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2022-05-23 12:53殷子涵吴胜智胡骁栋郑卫方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复发率穴位传输

殷子涵 吴胜智 胡骁栋 郑卫方

慢性便秘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在我国,成年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10.9%,且逐年升高[1]。慢性便秘不仅增加痔疮、肛裂、肠息肉等疾病的发病率,还可以引起心理疾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2]。慢性便秘的分型有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3]。本研究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对慢传输型便秘进行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浙江省兰溪市红十字医院肛肠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2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No.201800410)。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1)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4]:符合下列2 个或2 个以上症状:至少25%的排便①感到费力;②为硬便;③有不尽感;④有肛门直肠阻塞感;⑤需手法排便(如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⑥每周排便少于3 次。(2)结肠运输试验阳性。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2)诊断前至少6 个月出现症状,且近3 个月均满足上述诊断标准。(3)不使用泻药松软便少见。排除标准:(1)肠易激综合征;(2)由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肠腔狭窄者;(3)对可吸收蛋白线或使用药物过敏体质者;(4)伴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原发性疾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1)治疗组:选择主穴有天枢、大肠腧、足三里、上巨虚,并配以大横、支沟等,配穴需随证加减。操作方法:选定穴位,皮肤消毒(见图1a)。取7#注射器针头为套管,直径0.3cm 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剪去针尖后长度约5cm)做针芯,将针芯退出少许,将3-0 可吸收蛋白线(长2cm)放入针头内(见图1b)。在针刺入所选穴位皮下组织时手法需快速,然后再缓慢地进针,在达到所需的针刺深度并得气后向针尖方向推动针芯将蛋白线埋植进入组织(见图1c),出针后针眼处以苯扎氯铵贴覆盖(见图1d)。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每2 周埋线1 次,2 次为1 个疗程。(2)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口服治疗。15mL/次,每天2 次,规律用药4 周。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他改善排便的药物。

图1 穴位埋线操作步骤

2.2 观察指标 (1)治疗开始前及治疗结束后第90天采用Wexner 便秘评分量表进行评分[5];(2)治疗结束第90d 由专科医生随访疗效,6 个月后对有效患者随访复发情况;(3)不良反应:穴位埋线常见不良反应表现为局部血肿、局部硬结、低热、过敏反应、羊肠线溢出等[6]。乳果糖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腹胀、腹痛。

2.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制定。治愈:2d 内排便1 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好转:3d 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未愈:症状无改善。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检验,方差齐性检验采用Levene 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率表示,两样本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Kaplan-Meier曲线描述复发情况并用Breslow 检验比较。

3 结果

3.1 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在治疗结束第90d 的随访过程中,治疗组失访1 例,对照组失访2 例,最终117 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Wexner 便秘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便秘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便秘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便秘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Wexner 便秘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Wexner 便秘评分比较(分,)

注:治疗组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

3.3 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临床观察,总有效率治疗组88.14%(52/59)优于对照组63.79%(3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3,P<0.05)。见表3。

表3 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随访(14.0±3.0)个月,复发率为21.15%(11/52),对照组随访(14.4±3.2)个月,复发率48.65%(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1),累计未复发函数见图2。

图2 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Breslow 检验,χ2=4.108,P=0.043)

3.5 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中有2 例患者埋植蛋白线部位出现皮下硬结,经热敷处理后硬结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3 例患者出现腹痛腹胀,自行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慢传输型便秘原因不明确,且病程较长,治愈较困难,主要予饮食调理、服用泻剂和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理疗等对症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疗效差及停药后复发的情况。穴位埋线具有疗效可、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的研究热点[8]。本研究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经治疗均已好转。

中医认为,便秘的病因有外感内伤,饮食不调,情志不畅等。邪滞大肠、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可导致大肠通降不利,传导失司,此为便秘的病机。其病位大肠则受脾、胃、肺、肝、肾诸脏腑功能的影响[9]。《内经》《灵枢》《针灸甲乙经》等古代文献中均有运用针灸治疗便秘的记载,并且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得到肯定[10-11]。但由于针灸对治疗次数和频率有一定的要求,会造成患者依从性差,无法保证长期疗效。穴位埋线结合了传统针灸和现代医疗技术,其原理是可吸收蛋白线在对穴位的持久刺激作用下激发腧穴局部得气感应,起到针刺、刺血、留针、穴位封闭、组织损伤后修复等多种刺激效应,以“疏其气血,令其条达”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而取得疗效[12]。穴位埋线治疗以线代针,融合了多种疗法及刺激效应,对穴位的刺激柔和而持久,诊疗次数少而稀疏,患者依从性好。

猜你喜欢
复发率穴位传输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无线传输应用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5G 16K虚拟现实视频传输关键技术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夏季穴位养心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