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英莲
摘要:目的 探讨2月龄-6周岁儿童开展非计划免疫接种工作对传染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20.11-2021.10仅开展计划免疫接种的458例儿童作为参照组研究对象,另将2020.11-2021.10在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基础上,同时进行非计划免疫接种的458例儿童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疫苗接种工作的实际效果。结果 试验组传染病发生率(12.66%)低于参照组(24.02%),接种知识了解程度(98.69%、99.34%、98.47%、98.25%、99.56%、98.03%)比参照组94.98%、93.89%、94.10%、93.01%、93.67%、93.4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满意度对比中,试验组(95.63%)比参照组(90.8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计划免疫接种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降低儿童传染病发生,提升家长对疫苗接种了解程度与满意度,值得运用与推广。
关键词:儿童传染病;非计划;免疫接种工作;降低发生率; 提高接种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9--01
免疫接种作为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方式,中国在开展免疫接种工作中主要分为计划免疫接种与非计划免疫接种两种概念,而非计划免疫接种主要指居民通过自费方式自愿接种国家计划免疫以外的疫苗,非计划免疫接种作为我国预防接种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同样发挥一定的重要作用[2]。儿童传染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因儿童自身以及家长对健康知识认知相对匮乏,对免疫接种工作重视程度较低,接种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临床无法有效控制儿童传染病的发生,进一步对儿童生命健康以及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3]。随着人们防病意识逐渐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非计划免疫接种逐渐被应用于临床预防与控制工作中。鉴于此,本文旨在2月-6周岁儿童开展非计划免疫接种工作对降低传染病发生率的影响加以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2020.11-2021.10在仅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下接受疫苗接种的458例儿童作为参照组研究对象,另将2020.11-2021.10在开展计划免疫接种基础上,同时进行非计划免疫接种的458例儿童作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参照组男女各229例,年龄2月龄-6岁,平均(3.61±0.15)岁;参照组男女各233、225例,年龄2月龄-6岁,平均(3.66±0.11)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基本资料完整;(2)研究期间能够良好配合调查工作的开展以及接受相关知识的普及;(3)2月龄-6岁。
剔除标准:(1)存在严重恶性肿瘤者;(2)对接种疫苗过敏;(3)存在先天性疾病者;(4)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1.2方法
参照组在计划免疫接种下开展常规疫苗接种,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疫苗接种服务。
试验组给予计划免疫接种基础上同时开展非计划免疫接种下疫苗接种,由家长主动带领儿童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相关疫苗。试验组需在接种前后掌握儿童基本情况以及接种疫苗有无过敏史,开展健康教育与传染病预防知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等工作。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传染病发生率,主要包括手足口、流行性腮腺炎、肺炎、流感等。
(2)比较两组儿童家长对非计划免疫接种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其中主要包括预防针可预防传染病、非计划免疫疫苗所指、卡介苗可预防结核、非计划免疫接种自费、发热无法接种疫苗等指标,家长知晓程度越高,证明非计划免疫接种的普及工作开展效果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传染病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发生率(12.66%)低于参照组(24.02%),P<0.05,见表1。
2.2非計划免疫接种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对比
试验组预防针可预防传染病、非计划免疫疫苗所指、卡介苗可预防结核、计划免疫接种免费、发热无法接种疫苗(98.69%、99.34%、98.47%、98.25%、99.56%)明显高于参照组(94.98%、93.89%、94.10%、93.01%、93.67%),P<0.05,见表2。
3讨论
研究表明[4],有效开展疫苗接种工作,能够良好控制传染病发生,具有简便与高效的优点。但对于经济水平与医疗水平较差以及偏远地区儿童而言,因家长对免疫接种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掌握程度不足,同时因儿童流动性较大,故极易发生一系列不良事件,如手足口传染性较强,一旦儿童身边有人感染手足口,极易受到传染;而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可能并发脑炎、腮腺炎,甚至引发睾丸炎,对其儿童健康成长带来不必要的影响[5]。故此,积极开展非计划免疫接种工作对降低临床儿童传染病发生率极为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传染病发生率对比中,试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在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对比中,试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非计划免疫接种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帮助部分未及时进行计划疫苗接种的儿童,帮助其及时补充未完成的疫苗,增加机体抗体,避免细菌入侵,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发生[6-7]。相关研究表明[8],非计划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存在一定的干扰因素,其中导致地区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多半与当地经济条件有关,除经济因素外,影响非计划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因素多种多样,常见包括疫苗因素:疫苗价格较高,超出接种者的承受能力,又或者是由于疫苗供应不足;与此同时,某一特殊时期的防病需求同样会对疫苗接种带来影响;另主观认知因素同样对非计划疫苗接种工作带来影响,对疫苗认知度以及信任度高的个体,接种意愿会更高。此类群体一般通过医务人员推荐以及科普宣传或新闻媒体等方式获得疫苗相关知识,选择自身需求接种的疫苗;理性且客观的正面报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群众对疫苗的了解与认知,有效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9-10]。另相关研究表明[11-12],非计划免疫接种作为计划免疫接种的有效补充,不仅在预防流行性传染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开展非计划免疫接种能够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生,可通过根据相关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的意见,制定相关宣传手册,加大宣传力度,使用互联网技术正确引导居民开展疫苗接种,提升其对疫苗知识的信任度与知晓率,以此确保疫苗有序接种,便于管理[13]。对于财政无法负担的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在群众接种医院较高但疫苗价格昂贵的情况下,临床可考虑使用医保账户的余额进行支付或予以相关补助,以此减少个人疫苗接种负担。
综上所述,非计划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在降低儿童发生传染病概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琳琳,刘捷宸,邵慧勇,等. 2011-2018年上海市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0,26(2):202-206.
[2]王文畅,王华庆.中国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和影响因素浅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0,26(1):93-97.
[3]曹曼,张娟,余文周,等.家长预防接种收益和风险感知对其为儿童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意愿的影响[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21,27(4):462-467.
[4]毛振兴,叶晓丹,李万仓,等.温州市鹿城区2011-2017年出生儿童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0,26(1):88-92.
[5]尹纯礼,李晓军,朱江,等.上海市宝山区预防接种门诊医护人员非免疫规划疫苗推荐意愿和影响因素[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0,26(3):3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