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辛欣 周頔 蒋映
一、交互设计课程教育的现状与机会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中国信息与交互设计市场蓬勃发展,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近年来,各大互联网、新能源企业对交互设计、用户体验岗位需求量猛增,交互设计课程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该课程主要面向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的本科生,课程现已成为衔接移动应用产业市场需求与提升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桥梁。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用户与信息产品之间的任务流程关系,掌握将数字信息视觉艺术化处理的方法与程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艺术思维结合的能力。
1.交互设计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与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充分融合,以此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有效构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结合设计专业特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交互设计课程模块中,在课堂中需要逐步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结合现代社会需求展开创新发展。在加强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同时,有助于中国文化、中国设计、中国精神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2.交互设计教学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尚未达到全方位自然交融的状态。目前交互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大多较为单一,以理论教育为主,基于教师的“填鸭式”灌输,并未在设计主题确定、设计案例分析、设计素材选用、设计创意构思、设计方案呈现等环节有机融入传统文化思政要素。
(2)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不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两者的结合,目前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教学方法。由于在设计类课程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教育,使得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单纯将各种经典的传统纹样简单挪用、组装,多落入俗套。而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分析、整理归纳、抽象提炼,转化为符合当代生活需求的设计形式成为课程思政的目标与趋势。
(3)学生的思政设计成果展示与推广不足。根据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如何结合当前的信息手段,以新媒体为技术平台、结合实地调研、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展开教学实践,是需要关注的问题。目前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设计成果主要是通过课程汇报的形式展开,学生成果与推广不足。而信息与交互设计目的是将信息进行设计并有效传达,因此,可以结合线上网络展览、社会推广等形式进行设计展览,也让更多的人群,通过设计作品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3.交互设计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机会点
首先,交互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课程内容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的最新发展结合紧密,这些領域是我国近年来技术突破的重点,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课程思政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虽然交互设计产生于信息时代,但关于交互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诸多解释,课程思政中传统文化的导入为交互设计理论构建提供了中国视野;另外,交互设计社会服务性强,在移动应用开发、智能家居、智慧养老等领域广泛采用,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项目实践成果可以直接服务于社会。
综上可知,借鉴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类专业的交互设计教学,是为取得更好育人效果的有效方式。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笔者紧密联系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树立学生对信息化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关注我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再设计与传播,从而凸显综合素养提升的价值使命。
二、交互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教学目标上,本课程致力于提高课程思政融入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课程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将思政教育的专业性与学生专业知识熟悉感有效沟通,从而将立德树人宗旨贯穿专业知识始终,通过思政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性讲授,避免思政内容的单纯说教和脱节,增强学生对中国智能技术与产品快速发展的自豪感,以及面对挑战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信息交互产品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在人的教育问题上同专业知识有着共通领域,“家国情怀”是二者都需贯彻始终的理念。以“每日故宫”“故宫展览”“榫卯”等优秀移动应用案例,以及国内互联网信息产品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解决思政课程同专业知识之间的“隔阂”问题,将思政课程理念和宗旨通过“课程思政”方式以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进而实现思政课程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
教学成效上,学生在课程中不断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信念感。教育学生能够把智能技术与信息交互和谐系统蕴含的优秀文化紧密结合,实现移动应用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在这个过程中,基于信息技术的传统文化设计实践赢得了学生发自内心的深刻认同。
三、课程思政融入点教学案例
针对上述交互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次课程将思政内容融入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程内容,深入挖掘交互设计课程的思政内容,并与专业知识的讲解相结合;二是,组织实地调研与考察,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文化纪念馆等,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三是,基于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设计实践,围绕交互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基于数字时代文化体验的信息交互设计”和“基于Arduino交互原型的智能文创产品设计”三大课题,带领学生展开设计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与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达到知行合一。
1.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可视化设计
在该课题中,首先引入理论知识,通过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在交互系统设计和谐关系中的创新性理解,结合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等观念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交互设计领域对用户艺术提升、情感满足的重要意义。在实践环节,通过“秦淮灯彩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带领学生通过桌面调研、实地参观、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秦淮灯彩的历史背景、内容构成、风格样式、制作工艺、文化元素、传播方式等内容;最后,通过典型案例解读背后的文化信息与内涵,从中总结出视觉层、行为层、反思层多方面的产品设计内容及原则,为后期设计实践提供指导。在课程组织方式上,通过三人一组的团队合作形式展开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奉献精神。
2.基于数字时代文化体验的信息交互设计
基于数字时代文化体验的情境转化,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展开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交互产品设计:一是,生活场景在传统文化产品设计中的解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重在传递文化,以数字化的方式将文化场景中的故事及理念植入多种载体形式的创意产品设计中,通过手势、声音控制、动作等交互方式的设计,使体验者与真实场景发生行为互动,在产品使用過程中体验文化营造一个具吸引的场域,引导用户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思考;二是,探索优秀文化植入信息产品的多层次设计转换。从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为体验及关联体验的维度引导学生展开设计。例如,在文化产品设计中置入发声设备,模拟文化原型的真实状态,在视觉吸引的同时增加综合情感体验,进而引发用户的关注、惊奇以及喜悦感;三是,技术赋能文化产品的设计路径。用创新设计诠释智慧生活的方式,将文创与智能科技、生活美学、价值共创相联系进行传承、创新和跨界。
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多层次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并转化成设计语言,形成了丰富的设计成果。学生运用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开展调研,发现国内企业开发的数字化中文字体较少,在追求设计个性化的时代,开发周期慢、推广难度大的字库市场无法满足专业设计行业与字体爱好者的需求。基于此,学生设计开发了“甲言APP”,用户可以在基础字型的基础上进行参数调整,实现字体美化的功能,帮助用户拥有自己设计的个性化字体。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同时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基于Arduino交互原型的智能产品交互设计
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交互设计技术(Arduino),并以此为出发点,将智能技术引入设计流程,对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展开相应的教学内容探索,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设计思维与计算思维结合,培养学生结合Arduino理论知识进行交互设计项目分析和交互系统设计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理论授课部分,以Arduino智能硬件组装过程为切入点,引入大国工匠高凤林的案例。通过案例视频中航天技工的工作介绍和思想传达,让学生感同身受优秀从业者的爱岗敬业,以及在专业技能上的孜孜以求、产品上的精益求精和对国家建设的奉献精神。在实践操作部分,讲授动手实践中的方法和工具,凸显“技术”和“人”两个维度。一方面关注动手实践中的技术习得、革新和突破,另一方面剖析和弘扬优秀设计师所展现的职业精神。
在案例研究部分,通过分析往届学生制作的产品实物模型,让学生了解动手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设计思维,并让他们以实验和创造性的方式解决日常生活环境中的问题。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挖掘如坚韧意志力、善于学习和思考等思政元素。启发学生在智能产品的制作与实现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边做边学,带来更多通过创新和实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最后,以“基于二十四节气的智能交互式产品设计”为主题,运用Arduino智能硬件进行交互式产品设计。例如,学生设计了“道物格”桌面文创产品,绘制了二十四节气的水墨画,采用莫尔条纹动画的形式让静止的二十四节气水墨画“动”起来。当用户吹向产品时,传感器接收信号并映射至电机,带动光栅片运动,使画面动起来。再如,学生基于这一主题,设计完成了面向儿童的二十四节气立体书,内置Arduino智能交互硬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不同节气的民间习俗、物候、气候变化等内容,如在夏至页面,不仅可以通过视觉观看页面内容,按动凸起的知了书籍还会发出知了的叫声,通过多通道交互的形式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四、课程评价与成效
1.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机制建设
课程考核方法打破传统的单纯重视设计创意与技能,而是从设计方案选题、设计创新方向、设计方案产出的全流程。注重思政内容的紧密结合,强化生师互动,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建设的参与度。在课程作业考核评价中,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评分标准里增加对思政元素的考核,引导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社会责任与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的考核,指引学生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当代大学生。
2.改革成效
本课程形成了“思政引领、交叉融合、拓展延伸”的模式。课程加入思政元素后,充分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学们课堂的抬头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对课程中关注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在后期设计比赛、毕业设计中进行升华。学生作品屡获设计类大奖,学生就业层次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在“大思政”的背景下,设计学科应积极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结合专业特点、课程性质开展生活鲜活的课程思政。交互设计将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解读,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在课程中形成“设计理论——设计思考——设计实践”的教学目标。通过课题实践训练,学生掌握了在信息交互设计产品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方法与路径,最终也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基金项目:教育部2021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设计课程研究与开发”(编号:202101231010)。】
(孙辛欣,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与交互设计。周頔,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交互设计。蒋映,中级工业设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产品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