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啸天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行的是“动态清零”总方针,必须坚持不犹豫、不动摇。“动态清零”并不是“人定胜天”,也不是企图把新冠病毒全部灭杀,主观上不存在疫情的“清零”。对于“动态清零”,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个根本点上加以认识,努力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莫要掉入“清零陷阱”
3月份以来,上海市新增新冠肺炎感染者数量持续高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已经外溢多省多市。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必须快速精准,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国家卫生健康委从全国16个省份调配4万余名医务人员和每日238万管核酸检测的能力支援上海,为上海尽快实现“动态清零”提供了强大援助力量。守住上海就是守护长三角、守护全国。上海必须把早日恢复正常的愿望,变为实现“动态清零”的实际行动。
“动态清零”不是零感染,而是一旦发生疫情,以最快速度识别处置,切断传播链,使社会面感染数量总体上趋向于零的发展,用最小代价换取社会面最大效益。
具体来说,“动态清零”具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在一定阶段或者时期,区域内达到社会面阳性感染者清零目标;二是指区域内仍然存在局部再次出现病例或者疫情反复可能性;三是指再次出现病例或疫情反复时,主动调整防控策略,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显然,“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彈底线。实现快速与精准,要有科学的认识、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才能取得科学的结果。
笔者认为,第一“动态清零”不是盲目蛮干,必须认真发现和掌握新冠病毒传播规律,针对病毒变异新特点,依循规律实施精准对策;第二,“动态清零”不是“躺平”,不是等待天上掉下来“清零馅饼”,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持之以恒的坚持中争取胜利;第三,“动态清零”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精准调控抗疫策略和方法。
总之,“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总方针必须坚持,这是指导和规范疫情防控工作的依据,不能当作口号喊。“动态清零”的精髓是快速和精准,必须防止高喊“动态清零”,实际行动却是变形或走样。
有效遏制社区传播
“动态清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得到各方面、各条线、各环节的有力支撑。其中,实现全覆盖、可触及的基本生活物资供给,是保证“动态清零”的基础性条件。
实施封控是按下经济常态运行的“暂停键”,但人要生存,要生存就要吃饭;人会生病,生病就需要获得医疗服务。所以说,封控容易,保供难。无论是解决吃饭问题或是获得医疗服务,都要具有可及性,不能出现看得着、拿不着、用不上的食品和药品。
市场保供不仅要有物资,而且要有畅通的物流。物尽其流,才能实现功能。如果物资供应出现“最后100米”送不到群众手里的问题,民众就会离家外出采购甚至抢购。在此情况下,足不出户就会形同虚设。一旦出现抢购物资局面,将会造成疫情再次传播的次生灾害。
因此,必须平衡疫情防控与市场保供的关系,实现运输“应通尽通”,逐步恢复商超的正常市场供应,管住伴随而至的“涨价潮”。凡是参加市场保供的人员,可以采取集中食宿、集中管理、闭环管理,每天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各一次等办法,确保队伍自身的“动态清零”。
有效遏制社区传播的重点之一,是对感染者的及时发现、立即转送、落实流调及管控密接、次密接人员。“动态清零”并非追求绝对没有感染者,而是及时发现感染者。出现感染者,及时清掉;再出现感染者,再及时清掉。经过反复努力,达到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目的。如果阳性感染者不能及时转运或落实居家隔离,又不把情况告诉民众,民众会越来越恐慌,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一旦政府与民众之间失去相互信任,疫情防控工作将更加难以推进。
进一步公开政府信息
“动态清零”是科学的决策,必须依靠科学理念和科学措施付诸现实。同时,“动态清零”必须增强政府信息公开性,不能因惧怕疫情信息公开,造成民众恐慌,而不及时主动公开信息。
当然,公布感染信息的时候,也要保护感染者个人隐私。可以发布“安民告示”,如“某楼在某月某日发现阳性感染者或无症状感染者若干例,因为运力紧张,预计48小时之内转运,消杀随即进行”等。如果因惧怕民众恐慌而不公开信息,小道消息到处传,居民恐慌情绪就会在相互传染中变为恐惧、失去信任和对立,由此将会带来次生灾害,出现“抢购物资→聚集感染→物资断供→抢购物资”的恶性循环,疫情防控困难进一步加剧。
总而言之,“动态清零”不是主观上一厢情愿地要把新冠病毒彻底消灭,而是掌握和利用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规律,以科学措施压缩其超强传染性,达到阻断传播的目的。这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操作问题。
笔者认为,应当抓紧方舱医院建设和实现有条件落实居家隔离并举。同时,优先考虑隔离措施较差的老旧里弄、群租群居点、基础疾病病人、老人、幼童的转运工作,正确指导等待转运人员的居家隔离防护,配备必要居家治疗药物,避免因无法及时转运导致的疫情扩散。
(责编 王茜 美编 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