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溪
摘要:本文从选题策划、审稿和编辑加工、装帧设计、校对、印制和出版发行等方面着手,对图书出版项目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化分析,根据图书出版项目的出版规律及步骤,归纳出选择控制对象、明确项目质量标准和目标、制订实施计划、实施监测和质量控制对策等五大管理模块,并从加强编辑人员管理、完善图书出版项目质量把控制度和构建质量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图书出版项目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图书出版项目;质量控制;质量监督体系
近年来,各出版企业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均把提升出版质量作为追求目标,力争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进而在行业中树立良好形象。[1]随着图书出版的规模化和市场化运作趋势的发展,将特定重点图书、丛书选题出版方式转化为项目化出版已经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出版项目上。把图书出版当作项目来推进需要先明确目标,之后在目标指导下对出版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2]
把好质量关,是确保图书出版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笔者对图书出版项目质量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控制对策进行了系统分析。
一、图书出版项目质量存在的问题
1. 選题策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出版社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未得到足够重视。出版行业竞争激烈,编辑人员为完成量化考核指标,更加看重出版数量,忽视了出版项目质量。不少编辑产生“稿件越多,经济效益越大”的想法。
其次,部分出版社的编辑体制不合理,存在编辑工作内容模糊,未细分为文案编辑及策划组稿编辑等,文案编辑的工作被分摊到所有策划组稿编辑身上。编辑人员被大量的案头工作所困,导致编辑队伍的力量与策划和组稿能力相比较为薄弱。
再次,量化考核指标引发较大压力。部分编辑负责的项目在其专业范围之外,这是由评估指标的压力造成的。如果不能根据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设置对应的编辑岗位,将使编辑无法实现定量评估指标,使图书质量在工作流程一开始就埋下隐患。
2.三审制度执行不到位
通过分析审稿、编辑加工和校对三项工作的差异,可以看出以审代编、以编代校在出版实践中可能出现许多问题。 [3]为保证出版时间,编辑人员可能一方面压缩审稿时间,另一方面尽可能缩短编辑加工耗时,这就导致三审制度无法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此外,由于责任划分不明确,三审过程中各个环节难以树立起强大的责任意识,导致责任编辑无法有效地履行工作职责。
3.装帧设计风格较单一
站在读者的角度,一本书到底好不好往往会以视觉效果作为第一印象,装帧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而设计师的专业性不仅要求其具有独到的审美修养,还要精通印刷业务,熟悉纸张的属性和装帧工艺等整体技术。因此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及审美能力上。
4.校对、印制质量不够高
执行校对程序时,“三校一读”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然而为确保稿件数量的增加,尽快达到量化考核指标,致使部分出版社的三校工作未得到足够重视,文稿存在文字性和是非性错误,以及标点符号错误等,导致差错率上升。同时,部分图书出版项目还在印制的过程中发生质量不过关的情况,这大多是由于印刷厂工人操作失误引起的。[5]
5.项目售后服务不到位
图书出版项目售后服务不应被仅仅看成图书销售中的一个环节,而是图书出版项目市场营销和质量控制的环节之一。项目售后服务应该想方设法与读者构建起互信关系,切实为出版社打响品牌,不仅要同老客户保持黏性,同时还应当发展更多新客户,使出版社在行业发展中保持长期优势。另外,图书重印工作也往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当前,编辑人员大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图书出版上,很少关注图书的重印及再版。故而在遇到重印、再版时,往往将稿件直接送往印厂进行印制,忽视了对此类图书进行校验审稿、修订错误。
二、图书出版项目质量控制对策
要确保图书出版项目质量有所保障,强化图书出版项目质量管理是先决条件。对于出版企业来说,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体制机制,找出影响项目整体特性的因素,与因素自身特性连接在一起进行整理,将分析结果绘制成鱼骨图[6](如图1所示);然后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图书出版项目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包括选择控制对象、明确项目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制订实施计划、实施监测、质量控制对策在内的五大管理模块(如图2所示),将相关的质检机制、预警机制等一系列内容涵盖在内,加强开展选题、审稿等一系列工作,对选题论证、三审三校制度加以完善,将质量目标落实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进行源头把关、全过程跟踪,确保图书出版项目质量得到保障。
1.加强编辑人员管理
根据长期以来的编辑实践可知,编辑的职业素养与出版物质量密切相关。因此,要提升出版物质量,切实建立起良好的出版品牌,编辑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编辑是促使出版社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动力和重要资源,在找寻编辑资源时应当精挑细选,并对其进行认真培养、合理利用。只有充分调动编辑的积极性,才能够进行科学配置,进而为图书出版项目质量管控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完善图书出版项目质量把控制度
建立并完善选题集体论证制度。项目选题是否合理且可行,需要相关人员集体论证之后确定。围绕选题开展集体论证活动可以避免因个人认知局限导致的选题不正确现象的发生,并且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选题集体论证制度,始终坚持民主、集中有机结合的原则。
确立选题申报备案制度并持续优化完善。从出版社的层面来说,需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制订年度出版计划,及时上报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获得批准。对于制订的年度计划要严格根据计划要求执行,如需要新增加选题,应依据规定上报给主管部门。基于重大选题涉及利益面较广,对这类选题应严格履行备案制度。
建立及完善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校对是图书出版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着重解决的是“校异同”问题。优秀的校对人员还可以对原稿提出修改建议。在实践中实施责任校对制度能尽量减少错误,进而提升出版物质量。在开展校对工作时,需要进行三次以上校对工作,且校对后要对书稿进行通读。
制定图书印刷装订检验规范。消费者对图书出版质量的第一感官认知就是印刷和装订的效果,因此出版社应执行严格的印刷和装订制度。图书印刷装订操作规范可以用来对第三方印装工作质量进行检验,此规范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比较有效的执行。
制定仓库管理制度。图书印制完成后,会送进出版社仓库。入库、出库、日常维护工作规范关系着客户能否及时收到图书以及图书的品相,这都会影响图书出版項目的整体质量。
3.构建质量监督体系
图书出版事关国家的文化命脉,对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国民素质有重要作用。要确保国家文化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核心价值观得以实现,出版社必须严格把控图书出版项目质量,切实做到用优质图书促文化发展。故而,必须加大行政、舆论及读者三方监督力度,并引入多元化的社会监督,推动监督机制不断完善。
三、结语
图书出版项目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需要项目实施各环节共同协作,充分保障各自质量目标达成。同时,项目总体质量保障又需要在充分考虑各环节进展程度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和统筹调度,这使得图书出版项目质量控制成为一个复杂过程。但在明确问题和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之后,只要针对各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控制方法和对策,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对项目质量控制工作精准定位,在生产过程中严格落实有关制度,且确保任务预期与编辑实际相符合,图书出版项目质量过程控制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7(26):1204-1216.
[2] 刘宛珍.馆际互借型PDA图书质量评价及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6(3):59-64.
[3] 梁旭.落实三审三校制度,把好图书质量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98-100.
[4] 黄春霞,李琴,杨伯勋.加强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质量管理的思索和实践[J].科技与出版,2014(1):75-77.
[5] 何军民.浅谈主题出版项目的内容质量控制问题——以《永远追随》为例[J].出版广角,2017(11):30-32.
[6] 张广宇.也谈如何当好图书出版项目编辑[J].传播与版权, 2014(6):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