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拔完心里就舒服了。”十几岁的菲菲是长沙市某学校的学生,长得文静秀气,深得父母和老师喜爱。可是,这学期以来,菲菲竟然很喜欢拔自己的眉毛。近日,父母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女儿成了“无眉女娃”,成绩也变得很不稳定,非常担心她是不是心理出现了问题。于是,父母赶紧带着菲菲来到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
菲菲是班上的学习委员,她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可是,她这个学期的成绩已从班级前几名逐渐下滑,因此受到了妈妈的责备。菲菲的内心既内疚又不痛快,渐渐愁眉不展,闷闷不乐。于是,一个人的时候,她不由自主地开始用手扯自己的眉毛,起初有点痛,但觉得心里很舒服,不知不觉就开始不停地拔自己的眉毛。上课、做作业、看电视甚至与同学们一起说话时,她都不停地拔眉毛,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候跟妈妈生气了,她也会躲在房间里偷偷拔眉毛。最后,菲菲的眉毛被拔得干干净净。同学开始嘲笑她,菲菲也觉得自己变丑了。于是,她悄悄留起刘海,觉得让头发遮住眉毛就没事了。
通过深入交流得知,菲菲之所以拔眉毛,要么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要么是感觉无聊想拔,精神上并没有幻觉、妄想等其他显著异常。菲菲告诉我们,她拔眉毛时“觉得这很好玩”,拔了以后觉得“心里很舒服”,而且控制不住自己这一行为,只是有点担心自己变丑。
菲菲拔眉毛的行为是一种疾病吗?
是的,菲菲被诊断为拔毛癖。拔毛癖是指患者反复、不自主地抓拔自己毛发(头发、眉毛、睫毛、腋毛或阴毛)的行为,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在拔毛时,伴有一种心理上很舒服的满足感,这是部分孩子的共同特点。一般来说,这类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但也有个别孩子的拔毛行为延续到了成年。有很多孩子在患病前有一些导致他们焦虑或抑郁的因素,如暂离父母、身处陌生环境、上学、与同学发生冲突、父母不和经常吵架,或者父母离婚、被虐待、遭遇亲人离世等重大打击,均可导致拔毛行为的产生。
在与菲菲及其父母的交流中发现,菲菲因期中考试失误遭到母亲责备,内心的愧疚导致心情郁闷,是拔眉毛的直接促发因素。其次,也与家庭教育模式分不开。菲菲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母亲平日对孩子过分严厉,学习上要求很高,倘若未达到要求,则对菲菲多有责备,导致菲菲性格上容易产生焦虑和自责心理。父亲虽对其溺爱有加,多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但因忙于工作,平日与孩子交流较少,履行父亲职责不够,当孩子出现拔眉毛行为时,多是指责和谩骂。这些家庭教育模式容易使孩子的焦虑和愧疚心理无从宣泄,因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转向执着于不由自主地拔眉毛行为,以此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困扰。久而久之,形成了无法控制的拔毛癖。
所幸菲菲父母及時发现,带她来就诊。经过儿童精神科医生的多次心理治疗与家庭辅导,菲菲慢慢停止了拔眉毛行为。两个月后,菲菲又变回了那个眉清目秀的漂亮姑娘。
给父母的建议
拔毛癖一般是因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当发现孩子有拔毛发问题时,父母应先了解拔毛行为是一类不可自控的行为,多关注孩子的良好行为,少指责其不良行为,提高孩子战胜疾病的信心。
其次,要及时帮助孩子寻找诱发因素,比如向班主任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思想动态、伙伴关系等;同时,父母应反思自身是否存在不良的教育态度及方式等,并真诚地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真心地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当孩子的拔毛行为很严重,皮肤损伤比较严重,或情绪抑郁而不稳定时,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童精神心理专科寻求专业帮助,在医师指导下予以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作者简介:高雪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精神病学专科副主任,专长于常见儿童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断治疗和研究。
指导专家:欧建君,精神医学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