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中持续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22-05-23 01:08李宪建
北方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

李宪建

摘  要:在乡村振兴中持续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着力培育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进一步优化农民持续增收的外部环境,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不断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相关政策,引导国家财政支持方式更多向农民倾斜,统筹并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加快增长。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民     增收致富

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制约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增长困难较大、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难、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不稳定增加、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民财产净收入增长难度较大、农村基层组织带动作用有限、部分农村两委班子没有起到应有的带动作用等。今后,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汇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一、着力培育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

加快乡村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关键要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主人翁意识,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持久的内生动力。同时,要保持政策的稳定和可持续性,不断激发农村人才、产业、市场、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内生动力,书写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这篇大文章。

(一)培育高素质农村人才

人才振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及组织振兴的源泉,要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如产业兴旺要有人干、生态宜居要有人气、乡风文明要有人育、治理有效要有人为、生活富裕要有人享等。

要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更多本土人才。乡村振兴是关乎亿万农民幸福安康的事业,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广大农民百姓。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要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传帮带”引领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要从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要加强培训指导和政策扶持,加快培育一批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以及“土专家”和“田秀才”等,为“三农”领域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要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的政府支持体系,聚合多方资源,鼓励高校、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完善新型职业农民遴选、培训、追踪服务等环节。

要创新人才留用机制,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加强人才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外来人才的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及人才住房等问题,推进探索土地流转、宅基地转让等,让“外来人”也可在本地买房安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

(二)增强农村集体经济活力

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指出:“在扶贫中,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否则,整个扶贫工作将缺少基本的保障和推动强大的动力,已经取得的扶贫成果也就有丧失的危险。”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的政治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职能,积极利用村级自有资源、资产、资金和农村劳力等,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收入。

要明确村民自治主体地位,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突破村民自治“模糊”困境,依据不同经济发展情况,坚持多种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坚持推进自治实践方向。政府应坚持管控红白理事会、产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各种乡村社会自组织实践。不断完善乡镇政府功能,在一些村民自治比较薄弱的村落,可以探索乡镇政府支持村民自治的有效方式。可采用奖励补贴方式鼓励村民移风易俗,进一步完善乡村民约制度。

要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挖掘适合乡村发展的特色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必须从产业关联性或产业链的角度来有效提升竞争力,并从创新技术领域、整合资源优势、联合优势企业等方面来构建特色农业产业链。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奠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根基,從而达到有效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果好不好和农民能否持续快速增收致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农村干部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引导和动员退伍军人、民营企业家等参加“两委”选举,让基层干部队伍更加年轻有为。同时,要完善对农村干部队伍的监督管理机制,全面及时了解村干部思想和工作动态,提高其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加强路径创新,尤其是要抓好村党支部这个核心。同时,要有效运用城乡党建要素,不断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资源,建立健全城乡党建融合发展新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过硬的农村党支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就不能在农村得到具体的落实,就不能把农村党员团结在自己周围,从而就谈不上带领群众壮大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向贫困和落后作战。”农村改革越深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越要强化;脱贫越深入,农村第一线党组织的力量越要增强。

二、进一步优化农民持续增收的外部环境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不断优化农民持续增收的外部环境。

(一)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

发挥市场在农民生产要素分配中的关键作用,保障农民在劳动、土地、资金等要素交换上获得公平的权益。不断改革完善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和体系,使金融机构从农村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发展。同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交易,营造农产品流通法治化环境。早在2013年初国家就下发文件,要求对农村土地进行全面确权登记颁证,这为日后农村产权交易奠定了基础。2021年,国家又颁布了关于农村土地的四大禁令(禁止强制流转、禁止以进城落户为由要求农民退出宅基地、禁止违法收取宅基地、禁止强迫搬迁),今后要严格遵照执行,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要进一步从资金投入、价格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形成支持保护农业的长效机制。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向主产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扩大节水灌溉设备购置补贴范围。要充分发挥农业补贴对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的促进作用,调整补贴方式,改变实践中存在的不管种不种粮食以及种多少粮食,农业补贴都按承包地面积平均发放的简单做法,让农业补贴真正发挥支持粮食生产的作用,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

(三)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

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有利于弥补农村储蓄资金、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外流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弥补公共资源配置的城乡不均衡对农村发展的影响。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积极支持农村发展。对于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的农村公益性工程和项目,可采取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管护和运营。对于能够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同时,要探索建立乡镇政府职能转移目录,将适合社会兴办的公共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加大公共财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力度。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要支持建设多种农村养老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场地和资源,构建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要提升中心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配套水平,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环卫保洁等高对接、一体化发展。

三、不断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相关政策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关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政策作用正逐渐减弱,亟需不断完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相关政策,推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加快增长。

(一)引导国家财政支持方式更多向农民倾斜

应适时调整农民增收政策,更加鲜明地指向农村低收入群体,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将有限的政策资源更多地向增收困难区域和群体倾斜。在初次分配领域,应建立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农产品价格合理调整,使其反映要素稀缺程度和生产成本。在再分配领域,应出台差别化的补贴政策,突出增收政策的差异性。新增农业补贴要向主产区、山区牧区渔区垦区、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倾斜。从发达国家实践看,为摆脱预算压力,精巧设计财政支持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越来越成为通行做法。

(二)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性作用

市场拓渠道、政策给空间,应当成为农民增收工作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根本上还是要依靠市场。要积极探索激活农村产权,通过土地入市、股份合作等,为农民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工商资本合作,整合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和闲置农房等,发展民宿经济等新型商业模式,积极探索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的方式方法。政府部门应将工作重心放在放宽政策限制、规范市场运行、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建立健全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促进农村各类产权依法有序流转。

(三)统筹并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缴费补贴政策,引导农村人口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城乡各项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机衔接,畅通参保人员双向流动的制度转换通道。近年来,虽然国家逐步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也迈出了坚实步伐,但是农村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与城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今后,应将社会保障摆在更为突出的地位,加快健全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让广大农民有稳定的生活预期。

参考文獻: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黄柳林.广西乡村人才振兴发展现状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2).

[3]张香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才队伍建设措施研究[J].乡村科技,2018,(12).

[4]张圣华.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J].中国人才,2018,(2).

[5]高琦.激发人才活力推进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8.(14).

[6]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7]李松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分化的发展困境与突破——基于权力—资源关系的分析视角[J].求实,2019, (1).

[8]马敬桂.发展特色农业 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农业发展研究》书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9]习近平:乡村振兴战略是篇大文章[EB/OL].http://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9-06/13/c_1124617928.htm.

[10]魏后凯.人才是乡村振兴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J].农村工作通讯,2018,(9).

[1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18447.htm.

[12]陆禅.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专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J].领导文萃,2021,(8)上.

[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06/content_5143969.htm.

(作者单位:中共宁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