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杰
摘要:肉用犊牛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我国肉牛养殖业的经济发展,但由于犊牛各身体器官发育不完善,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尤其在出生后的10~20d内,容易受到外界病菌和微生物的侵袭,进而产生疾病甚至是死亡,如何提高肉用犊牛存活率和健犊率成为当前肉牛养殖的关键。基于此,本文从笔者多年实践经验出发,加强犊牛管理,并最终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和牛群质量。
关键词:肉用犊牛;存活率;健犊率;饲养管理
犊牛一般是指6个月龄左右的小犊牛,犊牛是成牛整个生命过程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进行肉牛养殖的关键阶段。但是由于犊牛自身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些犊牛的成活率不高。
1 肉用犢牛成活率低的原因
1.1 犊牛管理不当
对于犊牛的饲养管理一般分为哺乳期与断奶期两个阶段,其中从出生到45日龄属于哺乳期,45日龄以后到180日龄内属于断奶期。犊牛在尚未出生前,受到母牛子宫的保护,很少会产生应激反应。在犊牛出生后,其体内各器官发育不良,抵抗力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病菌等因素的侵害。一旦管理不良就会造成犊牛生病甚至是死亡,进而造成经济损失。断奶期内犊牛常见的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犊牛支气管肺炎、腹泻等,尤其在我国北方,冬季温度一般在-10~-30℃,加之牛群以散养为主,养殖场内环境较为恶劣,就会导致犊牛感染上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的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笔者调查东明县养殖场内,犊牛淘汰率在10%左右,远高于一般情况下2%的犊牛淘汰率,给东明县牧场养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此外,犊牛的饲养管理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如果饲养不当就会导致犊牛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甚至出现“僵牛”的情况,等到适配期往往容易出现受孕困难等情况[1]。
1.2 犊牛自身条件不足
除由于后天饲养管理不良造成的犊牛死亡以外,犊牛在母牛体内中未能够接受充足的营养,导致犊牛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也会造成犊牛的死亡。而母牛在分娩过程中难产时,人工助产所使用的器具未经过彻底消毒也会造成犊牛发生死亡的情况。
2 提高肉用犊牛成活率、健犊率的措施
2.1 加强母牛妊娠期饲养管理
为了提高母牛的存活率,需要在母牛的围产期即产前一个月和产后两个月进行精细饲养管理。母牛围产期饲养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母牛的分娩以及犊牛的健康,其中泌乳期母牛需要供给的热量与营养物质是母牛生理阶段中最高的时期,热能需要增加50%,蛋白质需要增加100%,VE、VA需要增加50%等,一旦缺少相应物质就会导致出生后的犊牛出现生长停滞等情况。为了使母牛获得充足的食物,就需要用优质的牧草、青草进行喂养,补充母牛体内的营养成分。在冬季还需要加喂胡萝卜、大麦芽等,以确保母牛能够获得充足的维生素[2]。
此外,对于母牛的管理要细心到位。妊娠母牛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运动,但不能够过度。饲养母牛时需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安静程度,不能够对母牛进行鞭打等行为,避免母牛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出现剧烈行为,造成体内胎儿窒息死亡。如果妊娠母牛之前有过流产史,还需要将母牛进行单独饲养管理,定期注射黄体酮等安胎药物,提高胎儿的存活率。同时还需要做好母牛的疾病管理,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预防一些常见疾病。在生产前一周,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打扫干净产犊室以及周围环境,并且用10%~20%的生石灰水对产犊室周围进行消毒。将母牛乳房周围的污毛剪去,并且用温水清洗干净,之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3]。
2.2 初生犊牛护理以及初乳喂养
1)清理黏液。犊牛出生之后,需要立即将鼻腔、口腔内的黏液用消过毒的毛巾擦拭干净,帮助犊牛能够顺利呼吸以及吮吸。如果出现由于将少量黏液吸入体内而造成的假死情况,可以将其后肢提起倒出咽喉部羊水,或者用手在犊牛胸部处轻轻拍打,再施以人工呼吸;或者将酒精涂抹在牛鼻处,刺激其呼吸道,帮助其进行呼吸。
2)断脐。在清理干净犊牛口腔以及鼻孔处黏液后,如果脐带尚未自然扯断,可以在消毒过后进行人工断脐,即在距离犊牛腹部6~8cm处的位置,双手卡紧脐带回返往复揉搓2~3min,之后用消过毒的剪刀将脐带剪断,挤出脐带中的黏液,并且用7%~10%碘酊溶液浸泡脐带剩余部分1~2min后,再进行结扎。
3)擦净被毛。尽快擦干净犊牛身上的被毛,以免犊牛受凉,尤其在冬季气温比较低,容易引发犊牛的呼吸道疾病。或者可以用暖风机将犊牛身上的被毛烘干,在夏季也可以让母牛进行舔毛。其中让生产的母牛将犊牛身上的黏液舔舐干净是最好的选择,这是由于母牛唾液中含有极为丰富的唾液酶,能够将犊牛表面的黏液溶解,达到消毒的作用。
同时,母牛通过舔舐犊牛身上的黏液能够帮助其快速排出体内的胎衣,促进体内子宫收缩,帮助其快速恢复健康。当犊牛表面的被毛完全干燥后,要让犊牛进行站立,此时专业人员要及时进行看护,避免犊牛体力不足而摔倒,等到犊牛能够完全独立行走后就可以停止站立与行走训练。前期需要将母牛与犊牛进行分开饲养,犊牛放入到犊牛舍中进行精细饲养。保持牛舍内的卫生,定期用5%甲醛溶液对牛栏、牛舍进行消毒,尽可能减少牛舍内病原体的存在数量。在牛舍内安装温控取暖灯,避免寒冷、炎热等因素对犊牛的影响。
4)喂初乳。犊牛刚出生时,由于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而皮肤的保护能力还比较弱,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于外界病菌、病毒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因而在犊牛期容易发生各类疾病。为了提高犊牛的健康质量,需要尽早让犊牛吃到母牛的初乳,最好在犊牛出生后1h内吃到充足的初乳。因此在给小犊牛处理好被毛之后,立刻开始对母牛乳头进行消毒和清洗。如果遇到犊牛或者母牛不配合时,可以考虑人工辅助帮助犊牛尽早吃到初乳。
初乳内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犊牛通过吮吸初乳后,在体内吸收这种免疫球蛋白从而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是提高犊牛身体素质,减少其死亡率的关键。同时还需要确保犊牛能够尽可能多的吃初乳,第1次喂犊牛的初乳量约在犊牛自身体重的5%以内,一般是1.2~2kg。第2次喂养母乳需要间隔6~9h,并且保证一天内喂养犊牛的初乳量在5kg左右。一般犊牛需要在出生的5d内和母牛待在一起,从而保证获取足够的初乳。
在初乳期过后,还需要确保犊牛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补充常乳,即在获取足够的母乳以外,犊牛还需要拓宽食物来源。一般是在犊牛出生的5~7d之后,由工作人员在牛嘴里放入一些开食料,引导犊牛自己学会嚼用固体食物。其中尽可能选择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的开食料喂养犊牛,并且在出生后的14d开始给犊牛补充优质燕麦草,锻炼犊牛的采食能力。
5)断奶管理。在犊牛出生的5~7d后开始增加犊牛的营养物质来源,锻炼犊牛的采食能力,引导犊牛自由采食燕麦草等。在犊牛学会自由采食前,需要在食料中加入复合益生菌制剂,一般连续使用7~10d,帮助犊牛消化肠胃中的固化材料并且完善消化道内的微生态系统。在15d左右的时间里,犊牛基本开始断奶,此时在开食料中加入优质复合微生态制剂,帮助犊牛消化,减少对于固体饲料的应激反应,并且保持增重。并且开始减少母牛与犊牛在一起的时间,第1天母牛与犊牛分开1h,第2天母牛与犊牛分开2h,以此类推,循序渐进帮助犊牛断奶,减少应激反应。具体来说就是,第1天上午与下午,母牛与犊牛在一起待3h,其余时间分开,在晚上让犊牛重新回到母牛身边,并且让犊牛尽可能吃多的精饲料。剩下4d采取同样的操作,直至1d内犊牛采集精饲料总量在1kg左右就可以完全断奶,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提供给犊牛干净充足的饮用水。
6)卫生管理。犊牛舍内需要保持卫生,每周定期消毒1次,每天更换保育栏中的牧草,确保牛舍内干燥、清洁,防止细菌感染。由于犊牛在饲养过程中会采食植物性饲料,因而一些躲藏在植物中的寄生虫卵会被带入到犊牛体内,并且在犊牛体内争夺营养成分,造成犊牛出现机体混乱和代谢紊乱。因此,需要定期对犊牛进行驱虫,提高其身体素养。
2.3 防治常见病
犊牛是牛发病率较高的时期,尤其在犊牛刚出生后的2~3周内,容易出现犊牛支气管肺炎、犊牛腹泻等。这两种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尤其在我国北方較为常见,这主要是由于冬季气候较为寒冷,加之采用散养的方式,导致牧场内环境潮湿、恶劣,并且没有对犊牛管理加以重视,使得犊牛更容易出现呼吸道肺炎以及腹泻的问题。为此在加强对于牛舍卫生环境的管理以外,还需要保持牛舍内的干燥、温暖、通风,并且定期消毒。一般发现犊牛出现食欲不振等情况,要及时辅助药物进行管理,从而确保犊牛的健康成长。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犊牛“牛源”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肉牛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加强对于犊牛的饲养管理,有助于提高犊牛的成活率和健犊率,进而为提高肉牛质量打下基础。在加强犊牛饲料管理的同时,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犊牛成活率低的原因,进而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计划如加强对于出生犊牛护理、加强牛舍管理等。一旦发现生病犊牛及时进行治疗,提高犊牛成活率,促进犊牛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宋桂玲.提高肉犊牛质量的管理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1(3):27+29.
[2] 孙茂红,吴树龙,张振林,等.提高肉用犊牛存活率、健犊率的新措施[J].中国牛业科学,2021,47(1):58-60.
[3] 巫志辉.肉用犊牛哺乳期的饲养和管理[J].饲料博览,2021(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