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作为一种视听作品,其艺术风格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享受。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差异,导致动画的艺术风格存在极大差别。上个世纪,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动画行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动画领域留下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作品和形象,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中国动画的发展式微,导致动画产业成长缓慢,动画作品类型单一。日本作为动漫大国,动漫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形成了完备的动画制作产业链和动画周边生产链,对世界动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动画作品的传播也进一步提高了日本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目前,我国在动画制作和产业运营等许多方面仍需要向日本学习,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产业生产和创新模式。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动漫产业逐渐复苏,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创作者投入到中国动画制作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动画事业的发展积蓄力量。本文从文化传统出发,探讨中日动漫艺术风格的差异,为中国动画的创作和发展提供素材参考,以期助力中国动漫事业的腾飞。
一、影響中国动画艺术风格的传统文化因素
(一)民间文学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民间文学作品,为中国动画的素材选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民间文学对中国动画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1]中国动画之所以经常选择民间文学作为创作素材,主要是由于中国民间故事和动画之间有较高的融合度,在制作上具有更好的优势,这一点可以在历代的优秀动画片中找到依据。1958年,我国根据少数民间传说,完成了国内第一部以少数民族为背景的动画电影《一幅僮锦》,这部动画片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特色,为之后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动画创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扩展了民间文学的动画道路。[2]在之后的中国动画事业发展过程中,例如《九色鹿》《孔雀公主》《鹿铃》等优秀动画作品相继诞生,都是从民间文学中汲取有益素材完成动漫电影的制作。近些年,随着国风国潮的兴起,中国动画民间文学素材应用更加广泛,例如《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优秀动画逐渐在电影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广大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动画选择。
民间文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通过夸张的手法强化故事内容,这些都是动画电影创作的基本要素,与此同时,民间文学所蕴含的深远教育影响也同样是动画电影选择其作为创作素材的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间文学褒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体现之一。同时,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是爱国精神的重要体现。除此之外,民间文学来自人民,其传播者都是拥有丰富生活经验的广大劳动人民,具有鲜明的集体特征。因此,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奋发进取的精神,也展示了我国优秀的家庭传统文化,倡导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和谐邻里的良好风尚。这些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成为现代中国动画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让创作者制作出符合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动画作品。
(二)儒家思想
和西方动画相比,我国的动画形式和动画内容以及所传达的动画内涵都存在很大差异。在画面上,西方动画更具夸张性,经常出现动画人物大比例的弹跳行为或者动画角色的夸张变形。而在我国动画制作中,更强调自然和谐的画面风格,追求动画画面的圆润流畅。[3]以迪士尼的经典动画作品为例,不少作品的画面存在明显的外力因素和人为因素,而我国的动画制作中,更喜欢通过流畅圆润的笔调来描绘真实的自然景象,这与我国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如我国的著名水墨动画作品《山水情》,充分展示了水墨动画的意境,通过圆润流畅的线条来体现山水风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审美。
除了动画形式的不同之外,中国动画的内容也具有非常鲜明的儒家思想特征。中国动画的情感界限相对模糊,喜与悲的情感交织更为强烈,并且在创作中大多以喜剧形式收尾,或者留给观众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我国的经典动画《金猴降妖》《大闹天宫》就是这类典型。
出现这种创作趋向的主要原因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汲取了几千年文化发展的精华,并在新时代体现出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例如我国的著名典籍《诗经》,就体现了中庸思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将儒家思想融合吸收并实现新的发展,为中国动画的创作提供了很多新鲜血液。所以在中国的动画作品中,更强调画面的和谐和人物的圆润,在情节设置上更强调中庸思想,展示了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我国厚重的历史文化中,儒家思想对于我国现代文艺作品的发展仍然具有一定影响。儒家思想倡导文以载道,在中国人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得到体现。因此,中国动画创作者也会不由自主地将这一思想融入动画作品的创作中,让动画作品更具思想内涵。我国著名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体现了这一作用,让动画观看者认识到不能以貌取人,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形态之间未必一致。除此之外,《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还告诉人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二、影响日本动画艺术风格的文化传统因素
(一)“物哀”思想
物哀思想是日本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由日本学者本居宣长提出,体现了对外物的一种怜爱与同情、悲哀与感伤的情绪。在本居宣长的思想中,物哀是一种感觉方面的美,因此物哀的感受不能通过理性和理智实现,而是要靠直觉和心灵来体会物哀之美。[4]简单来说,体会物哀之美,是通过对事物本身所可能具有的悲哀情绪来实现的,并不需要辨析事物的真实状态。这种物哀思想的产生,和日本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具有因果关系。日本经常出现雾霭天气,并且日本境内拥有较为丰富的温泉、峡谷、森林、雪山、山涧、瀑布等自然景观,加上日本所处的地壳环境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使得日本民众对美产生了独特的理解与认识。在不少日本人的印象中,美丽的事物往往不能长久,类似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由此进一步催生了物哀思想的发展。
在物哀思想的引导下,日本人通常将事物的美丽定义为转瞬即逝,例如在古代日本人眼中,樱花就是一种较为短暂的美丽事物,因此常常以樱花自比,展示出悲天悯人的情感特征。可以说,在物哀思想影响下,日本人更加追求短暂生命中一瞬间的释放,强调片刻的辉煌与荣耀。在现代日本社会的发展中也充分体现了对这一文化和精神的追求。
这种较为极端的思想对日本动画的艺术风格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不少日本动画作品中,感情的宣泄相对内敛,人物之间的情感故事和情感冲突更趋近于纯爱状态,成田美名子的作品《双星记》就是这类作品中的典型。这类作品也充分体现了日本民众对情感的态度和认知需求,从中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忧郁之美。日本不少动画作品对人物构建具有独特的思考,经常花费大量笔墨描写动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动画人物内心的阴影与晦暗,以丰富人物形象和人物特征,让动画人物不再完美,突出体现人性的弱点,放大人物所经受的苦难,获得观众的同情与怜惜。日本动画与其他国家动画最大的区别之处在于,不避讳死亡、暴力等黑色元素,在许多作品中都能窥见日本动画创作者对此的理解和認识。例如《进击的巨人》《东京巴比伦》等作品中,通过极致画面的运用和色彩对比带来的震撼和情感冲突,让人物关系更加复杂、人物个性更加突出。除此之外,日本不少动画作品中,通过动画角色的夸张表现展示了人类的欲望,并表达了人类无能与无力的情感发泄。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是值得尊敬的,生命也同样是宝贵的,因此,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热爱生命,是每个人的追求。在日本动画中,死亡成了一种唯美的画面表现,实现了对生命的进一步升华。
在日本民族的印象中,樱花飘落、残月、落雪等都包含着物哀思想,是人类对自然、对己身的怜惜情绪,这种情绪拥有美感,适合情境的渲染,对日本动画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
(二)深层文化
日本动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也受到日本深层文化论的影响。日本著名思想家上山春平提出了日本深层文化论,根据日本历史的发展进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即表层文化,主要代表为明治时期的日本近代文化,主要来源于近现代日本受欧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影响而形成的具有日本国家特色的表层文化;第二层即中层文化,主要代表为弥生至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化,主要来源于封建时期中国各阶层文化的影响,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第三层即深层文化,主要代表为绳纹文化,主要来源于农耕时期前的狩猎采集阶段,具有明显的史前特征。[5]
在日本的动画创作过程中,照叶林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例如著名动画制作者宫崎骏的作品,就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例如动画电影《龙猫》中,人类的成长与生活离不开森林的保护;动画电影《魔女宅急便》中,主角依靠所生活的森林环境获得创作的灵感,同时在森林生活之中主角进一步理解了生命的意义,由此感悟出对待生命的独特态度,是主人公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更加尊重生命。
与此同时,日本动画也善于吸收其他国家文化作品的内涵与形式,在动画作品中实现本土化的改造,其中以欧洲风情最为突出。日本学者曾指出,虽然现代文化逐渐取代了先祖文化,但是先祖文化仍然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对现代日本民众的生活与文化发展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日本文化进行探索时,不应该流于表面,应该从深层次挖掘日本文化的心理状态,了解日本文化的审美特质。例如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融入了多元文化内容,但其本质依然体现了日本传统思想文化的观念,通过中西结合的有效方式,使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获得了极大成功,也为日本文化的传承发展树立了榜样。
三、中国动漫艺术风格的创新发展
从上述文化传统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在创作动画的过程中,一直坚持民族化的原则,实现动画作品的本土化发展。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一观念会局限中国动画的进步,使中国动画的创作落后于时代,但正是因为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和创新,才使中国动画始终保持生命活力,源源不断地汲取优秀文化,开创了动画制作的新道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动画制作者就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进行了深入探讨,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动画作品,例如水墨动画、皮影动画、剪纸动画等,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技术水平和制作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对动画制作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进一步联系实际生活,紧跟人们的审美趋势。
在此方面,中国动画可以积极学习日本动画善于汲取不同文化的特点,汲取有益的、先进的动画创作手法和文化表达方式,从而拓宽中国动画的创作思路,深化中国动画作品的思想内核,体现时代精神,推动中国动画艺术风格的大众化发展,吸引更多观众关注中国动画事业,实现中国动画产业的腾飞。
四、结语
一个民族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加持。可以看出,我国动画事业的辉煌来源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因此,在未来的中国动画创作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不断创新民族文化的动画表现形式,推动中国动画的崛起。与此同时,中国动画创作者应该关注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融合先进的文化创作理念和动画创作技巧,挖掘本土优秀的传统动画创作技艺,将时代特色与动画创作相结合,推动动画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云港.浅析民族文化对动画艺术风格的作用——以中国经典动画为例[J].大众文艺,2020(16):52.
[2]敬雪琰.浅析中日“妖怪”艺术文化的差异——以《山海经》与《怪奇鸟兽图卷》对比为例[J].艺术家,2019(012):173-174.
[3]周鹏,马筱筱.文化差异对IP改编的影响——动画片《西游记》与《七龙珠》对比分析[J].艺术品鉴,2019(3Z):2.
[4]袁梦.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以《大鱼海棠》和《千与千寻》为例[J].音乐时空,2020(009):166-167.
[5]林燕.中日两国动漫产业之比较——以三国文化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5,14(01):26-28+5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中日动画发展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9B134)。
(作者简介:綦婧,女,硕士研究生,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肖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