筑,由内而外无不体现着中国戏曲的辉煌成就和良工巧匠的智慧。每个地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大不相同,所以不同地区的戏楼也有不同的形制,千姿百态、形式不一的戏楼构成我国独有的戏楼文化。由于河北特殊的地理位置,从河北古戏楼的结构与形制中,更能探索出明清时期乃至近代河北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走向。
听鹂馆建造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位于颐和园内,坐落在万寿山南麓偏西位置,占地面积约6 000m2,建筑面积约2 700m2。从其修建目的来看,建立初时主要是乾隆为给母亲祝寿,而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用来观戏的戏楼。因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戏曲、音乐之优美动听,所以起名为“听鹂馆”。
听鹂馆原本布局是由戏台及扮戏殿、看戏殿和看戏廊围合而成的二层院落式戏台,坐北朝南,通常在院南建戏台和扮戏殿,在院北建看戏殿,戏台和看戏殿通过东西两侧的看戏廊或游廊连接。慈禧太后甚至亲自题写听鹂馆的匾额,可见慈禧太后对听鹂馆的万般喜爱,后来这里就逐渐成为慈禧太后用于宫廷庆典、礼仪活动的场所。现在的听鹂馆已成为著名的宫廷菜系饭庄,与本项目协调园博会会前会后不同业态的理念也十分相符。
本工程建筑仿照颐和园听鹂馆建筑群设计,从颐和园听鹂馆戏楼的研究入手,寻找出传统戏剧观演空间各方面的本质与特点。建筑比例尺及构件尺寸均以颐和园听鹂馆建筑群为依据,部分构件尺寸局部调整。
仿听鹂馆是本项目主要建筑,坐落于商业街沧州坊。与北面的综合服务商街二期形成呼应,通过南入口处设置1座四柱三间三楼冲天牌楼,可直接看到仿听鹂馆戏楼,达到预期设想的地标性作用。天牌楼与戏楼形成景观序列,起到点题、框景、借景的作用,再现曾经漕运时期码头聚落商业的繁荣场景。
仿听鹂馆建筑平面形式方正,占地面积1030.87m2,建筑面积共727.77m2。戏楼及扮戏房282.23m2,东、西耳房各203.42m2,西游廊各19.45m2,建筑层数为地上2层,扮戏房、耳房、游廊地上1层。整个平面功能区分明显,延续了传统戏楼轴线分明、形式对称的特征,如图3所示。
图3 戏楼1层、扮戏房、耳房、游廊平面
建筑最高高度是戏楼屋脊,到室外地坪16.85m,建筑结构类型为砖木结构。从功用方面看,仿听鹂馆因建于商业街区沧州坊,所以属于会馆戏楼,其整体布局采用我国园林建筑的传统布局手法,与颐和园听鹂馆大致相同,位于一进院的中轴线上,处在核心地位,与山门一体,坐南朝北。建筑呈“凸”字形,规模较大、面宽低深、气势恢宏,戏楼吸取了传统建筑空间布局中建筑居中的原则,与两侧建筑合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观戏院落,院落形状为东西向长于南北向的矩形。
戏台无论从体量上还是位置上均为整个院落中的重点和核心,是整个场地的中心。戏台长宽比达1∶1.437,近似正方形。建筑形式为二层院落式戏台,建于露天的广场,四面围合形成封闭的院落,二层戏台通常1层为正常的表演空间,2层是阁楼,中间由天井连通。但是仿听鹂馆戏楼2层为景观建筑,仅为临时设备检修使用,不设人员长期停留功能。
从形制方面看,仿听鹂馆属于歇山顶,歇山顶是双面坡屋顶与四面坡屋顶结合于一体的屋顶形式。在我国传统戏楼建筑中,歇山顶的表达形式是其较为独特的建筑语言之一。戏楼屋面苫背,曲线须柔顺,四角轻盈翘起,屋脊位于建筑物上方2个屋顶的交叉处,此处最重要的功能是防水,因此,屋脊成为屋顶装饰中最具特色的区域。歇山顶建筑中的九条脊上铺装很多瓦片,扮戏房及耳房屋面垂脊使用雕花盘子。为防止垂脊上的瓦片滑动,而在其下端设置吻兽、狮马(见图4)。
图4 综合活动庭院景观设计
图4 戏楼2层立面
扮戏房、东耳房、西耳房均为戏楼配套的园林景观建筑,戏台前部为演出用的舞台,在戏台正后方是演员梳妆休息的空间,也叫扮戏房。后台面积远大于前台,最主要的功能是为演员提供化妆、着装、候场,在戏楼1层东西两侧位置由木窗分隔开,不仅可放置乐器,而且能进行演奏,是表演者上台演出的候场区域。为方便工作人员和演员工作,在1层扮戏房内设置了卫生间。
之所以称戏楼建筑群为观演空间,是因其不仅有演戏空间,而且有观戏空间,观戏空间即观众观看表演的区域。而仿听鹂馆戏楼是典型的三面观的观赏形式,观赏区域大都在戏台演出区域的前方和左右两侧的游廊。在封建时期,最高统治者处在最核心的位置观戏,王公大臣则须按照官位品级于戏廊就座观戏。而在现代观演空间设计中,观众席的设计首要的一点是要考虑观赏视线,要想兼顾全面,最基本的就是要控制观众席到舞台的距离,以及到舞台中心的偏角。仿听鹂馆的建筑面积不是很大,加上只有2层高,因此能够让观众沉浸到戏剧演出的情景中。经研究,观演建筑视距15m是较理想的视距,符合现代剧场观众席设计的最佳水平视角多集中于30°~60°,既不需要经常转动头部就能看全戏台表演,又不容易使人疲劳。戏楼与廊游、周围餐饮建筑是一个完整的院落,所以形成反射声作用,声效比完全开敞的空间更加清晰洪亮,位于院落正中位置,是效果最好的位置,有很强的亲切感和混响效果。
台前的开阔场地使用的是非固定式座椅,这就赋予其更多的使用功能,不是仅作为观演空间。如果改变座椅的位置与排列方式,即可变成餐饮空间;在没有活动时,将座椅收纳起来后又成为一个空旷的集散活动广场。从古到今,戏楼都被赋予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本戏楼主要是作为游客休闲娱乐、餐饮、零售的建筑群。戏楼的文化体验以非遗工坊和儿童娱乐活动为主,混合功能兼顾会时的旅游服务问询和文化展览,形成一个小型的商业综合体,如图5所示。
图5 戏楼前集散广场效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转变,在现代戏台上,现代灯光的采用相较明清时期用灯火渲染舞台氛围更加丰富。灯光的编排均经过设计,可随戏种不同,用不同的灯光渲染氛围。多层戏台有升降机械及完整的演员通道,出场方式也更加安全与多样,这不仅是对于戏楼的一种创新与传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改变以往传统戏楼功能单一的形式,附加更多使用功能,使观演场所更丰富。
对于现代商业街的设计,一些设计师提出新的想法,即在思想上仍采用我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但在材料使用和技术方面推陈出新,符合现代园林环境。现代建筑所采用的钢筋混凝土不仅在抗压能力上远大于木质材料,在环境保护方面也优于木质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如仿听鹂馆设计,将古典中国式木结构建筑转变成砖木结构建筑,不仅在安全方面得到保障,而且使传统建筑更好地适应现代园林环境,体现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