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凭预科项目(IBDP)中地理测评的特点及启示

2022-05-23 09:45张芳萍
地理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评分标准试题考查

张芳萍 叶 叶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引言

国际文凭项目(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简称“IB”)为全世界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四个阶段的课程学习,即小学课程(IB-PYP)、中学课程(IBMYP)、大学预科课程(IBDP)和职业相关课程(CP)。IBDP是针对16~19岁高中生设计的国际课程,学制为2年,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求知、知识渊博和富有爱心的年轻人”,方便全球学生转学到国际高等教育机构。[1]IBDP课程由六个学科组(语言文学研究、语言习得、个人与社会、科学、数学、艺术)与三个核心要素(知识论、扩展论文、创意活动与服务)组成。地理是第三学科组(个人与社会)的选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国际意识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科目。

IBDP的课程体系严谨,富有挑战性,受到各国家长与学生的青睐,每年选择IBDP的学生不断增加,全球已有5000多所学校开设了IBDP课程。IBDP独特的课程理念、体系、考试、评估等已经引起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IBDP考试性质类似于我国的高考,国际文凭证书也成为进入国际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在中国修读IBDP的学生72%进入了世界500强大学。IBDP地理考试的试题及评估体系有何特殊之处?本文通过介绍IBDP地理考试,分析试题特点,以期为我国高中地理试题命制与评价体系建设提供一些新思路。

二、IBDP地理考试概况

1.考试类型

IBDP地理课程根据学时与学习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标准水平与高等水平,课程内容包括核心主题与选修主题。所有考生都要参加IBDP统一考试,但选择不同水平地理课程的考生参加考试的试题、考试时长及分值比例均有所不同(见表1)。[2]其中,地理标准水平与高等水平考试使用的试卷一相同,考查学生对核心主题的学习状况;试卷二的试题是对选修主题的考核,不同水平的考生选择2个(标准水平)或3个(高等水平)主题进行作答;试卷三是针对高等水平的考生对拓展主题进行考核。

表1 考试类型表

2.考评安排

国际文凭组织(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简称“IBO”)每年组织两次全球统一考试,北半球考生5月份参加考试,南半球考生11月份参加考试,考试时间持续三周左右。IBDP地理考评周期是连续、循环的过程,共有九个步骤,分别是:考试准备、考试、标准设定、评分、等级判定、“风险”评估、结果发布、查询结果及评估设计,其关键是从前一阶段中总结学习经验,来提高下一阶段的质量。[3]其中,IBDP地理试题的命题、阅卷和标准设定等均由IBO指定的考官研制。

3.考核目标

IBDP地理考试考核目标包含四个方面,[4]分别是:(1)展示对核心主题、选修主题和特定地理研究主题的知识与理解;(2)演示知识、对知识的应用与分析,如演示在特定情况下对地理概念和理论的认识;(3)综合演示与评估,如检查和评估地理概念、理论与看法,使用地理概念和示例来表述,提出论点;(4)选择、使用和应用适当的技能,如使用适当的术语制作结构合理的书面材料。从四个考核目标来看,IBDP地理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三、考试样题及评分标准

1.考试样题

样题选自国际文凭预科项目地理科目2017年5月份的试卷一,试题涉及的四个核心主题是:人口转变、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环境质量与可持续性模式、资源消耗。试卷一分为A、B两部分,A部分题目属于必答题,共有4题;B部分题目是选做题,共有3题,考生只需选择1题进行作答。人口变化是我国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重点,因此样题选取A部分人口转变主题的题目和B部分的全部题目进行分析。

A部分

(1)人口转变

柱状图显示了世界上被联合国归类为强迫移民的总人数(见图1)。

图1 世界上强迫移民的总人数变化图

①如图所示,描述1990年至2010年间国内流离失所者人数的趋势。(3分)

②说明决定被迫迁移者是难民还是国内流离失所者的关键因素。(1分)

③提出导致2011年以来强迫移民总数增加的政治因素与环境因素。(4分)

④a.列举亲自然主义国家的名字,并说明在最近的亲自然主义国家政策中使用的两个激励措施。(2分)

b.解释为什么在这些亲自然主义国家引入这些激励措施。(2分)

B部分

(1)讨论试图减少社会经济差距有时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讨论这句话:“气候变化只会加剧全球贫富差距”。

(3)研究石油作为能源的重要性的变化。

2.评分标准

IBDP地理试卷一的评分标准分为A、B两部分,其中,A部分列出了与样题相对应的评分标准(见表2),B部分的评分标准只列出总体要求(见表3),具体要求未单独列出。

表2 A部分第1题评分标准

表3 B部分总体的评分标准

四、IBDP地理测评的特点

1.试题题型的开放性

IBDP地理试题以论述题为主。题目类型通常是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描述现象、分析原因、寻找规律、提出对策或给出评价方案等开放性的(见表4),考查学生是否会用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分析或者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如第1题第③问要求学生提出自2011年以来强迫移民总数迅速增加的一个政治原因和一个环境原因。此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能力。开放性题目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提升,如选做题第2题讨论“气候变化只会加剧全球贫富差距”这一说法。相当于一个以地理视角分析问题的小论文,学生可以根据理解,运用正确的地理术语及合适的案例说明自己的观点,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写作能力以及对待全球性问题的情感态度。

表4 题型分类表

2.试题内容的复杂性

第一,IBDP地理试题内容的主题与教学大纲一致,每一题均与地理教学核心主题相对应(见表5)。第二,试题内容不仅考查学生的基本地理知识,还有对跨学科知识的考查,学生要综合政治、历史等学科知识解答试题。如第1题中提出导致自2011年以来强迫移民总数增加的政治因素与环境因素的问题,考生作答时需要联系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第三,试题内容多关注全球性问题,如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资源消耗和人口发展等,从我国高考考点的分类来看,基本上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表5 试题内容分析表

3.统计图表的丰富性

试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文字材料较少,文字主要表述题目内容、图表内容以及对问题的阐述。统计图表丰富,A部分4个必做题中的前3题都有一个图表,第1题是柱状图,第2题是折线图,第3题是统计图,表明IBDP对学生数据统计图的判读能力的考查较多。如第1题中描述1990年至2010年间国内流离失所者人数的趋势,学生答题时需要从三个阶段描述人数变化趋势,相比后面三问,相对比较简单,可以根据题目所给图文材料得出结论。

4.能力考查的多样性

通过对IBDP地理试题的分析,结合我国高考的特点,总结了IBDP地理试题对学生能力考查的重点。

一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对大规模学业测评中科学写作试题的编制与测试实践案例的分析表明,精心编制的科学写作试题能够测查学生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还能给予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展示社会认知与社会情感的空间。[5]如IBDP地理试题中的选做题的第2题中讨论“气候变化只会加剧全球贫富差距”。学生在作答时首先要有气候变化方面的基础地理知识;其次学生还要能结合自己独特的案例储备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学生展示独特创造力的方式;最后通过学生在回答“全球贫富差距”这一全球关注的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同理心、同情心和尊重,考查学生独特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情感以及通过自己的行动使他人的生活和周围的世界发生积极变化的意识。

二是对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真实情境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需要各学科知识的综合,IBDP地理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跨学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1题中提出导致自2011年以来强迫移民总数增加的政治因素与环境因素的问题,学生要综合政治、历史及地理等学科知识。首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列出可能的政治因素,如战争冲突、国家迫害、剥夺个人或团体的人权;其次学生要列出可能的环境因素,如气候变化增加了干旱与洪水的发生率;同时学生还要对各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最后学生还要有广阔的视野和综合这些因素解答试题的能力。

三是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生对数据统计图表中信息的获取能力。例如第1题的“描述1990年至2010年间国内流离失所者人数的趋势”,学生答题时需要从三个阶段描述人数变化趋势,不仅要求学生会读柱状统计图表,还要求学生会分阶段描述。

5.评分要点的连贯性

IB具有严格的评估和评分标准。[6]IB成绩采用的是7分制,地理总成绩由考试成绩与内部评估复合而成,分数范围在1~7(见表6)。[7]

表6 成绩分析表

就考试来看,IBDP地理试题的评分标准既有总体要求也有具体要求。评分标准中预设了学生的可能性回答,将得分点予以细化,作答时鼓励学生与相关实例相结合。例如,A部分第1题第①问“描述1990年至2010年间国内流离失所者人数的趋势”,需要3个有效的描述,参考数据需要说明趋势,列出可能性的回答;第②问与第④问的回答需要具体的原因,并且要与案例相结合。此外,B部分评分标准的独特之处在于依据等级赋分,分为六个等级(A、B、C、D、E、F)和四个层次(AO1知识/理解、AO2应用/分析、AO3综合/评价、AO4技能)来综合评判学生的回答,依据地理知识的准确性、回答问题的全面性、使用专业术语的适宜性以及文章内容的逻辑性等综合给出论文分数,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可以体现出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结构水平。

五、结论与启示

1.结论

我国地理考试由“知识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评价转变。[8]IBDP地理考试成熟,具有严格的命题思路与评分标准,对我国高中地理考试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第一,IBDP地理试题中B部分的三个选做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题目,充分发挥优势。第二,IBDP地理试题题目是以全球性问题为主的论述题,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平时积累的案例,运用地理视角和融合各学科知识分析全球问题,在作答过程中体现综合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第三,IBDP地理试题评分标准细化,B部分六等级四层次的评分标准,使评分过程有据可依,也能体现出学生作答过程中思维的连贯性和水平层次。

IBDP地理试题也有不足之处,例如IBDP地理试题无客观题,对知识点的考查较宽泛,难以检测学生对基础地理知识掌握。因此,在借鉴IBDP地理试题的优势时,应结合我国具体考情,优化试题命制思路,完善评分体系。

2.启示

(1)创新试题内容,突出对学科素养的培养

《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到,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负责任而又活跃的公民必不可少。[9]在试题内容的设计方面,应增加真实情境中全球性问题的内容,学生利用地理视角分析和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以及国际理解等方面的素养。

(2)创新试题形式,突出对关键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试题设置上应注重论述题的考查,通过“提出论点、进行论证、得出结论”的流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其次地理试题可以适当融入对其他学科内容的考查,学生通过综合各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跨学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增加对统计图表的考查,通过对数据统计图表中信息的提取加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3)优化评分体系,突出对思维结构的评价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评价建议”中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建议尝试更多思维结构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10]思维结构评价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能够在脑海中回忆出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节点,接着对知识节点进行要素归类。但目前我国高考按照“采点法”的传统评卷方式,试题的标准答案是“封闭”的且缺乏逻辑上的因果关系。[11]IBDP地理试题B部分的评分标准分为六等级四层次,在这一评分标准中,首先学生要对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进行回忆,其次进行归类并且准确描述。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作答过程进行思维结构评价。这对我国地理考试进行思维结构评价、制定评分标准以及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评分标准试题考查
基于DOPS评分表细化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应用研究*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贵州省体育高考100米跑新评分标准制定研究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永远的格纹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