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旧住宅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研究

2022-05-24 07:47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温林杰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2期
关键词:坡道居家住宅

文/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温林杰

0 引言

北京作为一线城市,其城市规划既应考虑整体发展的需要,又应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如今,北京不少“高龄”住宅由于规划不足、构造老旧、空间布局局限,已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便利性,难以保障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居民的生活质量,故需对其进行改造。笔者聚焦于北京老旧住宅公共空间,以北京交通大学家属区畅园为例,探讨其适老性改造策略。

1 适老性改造的意义

1.1 老龄化社会需求

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是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最突出的城市之一,尽管有不少年轻人涌入,老年人口占比仍呈增长态势,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十分严峻。同时,相较于我国其他城市,北京城市建设时间较早,现存较多老旧住宅如一些单位早期建设的职工楼,居民多为已退休的单位员工,多数老年人处于居家养老状态。

1.2 政府政策导向

2016年,以《北京市2016年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京建发〔2016〕312号)为建设方针,北京市针对多个地区的老旧住宅进行改造,以超过4层的居民楼为主,通过加装电梯来弥补原有规划的不足,使试点地区不少居民受益。

2018年3月发布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2018—2020年)》提到,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基础类改造中需加强适老性改造。

2021年5月发布的《2021年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提到,需要进一步完善危旧楼改建的配套政策,此外还需推进老楼加装电梯的工作进程。

1.3 适老性改造的必要性

受多种观念及社会环境影响,我国不少居民认为“居家养老”是最适合的养老方式,且因对养老机构的认知不足,社会媒体的相关负面报道使不少人对养老机构产生排斥心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城市的繁荣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忙于工作,养老问题成为独生子女面临的难题,不少老人开始转变对养老机构的偏见,但目前“居家养老”仍是我国主流的养老模式。此外,在经历适老性改造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故适老性改造是保障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的重要手段。

2 畅园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背景

2.1 公共空间使用现状

2.1.1 街道空间

参考畅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针对其街道活动开展研究,得出由于空间的使用功能不同,老年人对空间尺度的要求存在差异,应参照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需求完成街道空间设计。

2.1.2 公园空间

在小区公园,老年人的公共活动多集中于棋牌室、广场舞区,同时会在公共座椅晒太阳、休息,部分老年人还会出门遛鸟、遛狗,对于较宽阔、光照充足的空间使用需求较高。

2.1.3 庭院空间

调研可知,畅园虽年久失修,但其仍有丰富的内部庭院空间,虽设置了不同的文娱活动区域,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处于闲置状态,仅有部分年轻人偶尔使用。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小区公共空间规划不切合实际,内部空间多被建筑物遮挡,光照不充足,同时缺乏基本的运动设施。

2.2 室外活动空间现存问题

2.2.1 缺乏对闲置微小公共空间的利用

畅园内部公共空间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并未科学规划微小空间,随意建造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不便。社区缺乏足够的公共座椅,不少老年人在乏累时缺少休息空间,聚集聊天也只能站于路边,微小空间未发挥其应有的休憩作用。

2.2.2 已有公共空间功能单一

从使用率来看,不少空间设施设置较呆板,无法适应老年人的不同使用需求;从使用感来看,各个公共空间设施之间缺乏有效连接,很多设施设置较分离或封闭,服务覆盖范围不足,导致老年人无法与更多人共同开展文娱活动,与其他人交流不畅,易产生孤独感。

3 畅园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策略

3.1 合理利用闲置微空间

老旧住宅不少处于闹市区,相比之下其内部建筑更密集,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应采用“微空间”手段发挥补充性作用。

3.1.1 沿街道两侧增设微空间

应以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为参考,结合街道不同路段的人流量设置相应的休息区域,使老年人可在想要休息或社交时找到合适的空间。

通过增设微空间的方式让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与街道通行互不干扰,参照不同的使用功能设置相应的面积,将微空间分为3类,如表1所示。

表1 3类微空间的特征

3.1.2 沿建筑周边增设微空间

实际调研可知,老旧小区内有大量老年人处于居家养老状态,其生活悠闲,易聚集,尤其是不少老年人喜欢下棋、跳舞,但缺少足够空间开展文娱活动。需按照其实际使用需求在建筑周边增设微空间,充分结合建筑的构造及位置进行改造,从长远发展角度进行规划,使上述微空间既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又便于日常维护。

3.2 使公共空间具备复合功能

3.2.1 不同时段的复合功能

为更好地利用公共空间,需考虑纵向时间复合利用,如老年人在公共空间开展文娱活动时,会出现错峰现象,故可利用不同时段配备不同功能来提高使用率,让老年人在不同时段均能满足使用需求。同时,在夜间,由于老年人较早休息,故在较晚的时间段基本不会有活动需求,此时就可让部分空间成为停车点,方便小区内居民停车。此种方式既可解决老旧住宅的“停车难”问题,又可提高空间利用率,满足空间功能复合的要求。

3.2.2 不同空间的复合功能

应以横向复合的方式提高公共空间的功能多样性,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使用需求。调研表明,许多老年人在空闲时会前往公园晒太阳、散步、跳舞等,但极少在社区内活动,这是由于社区内的文娱活动不丰富,活动氛围不足。活动空间与生活空间复合的方式可节省老年人前往公园的时间,使其开展文娱活动更便利灵活,同时提升社区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3 提高庭院空间的利用率

3.3.1 优化庭院空间的功能布局

若天气较好,老年人会产生晒太阳的想法;同时,也有不少老年人表示自己身体较弱,在缺乏日照的空间会感到寒冷,导致身体产生不适感。综上所述,需考虑日照条件,全面分析满足老年人日照需求的途径,选择在光线更充足、日照时长更长的区域设置休憩、文娱活动区,提升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舒适度。

3.3.2 缓解庭院空间的占用问题

根据畅园的实际情况,结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轨迹及相应的活动特点,对社区内闲置杂物堆砌现象进行整改。采取与公共空间结合的方式让闲置杂物发挥作用,同时通过更合理的设计让闲置杂物占用更少的空间,且不妨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针对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应调整垃圾收集点位置,让老年人可更方便地处理垃圾,及时配备适用于老年人的垃圾箱,同时增加垃圾箱数量,方便老年人在短距离内倾倒垃圾,解决老年人投放垃圾困难的问题。

3.4 增设便利生活的基础设施

3.4.1 加建无障碍坡道

畅园社区单元入口的室外台阶可加建坡道,以安全性和便捷性为原则,采取平缓坡度和降低坡道高度的方式。采用无障碍设计保证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出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m×1.5m的轮椅回转面积;坡道双侧均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性;平台、踏步、坡道应采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台阶坡道两侧应设置地灯,以免夜间老年人跌倒;在台阶坡道的初始位置和结束位置采用不同铺装以提示行动不便、视物不清的老年人。

3.4.2 增设爬楼机

老旧住区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如畅园的8号楼和9号楼,其建筑结构与周边环境不适合安装外挂式电梯,但因小区老年人越来越多,上下楼极其不便,故可安装爬楼机。相较于加建电梯,爬楼机具有占地面积小、安装简便、对楼栋影响小、后期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3.4.3 改造或加建楼梯扶手

上下楼梯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下肢有活动障碍的老年人来说是日常活动中最大的问题。老年人的踝关节、膝关节的老化、病变使其上行运动能力大幅下降,很多老年人可在平地上行走很长距离却无法攀爬楼梯,再加上老年人内心对楼梯的恐惧,上下楼梯就成为老年人出行的障碍,限制其外出活动的频率,故对楼梯扶手的改造与加建十分关键(见图1)。

图1 加建楼梯扶手

4 结语

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空巢家庭数量不断上涨,老年人居家养老成为大势所趋。笔者以北京交通大学家属区畅园为例,探讨老旧住宅公共空间适老性改造措施,以期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的质量。

猜你喜欢
坡道居家住宅
AMT坡道起步辅助控制策略
居家运动——膝部练习(高级篇)
夏天的样子
居家的日子
波尔图2号住宅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Jaffa住宅
车辆运输船坡道行车仿真方法
蜂窝住宅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