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中国历史教育地理研究瓶颈的有益尝试

2022-05-23 04:01:42张齐政
科教新报 2022年13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变迁历史

张齐政

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视角、多侧面地开展综合的研究。我国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实践要求人们进一步加强历史教育地理的理论研究,基于此,潘建明、陈国生、祁惠三位作者撰写了《中国历史教育地理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2021年由湘潭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在分析我国历史教育地理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出路以及历史教育地理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示基础上,认为:要想使我国的历史教育地理研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就有必要对历史教育地理学科本身进行反思,重新认识该学科的性质和功能,进一步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汲取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这样才有可能寻求到历史教育地理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和出路。为此,一是准确把握历史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二是要客观认识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方法;三是正确评价历史教育地理学的社会作用和地位。作者认为,历史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教育与其分布的环境的关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教育地理分布及其規律。

《中国历史教育地理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一书的研究基本上按朝代分类别进行研究,其中重点研究工作集中在三个方面。对于人才类型的研究,该书重点选择了宰相(正史入传)并对其地理分布和时空变迁规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对于历代变迁的研究,该书重点选择明、清两代,就学校教育、人才分布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就地区而言,重点立足于西南,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变迁,对此该书用力最勤,费时最多,可以说是该书研究的重心和特色所在。

《中国历史教育地理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一书记录了近20年来作者对中国历史教育地理变迁的实地调查、理论思考的研究历程。全书创新点甚多,比如,作者提出,发展教育固然须藉人为的作用,然而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近山者仁,近水者智”,这是千百年前早已观察出来的人文现象。古代四川有“巴有将,蜀有相”之说,这些民族文化传统遗留至今,四川仍然呈现川西崇文、文化气息浓厚,川东尚武、体育人才辈出的文化氛围差异。

《中国历史教育地理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的特色和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立足历史时期区域实际和民族实际,突显区域特色理论。该书是对我国历史教育地理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研究,几乎每章都可以看出建树我国历史教育地理特色理论的努力,特别是对明清时期西南地区民族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文献查询,分析明清两代西南地区民族教育所取得的成就;(2)理论体系完整,研究比较深入。全书共分上下篇,共十三章,对我国古代教育政策、措施,府州县儒学、书院、义学、进士、举人等教育要素的地理分布、历代变迁及其分布、变迁的原因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同时也建立起一个有关历史教育地理研究的理论框架;(3)具体个案分析与理论相结合,对教育发展的建议比较切合实际,全书除文献探讨、资料分析之外,一般都落实在区域教育发展问题上,所提出的教育发展措施或建议一般都切合实际,而不是泛泛空论;(4)研究方法多样,统计分析可靠。全书十三章的每一章均根据各自的研究内容特点,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教育经验总结法等,对研究结果大都作了量化处理,力求做到了以充分可靠的事实来阐明明清两代西南三省教育地理分布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总之,《中国历史教育地理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着眼于将历史教育地理基础研究与现实教育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科生命力和社会存在价值,可以说,揭示过去,认识现在,为预测未来服务既是历史地理学的优势,又是《中国历史教育地理研究——以西南地区为例》一书出版的现实意义所在。1DDD13BF-3125-4A8E-BA18-58E8DF16E770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变迁历史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中华戏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16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人大建设(2017年6期)2017-09-26 11:50:43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
中亚信息(2016年7期)2016-10-20 01:41:30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