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曾那迦 通讯员 彭维佳
“本以为通过网络反映问题会被忽略,没想到真的得到了解决。”前段时间,面对成都市温江区纪委监委“一网通办”企业诉求督办专员蒋翅的电话回访,都马力餐供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之前,该公司因新购厂房等客观原因错过申报“加装低氮燃烧装置项目奖励”的时间,在向温江区“一网通办”企业诉求办理网络平台反映后,诉求一直处于审核“超期”状态。正当公司负责人一筹莫展之际,区纪委监委在对“一网通办”督查过程中发现该问题,主动介入,向经信局、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制发督办提示,最终为都马力餐供食品有限公司争取到惠企奖励资金。
今年以来,为更好保障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为企业减压力、增活力,温江区纪委监委结合“为幸福发声·让群众有感”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联企清风行动”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同时,针对经信行业突出问题,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派驻机构“探头”作用,探索运用“现场督”“云端督”二合一监督模式,让派驻监督更聚焦、更全面。
自2021年6月“联企清风行动”启动起来,温江区纪委监委用好用活“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经验做法,镇(街道)纪(工)委和园区纪工委、派驻纪检监察组打好“组合拳”,相互之间主动协作配合,互通企业诉求意见,齐心协力督促部门单位、镇(街道)高效处置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委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室(部)主动深入到联系片区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加部门单位、镇(街道)组织的“为幸福发声·让群众有感”坝坝会、民意恳谈会,跟进监督企业诉求意见办理情况。
“目前我们已把保障惠企政策落地纳入年度立项监督内容,第一季度重点针对‘提醒服务’落实、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实施立项监督。”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工业经济运行科的负责人,你的岗位职责是什么?日常履职过程中存在哪些廉政风险?针对这些风险点有没有采取什么防控措施?”
近日,温江区纪委监委驻区经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解晓红,与区经信局13个职能科室负责人进行“面对面”谈话,最终确定网上项目审批流于形式、项目政策资金审核把关不严、利用职权在项目采购中谋取私利等“十大廉政风险点”。
区纪委监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群众和企业网络诉求平台,在“一网通办”企业诉求办理网络平台设置了可全流程查看诉求办理情况的账号,并选派“诉求督办专员”,不定期开展“线上”监督。
截至目前,驻区经信局纪检监察组就通过“现场督”“云端督”共开展线上线下督查80余次,发现问题75个,发出《督办提示》31期,已督促整改问题73个。
2021年7月,温江区经信局出台《成都市温江区工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在文件制定过程中,驻区经信局纪检监察组针对项目申报、审核验收、资金拨付和事后监管等环节所需要件、工作规范、流程标准以及监管漏洞多次提出建议,压紧压实监管责任,确保用好各级工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现在所有项目在资金拨付前,区经信局都要对项目单位进行廉政提醒谈话,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资金批准的使用计划和项目批复内容。”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前因政策申报审批常常涉及多个科室,导致审批延办、缓办时有发生。”解晓红说。经派驻纪检监察组提示后,局里专门改善工作机制,由政策法规科牵头,专门负责监控经信局在“一网通办”企业诉求办理网络平台上的审批流程,并在每周工作例会上对执行拖延的科室进行通报,促使各环节审批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为了确保监督工作“一竿子插到底”,驻区经信局纪检监察组针对前期发现涉及项目审批、资金等问题认真开展“回头看”,通过实地突击抽查的形式严格督查问题整改情况,并针对涉及企业和群众诉求的问题,邀请企业和群众代表集中召开满意度测评会,以无记名打分对解决问题满意度进行测评。通过“回访”,切实发现满意率较低、解决效果较差的问题12个,已对相关问题牵头责任人开展警示谈话4次8人。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区纪委监委机关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合力监督作用,全面排查梳理问题线索,加大追责问责力度,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温江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