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海洋意识教育的发展

2022-05-22 08:32沈婷婷
全国新书目 2022年4期

沈婷婷

摘要: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国内的海洋意识教育发展迅速。但现阶段的国民海洋意识以及海洋意識教育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要实现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研究新时期我国海洋意识教育现状,对提升国民海洋意识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意识教育;国民海洋意识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 与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美国著名军事理论家马汉在其著作《海权论》中指出:“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发展,将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海洋文化的建设、海洋意识观念的强弱。”海洋不仅是连接全球各地的航道,也是国家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交流的前沿。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牢固树立海洋意识,壮大海洋经济,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维护海洋权益,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

一、海洋意识教育的现状

1.海洋意识教育基础薄弱

长期以来,学校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更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相对轻视历史、地理等具有人文内涵的学科教育,我国中小学课本的海洋意识教育基本是通过简单的地理知识教育来完成的,客观地造成了学生海洋意识的淡薄。海洋自然与人文知识的教育普及被忽视,尤其是海洋文化研究在国内长期处于冷门地位,投入较少,研究力量薄弱,使得青年的海洋自然和人文修养与海洋强国战略及伟大中国梦的目标实现极不匹配。[1]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反观中国的近代史,无不印证了这位航海家的至理名言。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民众对于我国海洋领土的知识知之甚少,对于海洋领土纷争的态度也仅仅表现在爱国主义层面,缺乏科学的认知和理解。当前,我国的国民教育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已经开始反省海洋意识教育的不足,着重宣传海洋在立国、利民和国际竞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2]

2.海洋意识教育发展不均衡

近年来,我国海洋主管部门、各级政府及社会团体积极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海洋夏令营、全国大学生海洋文化创意大赛、高校博士团走向海洋等海洋宣传教育活动在高校的开展,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海洋科普基地建设在高校的挂牌、运作,推动大学生海洋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目前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3]。涉海院校由于学科优势,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活动开展情况整体良好,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特别是内陆高校并未开设涉海专业,通识教育中涉及海洋意识教育的内容很少甚至没有,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

二、海洋意识教育的发展方向

1.海洋意识教育的政策引导

海洋意识教育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需要强化政策、法律法规的引导统筹作用。开展海洋意识教育需要明确有力的政策指明方向,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统筹。2016年,国家海洋局与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全民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从总体上指明了海洋意识教育的问题和建设目标、指标[4],提出以增强公众海洋意识、发展海洋文化、提升海洋强国软实力建设为核心,以讲好海洋故事为重点,推进海洋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全方位融合海洋新闻宣传、海洋文化建设,推动海洋意识教育。这就为大学生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而近些年来很多大学所开设的相关课程以及所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多以海洋文化教育、海洋社会实践为主题,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海洋意识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我国海洋经济呈现高速发展,海洋科技对海洋产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海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海洋高等教育得以普遍加强。许多高校增设涉海专业,海洋教育由过去只有几所学校开展,发展到目前的几十所高校。涉海高校由于海洋学科教育建设基础好,海洋教育师资力量丰富,面向全校非涉海专业开设了很多海洋意识教育课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海洋认识水平。

2.海洋意识教育的重新审视

海洋意识教育是引导国民终身学习的过程。海洋意识教育不仅包括海洋知识教育、海洋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海洋观念教育。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在长期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洋意识体系。海洋意识教育应该从学前阶段入手,启发孩子对海洋文化的兴趣,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后,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可以加大海洋意识教育的力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通道,让海洋意识教育融入教材、带进课堂,为培养海洋意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大学阶段要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未来的海洋建设做好保障。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要从海洋国土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环保意识、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合作意识等方面探索和建构。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不应只借助于课堂授课,还应通过丰富校园海洋文化生活等手段,加强海洋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培养。同时,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提供青少年课外教育的活动场所可以补充进行海洋意识教育,多角度组织科普活动。

3.海洋意识教育形式不断发展

国家“十三五”时期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主要任务中,包括推进海洋知识“进校园”,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知识教育资源,探索建设海洋意识教育新媒体,因地制宜开展教学实践。海洋意识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主要任务依托现有资源,加快建设了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搭建了开放灵活的海洋知识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建设“海洋意识教育”实验室,利用“互联网+”从技术层面上对实验设备、系统和实验管理进行升级和改造,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整合等各种技术对海洋知识、现象、自然、人文等内容进行数字化呈现,创新海洋意识教育的形式和媒体,从而培养出一批传授海洋知识与培养海洋意识的师资力量。[5]近几年的疫情也改变了传统的授课形式,微课、腾讯会议等线上视频技术手段不断升级,老师可以很好地运用新的教学手段,针对海洋课程进行创新设计,加入众多趣味性海洋元素,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积极参加海洋课程活动,并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更多最新的教学资料传授给学生,借助线上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这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升了授课效率。海洋意识教育应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得到拓展,创新思维得到加强,创新技能得到提升。

三、结语

海洋意识教育并非一句口号,它不断被国家的海洋强国战略指引着发展的方向。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持续、科学地推进海洋意识教育,会产生持久的多维度积极影响。同时,也要注意地域差别,保证统一性与多样性,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不能期待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公式”。既要有自上而下的统一的指导性要求和方针,也要有适应地方特征的针对性政策。[4]积极推进海洋意识教育,增强海洋基础知识教育,促进海洋意识社会教育,可以整体性地提高我国国民的海洋意识,而国民整体海洋意识的增强,会为海洋强国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并成为海洋强国的基本构成要素。这个过程中将会培养越来越多的海洋专业人才,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极大地促进海洋开发和建设,实现海洋强国梦。

参考文献

[1]王静.海洋强国视域下的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0,27(1):44-48.

[2]张文风.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刍议[J]. 西部学刊,2019(19):91-93.

[3]郑跟娣.通识教育视野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3):72-75.

[4]李桂敏.我国海洋意识教育现状分析与策略展望[J].环境教育,2022(01):30-32.

[5]李婷.基于“互联网+”的海洋意识教育实验室建设[J]. 电脑与信息技术,2020,28(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