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共北京市委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陈小强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充分认识当前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抓细抓实各项防控工作,尽快阻断疫情传播蔓延,确保经济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2年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坚定了信心,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抓细抓实各项防控工作,尽快阻断疫情传播蔓延,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巩固拓展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确保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4月12日拍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图:丁汀/新华社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从国际上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进入第四波流行,至今仍保持在高位水平,目前新增确诊病例不断增长,病毒多次变异,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从国内看,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内防反弹”的任务仍然艰巨。总体上看,我国仍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疫情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
从2021年12月开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进入第四波流行高峰。2022年以来,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水平快速上升。毫无疑问,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动态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远未结束,感染风险依然存在。2022年3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媒体通报会上的讲话中指出,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病例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增加,原因是亚洲发生大规模疫情和欧洲发生新一波疫情。目前,一些国家的死亡率已达到自大流行开始以来的最高水平。他强调,我们都希望能够从这场大流行中走出来,但是不管我们多么希望它消失,疫情还没有结束。在所有国家都实现高疫苗接种率之前,我们将继续面临感染激增及出现逃脱疫苗作用的新变异株的风险。
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看,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22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逾5亿,累计死亡病例已逾620万。
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危害看,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疫情防控仍不能掉以轻心。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2年4月6日新闻发布会介绍,英国2021年8月至10月,即以德尔塔变异株流行为主,死亡率为每10万人口16人死于新冠,而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即以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为主,死亡率为每10万人口22人死于新冠。同样,美国在2021年8月至10月的死亡率是每10万人口40人死于新冠,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死亡率是每10万人口42人死于新冠。总体上看,英国、美国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造成的死亡总数或者死亡率,高于德尔塔变异株流行同期的数字。
在全球疫情处于大流行阶段,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呈暴发态势的环境下,我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增长快速,疫情多点散发,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部分地区社区传播尚未阻断,并有外溢病例报告,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2年4月19日新闻发布会介绍,3月1日至4月1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497214例,波及除西藏自治区以外的所有省份。近一段时间,全国疫情形势呈现逐渐企稳态势,但地区之间交叉输入影响明显,各地动态清零的任务十分艰巨。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福建、辽宁等省疫情总体趋于平稳。吉林省吉林市疫情持续好转,处于下降趋势,长春市疫情呈现下降态势,近日新增感染者均为集中隔离发现,但由于感染基数大,社区风险未完全排除,需持续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巩固防控成果。上海市近日疫情仍处于高位,社区传播风险仍然较高,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任务仍十分艰巨紧迫。截至4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从全国16个省份调派医务人员4万余名和每日238万管核酸检测的能力支援上海。4月3日,军队抽组卫勤力量2000余人,支援上海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流调溯源结果显示,近期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由境外输入引起,患者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多以轻症和无症状为主,导致输入来源更加隐匿,多地疫情存在多条传播链条,给溯源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项防疫政策的推出,绝不是凭空臆想的,必然建立在科学研判和现实国情基础之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有力推动疫情防控工作稳步开展。实践已经证明,常态化疫情防控总策略、总方针是正确的、有效的,关键是要继续坚持下去,必须毫不动摇、决不放松。
所谓“动态清零”,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而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小社会成本控制住疫情,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实现“动态清零”的关键在于快速识别处置和科学精准防控,通过抓早、抓小、抓基础,既尽快切断疫情传播链,又用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间求取最大限度平衡。
跑在病毒前面,科学精准防控,就能掌握战疫主动权。我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取得了良好效果。2021年,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的德尔塔变异株带来的疫情一度波及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我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迅速采取防控措施,迎战德尔塔变异株,有效处置30余起本土聚集性疫情,基本用一个潜伏期就控制住疫情。根据4月5日天津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天津市本土疫情基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根据4月8日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自3月2日吉林市突发疫情,经过37天的连续作战,吉林市已经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根据4月14日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通过对最新一轮长春市核酸检测结果综合研判,判定4月13日长春市实现了社会面清零目标。至此,吉林省各市州均实现了疫情防控社会面清零目标。近期国内多地的抗疫实践已经证明,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坚持“动态清零”是科学的、有效的、必要的。毋庸置疑,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宝”。只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保持刻不容缓、不眠不休的拼劲干劲,进一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就能迅速扭转疫情态势,就能有效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就能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两年多来,从国际上看,在疫情尚未结束的情况下,有的西方国家已经“躺平”式地宣布疫情结束,采取所谓“群体免疫”的消极方式与病毒“共存”,放开了管控措施;从国内看,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国内舆论场也出现了极个别不同的声音。值得警惕的是,在国际舆论场上,一些西方媒体选择性无视我国抗疫举措取得的显著成效,公然歪曲我国疫情防控政策,不负责任地声称“动态清零”不可持续,其用心险恶、用意恶毒,我们必须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对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是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反观西方一些国家的抗疫策略,将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从思想认识上对民众生命和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从中可以清晰看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抗疫“优先序”的根本区别。只有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
2022年4月14日,在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大东街道一个核酸检测采样点,工作人员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图:张楠/新华社
近期全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疫情防控策略、方针和措施无效了。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同人群之间疫苗接种也存在不平衡现象。从人口数量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截至2022年4月18日,60岁以上人口新冠疫苗接种覆盖人数达22552.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1393.8万人。作为拥有庞大老年群体的14亿多人口的大国,非常小的发病率或病亡率,乘以14亿的人口基数,绝对数就会很大,这必然会对医疗体系产生巨大冲击,最终影响到疫情防控全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就可能会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上海迅速增加的病例,已经发出了警示。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短时间会产生大量感染者,而且具有较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以快制快,力争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我们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防控疫情的坚实实力和强大能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面对世纪疫情,我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带动了全球经济的恢复,对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也起到了支持作用。2021年我国经济规模已经达到11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1月至2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济延续恢复态势,积极变化有所增多,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恢复仍不均衡,部分地区散发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在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影响下,要想实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目标,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促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疫情仍未结束,风险依然存在,还需持续努力。上下同欲者胜,团结一心者赢。当前,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果断快速处置疫情不犹豫,既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要适应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尽锐出战、绝不“躺平”,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一以贯之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不断扫除疫情阴霾,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思想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面对反复的疫情,有的人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症状轻、流感化,思想认识开始松懈麻痹,有了“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对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也不自觉放松了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新冠病毒变异带来的潜在危害,坚决做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始终保持同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必须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继续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全面提高防疫本领,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要加强组织领导,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始终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防疫工作放在第一位,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要充分认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动态清零”的意义,掌握防疫知识,自觉遵守防疫要求,加强自我防护,配合党和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科学精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实现“动态清零”,关键就在于“科学精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健全多点触发监测机制,切实提高疫情早发现、快处置能力,精准识别密切接触者,精准实施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分类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要加快疾控体系改革,扩大重点人群监测覆盖面,完善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精准监测重点场所、重点机构,全面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要加快区域协查和风险人员排查,分区分级做好差异化精准防控,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已经发布,诊疗方案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防控政策放松,而是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针对性。我们要按照方案要求,优化病例发现和报告程序,对病例实施分类收治,调整解除隔离管理、出院标准以及解除隔离管理、出院后注意事项等。要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力避“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多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因地制宜采取精准防控措施,使每项措施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努力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2年4月15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体育馆内拍摄的迪安核酸检测气膜实验室。图:张建松/新华社
我国疫情防控实践证明,坚持“动态清零”,既尊重了疫情防控的科学规律,也符合中国的国情。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应该承认,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感染后的无症状感染者较多,给当下的“动态清零”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动态清零”需要的时间与之前相比可能更长,但这不是我们否定“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理由,也不是我们只“治”不“防”的借口,更不是我们放任不管的由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决定了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唯有如此,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要科学发现、精心管理每一个感染者,通过大数据协助流行病学调查理清传播链,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及时全面发现传播链上的无症状感染者。要坚持将监测防线再前移一步,通过“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尽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切断传播链条。要坚持“快”字当头、以快制快,加紧推进重点地区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只要我们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事不过夜的决心、尽锐出战的状态、坚决果断的魄力,从严从实、从快从细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目标。
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战疫时不我待,越是疫情形势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当前,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严峻的疫情形势,保持战略定力显得尤为重要。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疫情防控工作既要多算政治账、民心账,也要辩证看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动态清零”本身就是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做实做细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压实口岸地区防控责任。要加强对疫情重点地区的防控指导,切实强化协同配合,从严从实开展联防联控工作,同时多措并举提高接种率,全面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和群防群控防线。要重视和加强国际传播工作,统筹做好对内对外疫情防控信息发布和宣传引导工作,及时向社会通报疫情态势和防控工作进展,注重讲好“动态清零”的中国故事,在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中让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进一步让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发挥出来。
1.如何充分认识当前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