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庆林 袁世新 李明月
医疗卫生事业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按照《深圳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和《深圳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文件,“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建设更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是医疗质量评价的关键。本研究借鉴、综合既有的医疗卫生发展指标量化评价体系,重点关注2016-2019年深圳市“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主管部门及其领导在合理利用公共资源、提高公共医疗技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
文中数据主要来源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wjw.sz.gov.cn/)专项统计信息版块发布的2015-2019年每年《深圳市卫生统计提要》和《深圳统计年鉴2020》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http://www.nhc.gov.cn/wjw/index.shtml)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鉴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相关数据影响较大,暂不将该年度纳入分析范围。
1.2.1 评价指标体系。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全面地评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评估结果也更为可信且更加接近于客观现实。本文基于辛冲冲等[1-2]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我国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指标研究进展[3-4],构建相对更为全面合理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表1)。
1.2.2 计算发展指数和增长速度。参考高奕等[5]建立的计算方法,以2015年深圳市医疗卫生事业各项指标数据为基准值(初值定为100.00),计算2016-2019年的发展指数。具体公式如下:(1)发展水平指数:单项指标发展指数=[1±(该指标各年度数据-该指标2015年数据)/该指标2015年数据]×100(±由指标属性决定,正向指标+,负向指标-);单项指标评价分值=单项指标发展指数×该指标权重;三方面发展水平评价指数=该部分指标评价分值累加之和/该部分指标权重之和×100;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各方面发展评价指数×各方面权重)。(2)增长或降低速度:年度增长或降低速度(%)=(该年度发展评价指数-上年度发展评价指数)/上年度发展评价指数×100%;“十三五”年均增速或降速(%)=
以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对不同指标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
2019年深圳市医疗卫生事业综合发展评价指数达到138.048 7,相较2015年增幅38.0487%;2016-2019年综合发展评价指数分别增长6.9006%、1.2632%、6.6452%和19.5801%,年均增速8.3947%。结构-过程-结果(SPO)三层级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中的结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过程——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两方面质量指标的年均增速均为正值;结构质量指标年均增速最高,达11.8598%;结果——居民健康水平质量指标的年均增速为-0.1823%,出现下降趋势。详见表1。
表1 “十三五”期间深圳市医疗卫生事业三大方面及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数
结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分类中的全部9个评价指标的年均增速均为正值,其中人均医疗卫生事业费和医疗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2项指标年均增速最高,分别为26.9580%和24.0729%。过程——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分类中,除产后访视率和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个指标年均增速为负值以外,其他6个指标增速均为正值,最高为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率,达10.2466%。结果——居民健康水平分类中,常住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2项指标的年均增速分别为5.3560%和0.7523%,而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评价体重<(中位数-2SD)比例和人均期望寿命2项指标增速均为负值,分别为-2.9885%、-0.3408%。详见表2。
评价体系中2019年深圳市有17项指标可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其中11项指标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6项指标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详见表2。
表2 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及2015-2019年深圳市数据
本研究借鉴既有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标量化评价体系,综合我国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指标研究进展,构建相对更为全面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从结构-过程-结果(SPO)三层级分析深圳市“十三五”期间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
结果显示,2016-2019年深圳市医疗卫生事业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完善,尤其在2019年新增深汕特别合作区医疗卫生数据后实现大幅度增长;结构-过程-结果(SPO)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协调性微显不足;结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过程——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两个方面均呈现整体稳步增长态势。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和先行示范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同时行政管理部门及其领导高度重视区域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深圳市在医疗卫生事业的财力投入、医疗机构配置、人力资源引进、妇幼保健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等方面均给予了大力支持。人均医疗卫生事业费和医疗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2个指标的年均增速尤其突出,均超20%以上;每平方公里医疗卫生机构数和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率2个指标的年均增速也超过10%。据悉,“十三五”期间,深圳市政府在卫生健康领域累积投资超1 500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51倍[6]。结果——居民健康水平方面深圳市自我比较略有下降,但常住孕产妇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等主要健康水平指标仍然优于全国同期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6-7]。
全部24项评价指标中有17项可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其中2019年深圳市有11项指标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但每万人医疗卫生机构数、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医护比等6个指标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这很有可能与深圳市人口密度高、人口出生率高以及医学人才结构配置不够合理等因素有关[1,8-10]。此外,产后访视率、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5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评价体重<(中位数-2SD)比例等4个指标呈现年均负值增长,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虽然本研究尚未涉及2020年深圳市卫生统计数据,但是通过分析2016-2019年深圳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亦能反映“十三五”时期整体态势。评价体系中缺乏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新生儿访视率和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3项指标的历年数据,鉴于其权重分值总和只有0.054 5,极小影响评价结果,不会改变总体趋势。
“十三五”时期,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砥砺奋进,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时期,深圳市卫生健康工作将以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加快实现“病有良医”为总体目标,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1)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摆在事关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位置,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综合施策;(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监管模式,提高综合监管效率和水平;(3)实现人口规模适度、分布合理、素质提升;(4)强化医学人才引进与培育,实现医护结构优化,尊重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业发展中的核心生产力地位;(5)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和控制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加快推进7岁以下儿童及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6)加快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以新冠肺炎症状监测系统为突破点,实现卫生健康系统内各信息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7)建立流行病学调查员管理制度,加强流行病学人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应急保障能力[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