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事悠悠

2022-05-24 20:37王定芳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荷花池仲夏笔会

王定芳

对荷的印象,始于初中时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家乡戴帽初中读书,教我们的老师多是县城师范毕業生,他们时不时在课堂上津津乐道地讲述县城荷花池的荷花如何如何的美丽,似乎成了他们三年师范时光最具标识的美好记忆。渐渐地,激荡起了自己对荷花心神向往的涟漪。后来,学了周敦颐的《爱莲说》,时常陶醉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和“莲,花之君子者也”的景致。知道莲亦有荷之别称,莲花也叫荷花。

当时的农村,没有电视,课外读物匮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从未出过远门更是从未到过县城的我,无法从具象上感知莲为何物,荷花盛开是什么样子。心中不免生发些许悲吟:此生能遇莲荷否?

或许是心有所念、情有所归吧,初中毕业我考上了县城师范。从此,结缘于莲,情钟于荷。

学校大门前不远处有一名胜景观荷花池,从校园到荷花池仅几分钟路程。近水楼台先得月,每逢盛夏,课余时间,或独自一人,或相邀三五同学,到荷花池看荷花,成为学习之余寻常事。

日久生情,看荷多了,荷便从眼里走到内心深处。荷花,见证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和心路历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街小巷都在响起《粉红色的回忆》,青年男女总会油然哼唱:“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荷花池荷花,以粉红色居多,是荷花最经典的色调。一池荷花,一首歌曲,把青春记忆定格在岁月里。

师范毕业阔别荷花八年后,我从乡下调进县城工作,赓续荷缘。荷花盛开时节,工作之余,常到招堤散步,静赏荷花,像久别重逢的故友,珍惜再次相聚的日子。1999年仲夏,县里举行首届荷花笔会,爱好文学的我时工作于县教育局,有幸应邀。各地数十名作家诗人齐聚安龙,会场、住宿就在荷花池畔的招堤宾馆。县委、县政委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出席研讨会并同与会者合影留念。按照安排,笔会最后一天下午,会议组织与会嘉宾参观游览招堤、半山亭,再沿荷花池中的曲桥边赏荷边步行到招堤宾馆参加文学研讨会。行走在荷花池的曲桥上,欣喜于满池荷花的热烈绽放,仿佛自己就是花丛一朵,感受到什么叫花团锦簇,体悟到“荷花笔会”寓意的贴切!

荷有珍贵之叶,有高贵之花。人当如荷,拥有阳光心态,经历风雨沐浴,就会收获红花绿叶。就像荷字,如果没有草字头,就不知道倒底是何物了。人与荷,其实是可以用心交流的,情理是相通的。

在县城工作4年后,我再别荷花,留下更多忆念。我曾这样倾诉对荷花池的情思:“一路跋涉的心,在季节的某一枝头找到了久违的归宿。此时此刻,不想曾经历的风风雨雨、是是非非;不想曾品尝的酸甜苦辣、聚散离合;不曾想拥有的荣辱沉浮、喜怒哀乐;只静静地想你,一种生命本能对美的折服。”

饱学诗书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清塘荷韵》作出这样的结论:“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

仲夏时节,又到县城静心观荷,找寻回忆。呈现眼帘的依然是一幅深夏盛荷图:粉荷垂露,白荷带雨,盈盈欲滴,皎洁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莲叶叠翠,青盘滚珠,滑落池中,发出嘘叮咚之声。阵阵凉风吹来,清香扑鼻,令人心旷神怡,爽心悦目。

荷花朵朵开,往事悠悠长。

猜你喜欢
荷花池仲夏笔会
少年笔会
《壬寅仲夏》
荷花池
仲夏之夜
荷花池
第十一届清远市三名笔会线上举行
仲夏的休闲放松
金秋笔会
仲夏梦
金秋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