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雯
摘 要:卫生防疫档案是指卫生防疫站在實施各项职能中形成的各类资料。自1953年1月26日,政务院第167次政务会议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卫生防疫站之日起到今天,卫生防疫档案已有了68年的寿命,它见证了卫生防疫站从有到无的历史变革,也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宝贵财富。尤其是50、60年代的卫生防疫档案来说,堪称是文物级别的宝贝,对这部分历史档案进行抢救和保护是疾控档案工作者的必然使命。以济南市疾控中心保管的卫生防疫档案为例,本文就如何保障档案安全,抢救卫生防疫历史档案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卫生防卫;档案;保护机制;
一、卫生防疫历史档案基本情况
我单位保管的卫生防疫档案形成时间为1951年-2002年,包含纸质档案、录像带及照片(胶片)、实物档案等。1951-1993年间,单位没有专门的档案工作机构,一些负责任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些资料的重要性,对其进行了收集、组卷、编目和装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当时的工作实际。档案内容从卫生防疫站机构设立、党政工团及科所设置的变迁、重要会议记录、重点工作计划总结、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简报、医学科普等都有涉及,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卫生防疫站历史档案在形成后的二三十年里一直保存在各科室,当时的办公用房为80米长通道式尖顶工字房建筑,通风不畅、常年不见阳光,房间内较为潮湿。保管条件的恶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材料的寿命。经整理检查,基本情况如下:
1.纸质档案
档案字迹为手写、手刻、铅字印刷三种,纸张材料为信纸、印刷纸,纸质较薄,受保管条件的限制,很多形成时间较久的纸质档案已出现纸张变脆、破损严重,字迹模糊、触及掉粉末等状况。
2.声像档案
声像档案为录像带和照片两种。录像带多为2000年-2005年间录制,至今已保管近20年。因原摄录设备损坏无法使用,导致录像带资料无法播放。此外,卫生防疫站时期形成的照片及底片受保管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褪色、泛黄等现象。这些影音资料都是在卫生防疫工作产生的珍贵历史记录,是卫生防疫事业发展变革的重要见证,亟需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转换成可利用的数字化档案资源。
3.实物档案
实物档案多为奖牌、锦旗、证书等,多年存放,出现了表层金属片脱落、锦旗有发霉出现异味等现象。实物档案存放地点比较散乱,缺少详细的记录信息。
二、树立抢救意识,建立自上而下的抢救工作体系是保护卫生防疫历史档案的先决条件
档案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是各种活动的记录与物质承载体,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常常需要有系统完整的档案来作保证。同时,档案也是一种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的记录者和承载者,作为凭证和信息,它揭示了人类历史文化;档案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是人类必需的文化营养和精神财富;档案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和史书、文物一样,其自身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档案作为人类历史的真实记录,其文化价值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这些历史档案,我们要从“文物”的角度去定位它们,从领导班子到档案管理员都应树立抢救意识,建立档案抢救保护工作组,制定细致周密的抢救方案,并在经费和技术上给给予持续支持和保障,确保对历史档案的抢救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确定历史档案损害程度和损害因素,为做好历史档案抢救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对卫生防疫站历史档案进行了整理,发现纸质文书档案损害程度较高,分析后确定了档案损害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内因,一是外因。
1.内因
档案本身,即档案制成材料的质量欠佳。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档案材料,纸质较低劣,由于长时间的存放,加上较频繁的翻阅使用,产生了磨损,减少了这部分档案的寿命。
2.外因
是保管档案的条件和环境不适宜,一些有害因素对历史档案造成了破坏。1989年前的卫生防疫站,档案保管条件极为简陋,这些档案只是作为资料零散地堆放在各业务办公室的橱子里,也无专人管理。1994年,防疫站建立了档案室,才有了专门的档案库房。但受经费所限,档案保管中条件依然不容乐观。
四、抢救历史档案的具体做法
1.对受损档案进行修复,恢复其原貌。
修补过程中,要确保用料正确、方法正确,最大程度地延长档案“寿命”。步骤如下:
(1)登记。将所需要修复档案的名称、数量、损坏程度和修复技术要求、处理方法等内容逐条登记,填写清楚。
(2)准备材料。浆糊、托纸、电熨斗、裁纸刀、剪刀、羊毛排笔、吸水纸、铅笔、尺子、塑料布、砂纸、针锥、三角板、盆、毛巾等。
(3)托裱和修补。根据档案的破损情况和修补材料,分别采用补洞、补缺、拖补和浆补等方法。
2.对卫生防疫历史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
通过扫描、拍照等现代化技术将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化信息资源。这样既能呈现档案原貌,又能方便保管和利用,还可以使这些“老古董”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陷入沉睡消亡的结局。
3.对卫生防疫历史档案进行编研和宣传
卫生防疫历史档案是卫生防疫工作的反映了全市卫生防疫工作的历史,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编研成册,为疾病控制工作服务,并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档案宣传。此举意在加强各级人士对历史档案的重视和了解,提高人们对历史档案的保护意识。
4.加强档案库房建设,对档案保管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
档案库房做为档案存放的专门场所,对档案保护工作好坏有着直接影响。在选址、建设、维护等方面不容有凑合心理。2020年《山东省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评价标准》要求,档案库房应选址合理,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和谁、火等存在在安全隐患的场所,不设置在地下或顶层,且库房内不得设置其他用房和明火设施,不应设置除消防意外的给水点,去其他给水排水管道穿越,达到“防水、防火、防盗、防虫、防高温、防潮、防强光、防鼠、防尘”要求,温湿度控制符合国家规定。对于历史档案来说,温湿度控制、防虫尤为重要。
(1) 库房温湿度的影响及解决办法。档案所用的纸张发生老化现象与档案库房的温湿度有一定关系。湿度方面,当库房内湿度较大时,纸张中的纤维素会发生水解造成纸张强度下降,导致纸张材料变脆。反之,库房湿度过低时,会使纸张中的水分蒸发,破坏纸张结构。温度方面,高温会加快纸张中纤维素的水解,导致纸张变脆。而温度过低,纸张材料也会遭到破坏,当温度低于O℃度,纸张中的水分会被冻结,内部结构被破坏。因此,应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档案库房温湿度标准,即温度应控制在14~24℃,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0%。
目前,我单位档案库房温度通过空调和新风系统进行调节,湿度通过温湿度控制一体机进行自动调节。明年年底,我单位要迁入新址,针对新档案库房温湿度管理,我们在库房墙体厚度、窗户设置、空调系统、新风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力求新档案库房在温湿度控制上更加智能、节能,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库藏档案,延长包括历史档案在内的各类档案的寿命。
(2)注重档案消毒,把防虫落到实处。对现库房内存放的卫生防疫历史档案定期进行检查和消毒。发现虫害,立即进行杀虫灭菌处理。目前,我单位采用的消毒办法为熏蒸杀虫和臭氧机灭菌。未来两年,将在新址档案库房设置专门消毒室,入库前对受虫害污染的档案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在后续库房管理中,要加强对库房的远程监控,发现有虫害迹象立即报警,利于迅速开展对虫害治的理。
五、结语
进行档案保护技术方面的培训,普及档案修复知识。学习国家及省市档案馆对于档案修复方面的要求和标准。在对卫生防疫站档案利用过程中,要爱惜历史档案。如发生意外损坏,立即归还档案室立即进行修补。
参考文献
1 刘艳霞;张萍;王凤冬;苏艳萍;王玲;;浅谈计划免疫档案管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89年10期
2 刘利玲;卫生防疫档案管理之我见[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199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