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博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个人物。她是一位来自乡下、生活贫困又深谙世故的老婆婆。虽然出场不多,但每次现身都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她在大观园里的表演,看似笑话百出,实则大智若愚。语言刻薄的林黛玉把她称作“母蝗虫”,让惜春作《携蝗大嚼图》。甚至“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个词逐渐演化为俗语,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地方,用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
从表面上看,刘姥姥的穷苦身份与大观园里的富贵奢华形成鲜明对比;从深层次看,当贾府败落,唯有她出手相助,既体现了劳苦大众的知恩图报、朴实善良,又暗示了世事无常、万念皆空的小说主旨。周汝昌先生称刘姥姥的出现“是一件大事”,并评价道:“姥姥才是奇女流,她胆识才能、言谈颖慧,般般过人,真非凡品。她识相,知趣,机变,低而不卑,野而不鄙,身份拿得住,使命完得成。她具大度、识大局、有大才、怀大志。”
仅以笔者目力所及,在杨柳青年画中就有多幅刻画刘姥姥的画作,如《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誤入怡红》《牙牌令图》《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等。这些画作通过典型的小说情节,凭借杨柳青年画的艺术技巧,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为人们的生活平添了些许欢乐。
另一种,则是画师通过想象,把刘姥姥添入画面的作品,如杨柳青戴廉增画店绘制的《大观园》就是一例。画面描绘“元春省亲”的盛大场面,通过红楼人物齐聚一堂,烘托出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元春省亲”对于贾府来说是大事,大观园就是专为皇妃驾临而建。皇妃接见众人的过程,是根据极其严格的程序按部就班进行的,就连贾母这个权威人物,见元春也有严格的时间和礼节上的限制。在原著中,刘姥姥并没有在这个情节中出现。想想也是,如此隆重的场面,怎么会让一个贫寒的乡村老妪参与其中呢?而在年画《大观园》中,刘姥姥偏偏占据一席之地,可见百姓们对她的偏爱。
仔细想来,《红楼梦》描写的是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确实是有天壤之别的,让人感觉高不可攀。在这其中,刘姥姥是最接地气的人物,老百姓自然也就希望这个形象能更多地出现在年画中。杨柳青的画师们正是顺应了民众的这个愿望,通过艺术加工的手段,创作出《大观园》这样别具一格的杨柳青年画。由此,刘姥姥这个曹雪芹笔下的配角,在杨柳青“红楼梦”年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摘自《今晚报》2021年8月13日“灯下谭红”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