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助推首府高质量发展

2022-05-23 10:47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调研组
北方经济 2022年4期

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调研组

摘  要:作为连接华北、西北重要枢纽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呼和浩特市实施“强首府工程”,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拉长产业长板,推动商贸流通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关键词:强首府     区域消费中心     商贸物流

2022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呼和浩特实施“强首府工程”。“强首府”,首在强产业。于呼和浩特市而言,强产业须提升优势产业,作为国家级物流節点城市,商贸流通业在呼和浩特市优势产业中举足轻重。坚持扩大内需,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打造区域现代消费中心,是提升呼和浩特首府城市“首位度”的关键所在。

一、呼和浩特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

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931.7亿元,同比增长6%,占GDP总额的61.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29.9亿元,比上年下降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0.8亿元,增长9.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0.3亿元,增长8.7%,三大行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为24.9%,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4.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发展质量效益和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一)现代物流加快发展

全市公路、铁路、航空货运总量1705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3.1%、30.5%和10.7%。现有14家邮政寄递、公路运输、公铁联运、仓储配送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具备仓储、配送功能的二级物流园区70多家,各类物流企业643家。2021年成功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美通、新畅、九州通等城市配送中心项目建成运营,重点物流园区功能布局进一步完善。

(二)流通业态多样发展

积极引进现代流通方式,不断改造提升城乡市场环境,促进了消费的增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仓储商场、购物中心等新型业态已成为商业发展的重点。中央商圈基本形成,中山路商圈、长乐宫商圈布局合理,购物、文化、休闲、娱乐、餐饮、培训、体育、健身等新兴商业业态蓬勃发展。振华广场、滨海友谊、七彩城、凯元广场、王府井奥莱小镇等商业综合体投入运营。培育品牌连锁便利店152家,不断增加中高端商业供给,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三)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电子商务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迅速成为当今世界贸易中速度最快、应用前景最广、内容不断创新的一个领域,也成为城市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2021年,呼和浩特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1394.4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网络零售额265亿元,同比增长25%,两项指标均居于自治区首位。全市已形成金川、金桥等电商集聚区,总规模达20多万平方米,集聚各类电商企业600余家和以“爱上内蒙古”正能量网红孵化基地等为代表的直播电商生态圈,示范基地作用显著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呼和浩特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夯实了未来发展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疫情影响尚未结束

疫情冲击仍是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最大变量因素,一些人力密集型商贸流通企业营业额下降明显,部分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空转运营、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等现象,特别是中小企业因资金实力薄弱、抗风险能力差,面临着比较严峻的风险考验。

(二)消费动能有待增强

新兴消费供给不足,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消费结构不够合理。与同等体量的省会城市相比,呼和浩特市在消费规模、消费层级、时尚创新等方面相对滞后,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仅落后于南宁、贵阳、兰州、乌鲁木齐,与银川和西宁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产业集聚区商业不够活跃,商圈知名度、辐射力有待提高。

(三)流通效率亟待提升

城乡发展不太均衡,商贸空间布局需要调整优化。步行街改造提升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仍有短板。综合立体交通覆盖广度、深度有待提升,高铁通道有待完善,呼包鄂乌城市群城际铁路尚未形成网络,国际运输发展滞后。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链不长。第三方物流占比不高,物流外包发展较慢,社会化程度较低。

(四)业态创新相对不足

商贸服务专业化程度偏低,与农畜产品流通相关的分拣加工、储藏、运输等基础设施不健全,对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商贸流通基础建设投入不足。传统业态占比较高,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和应用不广,管理水平和经验亟需提升。线上线下、商旅文体融合亟待深入。商贸信息化应用有待提高。

三、对策建议

深入实施“强首府”战略,打造呼包鄂乌及周边地区的现代消费中心,是主动融入国家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双循环”新格局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就要拉长产业长板,准确把握商贸流通、消费市场的新趋势,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助力首府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大力提振消费复苏

一是推动各项惠企稳企政策措施落地。全面落实国家多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呼市“三延两免一补一降”系列政策举措,结合实际抓好落地落实,加强协作联动,引导企业运用支持措施,促进消费回升。

二是有序组织复工营业。加强对疫情发展趋势的研判,鼓励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在具备防控条件保障、确保自身员工和服务对象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复工营业,协助企业落实防控措施,指导企业做好货源采购、市场调运、物流配送、商品补货、防疫防控等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经营秩序。

三是建立援企机制。建立疫情防控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加大信用宽容增信支持,对于企业和个人因疫情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失信行为,给予信用宽容支持。建立企业应对疫情复工复产帮扶机制。通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微信、热线等方式,及时协调解决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确保物流渠道畅通。切实保障重要交通干线及关键物流枢纽正常运行。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物资和重要生产生活物资“绿色通道”政策,对执行紧急运输任务的运力给予优先保障、优先通行。在全市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主要道口加强人员部署,优化疫情通行管控措施,及时解决基层反映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确保货物物流保通保畅。

(二)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商圈

一要推動城市商圈的规划和发展。加强与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合理布局大型综合商场、生活超市、专业商场、住宿、餐饮、娱乐以及写字办公、企业总部等现代化综合商圈。推动中山西路核心商圈改造升级,提升商圈智慧化、数字化发展水平。推动东影南路片区商业中心、成吉思汗大街片区商业中心商业品质提升、功能拓展,有序建设完善锡林南路片区商业中心和城南新区片区商业中心。引导各旗县政府驻地完善“县级+社区级”两级商圈体系,推动县级商圈提升生活消费品质、拓展生产性服务功能。

二要推动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商业街区改造升级,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一流步行街。充分挖掘呼和浩特历史文化、民族特色,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注入文化、艺术、创意、时尚潮流等元素,促进“文旅+商业”“创意+商业”等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彰显城市文化底蕴、集聚各类品牌资源的旅游休闲型、传统文化体验型、时尚品质消费型商业街区,着力推动“敕勒川味道”特色餐饮街区及餐饮名店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级、自治区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申报和创建工作。争创国家级、自治区级特色商业街区。

三要加快发展社区便民消费。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城市便民生活圈,促进社区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在条件成熟的社区规划建立社区商业中心,打造高水平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切实解决好农副产品价格偏高的问题。坚持大数据引领,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活服务业,全力打造生活服务业发展的新业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以多业态集聚形成新的社区服务商圈。

(三)强化品牌意识,精心培育特色商业

一是加快培育专业市场和龙头企业。开展商品市场优化升级专项行动,构建以大型、特大型批发市场为主、中小型批发市场为辅的专业市场体系,推动专业市场向总部型、展贸式、电商化、数据化、信息化等现代专业市场转型发展。引导传统专业市场向集商品展示交易、时尚发布、品牌聚集、品牌孵化、交流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市场转型。加大对本地商贸流通企业的培育力度,支持“名品、名店”创建和商业“老字号”的振兴。鼓励有实力的商贸企业发挥网络、品牌、信息、配送、管理等比较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规模扩张,增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企业,逐步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二是建设现代物流保障体系。加大物流建设力度,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畅通国内流通“大循环”。完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支持建立智慧化共同配送分拨调配平台,提供路径优化等公共服务。鼓励采用新型环保包装材料,推进绿色物流包装和回收利用,促进绿色物流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等新业态。加强城区之间、城乡之间网络衔接,畅通城乡商贸物流通道,促进城乡物流高效衔接。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化陆港、商贸、空港、高铁车站客货功能联动发展,大力发展国际航空物流,打造向北国际航空供应链组织中心,全力建设智慧物流体系。

三是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发挥中蒙博览会、世界乳业博览会品牌效应,以“展”引“聚”,重点以呼和塔拉会议中心、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和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场馆为中心,集聚文化、旅游、商业、信息、金融、电商、物流和贸易等会展生态资源,增强会展消费市场活力,推进会展企业总部基地建设。紧抓会展经济的溢出效应,以“展”促“产”,加快会展与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普及云会展,促进“互联网+会展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智慧会展。开展全领域全行业展销、展会活动,构建优质完善的会议会展服务体系。

四是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建立扩进口促消费和内外贸协作平台,支持内外贸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和服务,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品协调发展。支持内外贸企业建立国外商品和服务采购体系,促进国外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口,满足国内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四)强化创新意识,推动新型商贸业态发展

一是推动传统商业业态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由传统零售向消费、体验、社交综合场景转变,打造“一站式”“全天候”综合体,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引导大型购物中心进行差异化主题定位,增加体验型、服务型业态,实现商旅文娱体融合发展。引导品牌专卖店通过创意改造,升级为旗舰店、品牌之家等高端定制业态,营造体验式环境,增强与顾客互动,增加服务附加值。探索发展买手制百货、体验型购物中心、品牌集成店、主题概念店、会员制商店、个人定制商店等具有市场潜力的体验化新型业态。

二是大力发展无接触经济。大力推广和创新应用智能配货机器人、自助提货柜、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设施,加强末端配送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发展无人超市、社区智能蔬菜售货柜、生鲜自提柜、社区智慧微菜场等新模式。开发运用线上餐厅和APP小程序,实现点餐、后厨制作、送餐到桌以及无接触自提、外卖配送的全流程无接触,促进无接触餐厅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社区购物和服务应用软件,整合社区商业资源,提供现场体验、线上下单、便捷支付、网订店取、配送到家、服务上门的“一站式”服务。推进电商和物流在乡村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互联网+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培育直播平台、MCN机构、网红创业园区、供应链系统等,完善直播电商生态,发展区域电商直播网络流量经济。支持实体商业通过直播购物、社交营销发展“云逛街”“云购物”等新模式,发展“宅消费”。

(五)强化服务意识,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税支持。按照“放管服”的改革要求,落实中央及区、市扶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争取财政、税收、金融有关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在呼和浩特市先行先试、复制推广。支持相关部门、旗县区和园区根据实际情况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指导企业用好用足用活各项政策,推动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研究进一步对新型消费领域企业优化税收征管措施,更好发挥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探索发展新型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消费关键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和应用示范项目。

二是完善信用体系,优化消费生态。依托大数据构建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体系,积极推动市级监管平台、电商平台、第三方追溯平台与国家重要产品追溯平台信息互通。创新消费市场供给,对消费新模式、新业态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提高消费者维权便利性,建立统一、便民、高效的消费申诉和联动机制。对标先进城市经验做法,坚持“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在法治诚信、智慧政务、企业服务、资源配置、合作共赢、统筹协同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努力打造一流营商服务环境。

三是加强人力保障,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机制,强化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加强商贸流通领域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鼓励发展各类专业性的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培育一批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商贸流通行业协会。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建设。及时总结和积极推广商贸流通领域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全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执笔:李文杰、张志栋、康磊)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