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实践与转型路径

2022-05-21 01:20李静
金融理论探索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商普惠站点

摘   要:农村普惠金融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延伸服务触角,降低农村金融排斥,在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需求结合的原则下,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应运而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在满足农村基础金融支付需求和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科技进步和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元化也给站点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以PQ农商银行为例,介绍该行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基本建设情况,分析其在经营发展中面临的诸如商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业务职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问题和操作风险隐患问题,认为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优势和农村金融需求的转变,加快推进站点在定位、业务职能、经营方式和管控机制等方面的改革转型,以推进站点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农村金融服务站点;普惠金融;金融需求;商业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F83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517(2022)03-0064-07

DOI:10.16620/j.cnki.jrjy.2022.03.007

一、引言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均等化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衡量标准之一,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受地理位置偏远、金融服务商业价值不高、银行网点服务半径有限等因素影响, 农村地区受到的金融排斥更为明显,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金融服务需求的供需失衡状态长期存在。农村基础金融供给不足和城乡金融服务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是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基于此问题,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彰显普惠金融社会责任担当,国家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结合的方式,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下沉金融服务,延伸服务触角。在综合考虑服务便捷性和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各金融机构通过与农村经营主体或组织以合作或代理等方式成立农村金融服务站点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站点应运而生。

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服务点,利用商户、村委会等人流聚集且固定的场所,通过与第三方金融服务代理机构合作, 或在当地聘请代理人,亦或二者兼有的形式,依托银行卡受理终端或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委托代理人对外提供助农取款、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也包括对反洗钱、征信、国债等金融知识的宣传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咨询等业务,并拓展开办贷款申请受理、货币反假鉴定、电子商务等附加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站点是在推行普惠金融过程中探索的一种商业模式,以农村的当地商铺、 卫生所等聚集性较强的场所为平台,有效顾及了农村“长尾客户”的金融服务,降低了金融机构与农村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效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民获取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普惠金融建设方面提供了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二、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因地区和建设机构的不同,存在助农取款服务点、助农金融服务点、银行超市、金融便民服务点、惠农支付点、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等多種称谓,合作或代理的机构有商户、村委办公室、邮政点、卫生室等,尽管称谓和代理机构在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农村金融服务站点本质上都是金融代理性质, 都是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和鼓励下,以金融机构委托代理机构行使限定服务职能的模式,来拓宽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因金融服务站点在区域、机构和业务等方面存在差异,目前无法获取系统性分析数据,因此,已有研究文献中,研究内容主要以具体案例切入总结金融服务站点运行的一般规律,研究重点集中在金融服务站点在实务操作和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影响金融服务站点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对策等方面。

在实务操作方面,付玉斌(2021)以P银行为例, 总结了P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点的发展特点,指出农村金融服务点具有改善金融资源分布不均和拓宽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优势,但也存在着监管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基础设备不齐全,业务种类单一和金融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吴晓杰等(2022)以青海省惠农金融服务点为研究对象,指出惠农金融服务点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现金保管风险、经济纠纷风险、交易风险、套取手续费风险、重建设轻质量等多重潜在风险和挑战。

在可持续发展模式方面,王关玉(2019)以四川省助农取款服务点为例,将助农取款点可持续发展模式总结为基础支付服务保障型、综合金融服务合作共赢型和商业经营互利带动型三类。王旭(2017) 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总结为四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市场主导、地方政府支持、人民银行管理、主办银行提供服务、代理商户作为中介的模式。

在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方面,李贤学(2020)以吉林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例,认为移动支付业务的普及和助农取款服务的客户群体变化对业务量影响较大,服务点业务功能和所处地理位置对业务发展影响较大。李洪德(2020)将影响助农取款服务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总结为惠农不惠企、农村居民收入低、 价格承受力弱且外在驱动欠缺、部分农村地区空心化严重弱化基础设施建设动力、现行财税体制导致资金扶持政策难以落实。罗勇成(2015)建议明确助农取款服务的公益性定位,丰富助农取款服务功能,增强助农取款服务点的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用卡安全意识,以此实现助农取款服务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成效方面,张立光等(2021)研究表明,助农取款点服务模式对于推动城乡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具有显著成效和积极作用,但存在商业不可持续,信贷供给不足和资金净流出问题尚待解决,县城、乡镇、村庄社区三级网络协同不完善,潜在风险较多和供给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已有文献研究表明,农村金融服务站点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是国家完善金融体系、拓展普惠金融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具备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但在运行过程中,随着科技发展、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站点定位不清、公益性和商业性失衡、业务范围狭窄、 管控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逐渐显现,需要采取有效举措,推动站点转型,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理论基础

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存在的目的是缓解农村金融排斥,在具有明显不完全竞争特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中, 依托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商业模式的创新,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无法满足金融服务需求的现实问题。 因此,本文对金融服务代理的研究主要基于金融排斥理论和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

农村地区特别是相对贫困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地理位置偏远、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金融机构出于资本逐利性考虑,在综合考虑风险、成本和收益等多种因素下,不愿意在农村地区拓展金融服务。因金融服务供需双方能力和门槛不对等,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问题较为明显,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站点正是基于金融排斥理论而产生的弥补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匮乏的方式。依据Kempson等(1999)从地理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和自我排斥六个方面对金融排斥进行判定的论述,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服务在地理、条件、价格、营销和自我等方面的排斥问题,但在缓解贷款服务和需求方面的金融排斥作用有待加强。

市场在完全竞争机制下,通过“看不见的手”推动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但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就需要政府宏观调控这一“有形的手”发挥作用。农村金融市场因金融排斥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存在市场失灵,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和措施进行调控和引导。农村金融服务站点是在国家布局农村金融网络,提升农村普惠金融可得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局的政策推动和引导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考虑金融服务普惠性和成本收益的理性选择。通过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合理干预,弥补了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全竞争机制缺陷,为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四、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发展历程

农村金融服务站点是在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支付结算手段迭代更新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银行卡、助农取款POS机、助农终端、自助服务终端等现代金融服务机具的研发和革新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建立的基础条件。农村金融服务站点“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在不断发展中呈现出政策指导逐步明晰、支付手段不断丰富、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等特点。以官方规定为依据,以时间为主线,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启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点试点项目。我国金融服务代理可以追溯至2011年。基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目标,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启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点试点项目,通过银行卡收单机构在农村乡(镇)、村的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的业務,每卡每日累计最高取款金额不超过1000元(含)人民币,禁止办理信用卡取款业务。 要求在2013年底前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农村乡镇、 行政村的基本覆盖,满足偏远农村地区各项支农补贴资金、日常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基本金融需求。

第二阶段,2014年助农服务站点在取款的基础上增设汇款和缴费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 取消对助农取款服务点办理汇款和缴费业务的限制, 收单机构可通过申请增设汇款和缴费业务,取款限额也由原1000元(含)人民币的限制提高至2000元。

第三阶段,助农服务站点发展成为业务更为全面、服务范围更广泛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形式。2015年,国务院关于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强调,进一步拓展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广度和深度,并提出建设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试点, 待达到一定时机展开推广。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支付服务点技术规范》, 对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的功能、建设规范等进行了统一规定,将金融服务终端的服务从银行卡、存折拓展至条码支付,主要包括农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支付点)、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综合点)、农村普惠金融智能服务点(智能点)等三种类型。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多年发展的基础上,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的业务更为全面,服务范围更广泛,是未来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主要形式。

通过梳理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发展历程可知,不论是助农取款服务点还是普惠金融服务点,都是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形式。国家对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政策指导愈加明晰,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业务功能逐步完善,支付媒介不断升级,服务范围逐渐扩大。从2011年试点起,十年时间内,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设置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89.33万个,支付服务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9.31%,2020年,农村地区助农取款服务点共办理支付业务(包括取款、汇款、代理缴费等)合计3.99亿笔,金额3531.24亿元。农村金融服务站点依托“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可获得”原则,有效地解决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普惠金融工作的核心一环。

五、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实践与挑战:以PQ农商银行为例

PQ农商银行是一家位于市区内的独立法人金融机构,现有网点22家,其中城区网点11家,城乡结合部网点3家,乡镇网点8家。截至2021年末,PQ农商银行资产规模117.45亿元,受疫情影响,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23亿元,营业支出5.12亿元,净利润710万元。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均未达到监管要求,盈利承压较大。

(一)PQ农商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建设情况

PQ农商银行自2016年按照市农信办统一要求,开始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点,设立之初命名为“银行超市”,2019年更名为“金燕驿站”,全市实行统一标识。PQ农商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站点起步相对较晚,但处于站点建设的技术成熟期,铺设速度较快。截至2021年末,该行共设有农村金融服务站点19个,基本覆盖所服务辖区的行政村。该行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站点采用与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的模式,以行政村和社区的超市、五金店为主要代理机构,商铺老板聘为站点经理,银行与第三方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站点经理由第三方科技公司负责培训和管理。站点装修、线路铺设、机器配置等基础条件由农商银行负责, 行内由专设部门联合安保、电子银行、信息科技等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经营风险由农商银行承担。 目前主要办理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余额查询、代理缴费等基础支付业务,为农村客户提供了相对便捷的金融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网点的业务压力。

PQ农商银行“金燕驿站”建设带有明显的自上而下的推动性质,其发展情况折射了全省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站点的发展程度,就全国而言也具有一般性,但在业务范围、站点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局限,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

(二)经营发展面临商业可持续挑战

农村金融服务站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兼顾普惠但不损害经济利益是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收益难以覆盖成本,金融服务可得性、普惠性与商业可持续性矛盾相对突出,持续建设推广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积极性不足。农村金融服务站点从建设到运营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人力保障。线路铺设、机器购置、站点租赁装修、代理服务费、人员劳务费是基本成本, 根据业务量支付的手续费、揽储奖励等是增量成本,风险防范、操作培训、监督检查等日常管理是附加成本。但从收益方面来看,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多以小额现金存取款、余额查询、代理缴费等无经济收益的业务为主,服务对象多为附加值相对偏低的村民,直接经济收益近乎为零。

“金燕驿站”初设阶段,宏观经济发展平稳,PQ农商银行经营效益较好, 尽管存在一定成本支出,但考虑长远发展、社会责任和上级推动,PQ农商银行还是积极并迅速完成了辖内行政村站点布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PQ农商银行经济效益日益下行,不良贷款降控难度大,多项监管指标承压,“金燕驿站”运维成本因设备更新、站点装修等支出有增无减, 收入却微乎其微, 经济上的入不敷出且持续亏损使PQ农商银行进退两难。

以2020年为例,PQ农商银行“金燕驿站”基础性成本、增量成本和附加成本主要有:支付银行超市无线卡租赁费0.6万元,光纤租赁费2.28万元,房屋租赁费2万元,代理商(客户经理)劳务费24.36万元,按业务量支付的存款手续费59万,揽储贡献奖0.6万元,合计88.84万元。19家银行超市办理跨行转账汇款业务较少,收益基本可以忽略。在存款维护上, 最大一家银行超市维护存款规模为1亿元,其余银行超市存款规模均在两千万左右,总存款余额约4亿元,与一家银行网点维护银行存款规模相近,但银行网点在存款业务上的成本要明显偏低。因此,仅从经济价值考虑,依靠跨行转账汇款产生的手续费收入难以覆盖日常经营成本,“金燕驿站” 的商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不可回避的挑战。但从服务客户群体范围而言,单一银行网点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便利远不及散布在诸多行政村的“金燕驿站”, 这也表明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从经济视角来衡量,找到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平衡点对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传统业务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一方面是来自移动支付的挑战。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站点解决的是农村金融支付问题,通过广泛铺设网点,开办基础业务,提高了农村金融支付的便捷性。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移动支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可有效、快速、低成本地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相较于金融服务站点辐射范围和业务范围都更为广泛。移动支付对现金的替代作用较为明显,农村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逐步发展,现金支取基本停留在老年人群体。在移动支付的冲击下,PQ农商银行“金燕驿站”的业务量和客户数量均呈下降趋势,而站点经理为了维持以往收入,刷单赚取手续费问题不时存在,监督管理成本增加,站点建设积极性进一步降低。

另一方面是来自业务局限的挑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农村产业不断向好,但由于基础薄弱和金融排斥,资金需求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只能解决基础支付问题,没有开拓信贷业务。PQ农商银行依托“金燕驿站”地缘、人缘和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以一家设置在“美丽乡村”内的“金燕驿站”为依托,开展整村授信业务,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如何全面拓展信贷业务,合理考核并谨防道德风险方面存在挑战。

(四)具体操作层面存在安全隐患

安全性是银行经营原则之一,农村金融服务站点是受银行委托开展业务,在经营过程中要做好安保措施,符合监管要求,但受专业能力、区域距离、管理制度缺失、社会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在具体的经营操作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PQ农商银行在“金燕驿站”现金管理和手续费管控方面存在操作性风险。现金管理方面,農村金融代理网点现金支付多以小额为主,在农村熟人社会中,站点经理现金保管安全意识不足,清查盘点程序不合规,存在站点备用金与自有资金混放现象,现金保管风险随着业务笔数和金额的增加不断显现。手续费管控方面,在利益驱动和监管不严的情况下,服务站点存在套取手续风险。存款业务手续费是PQ农商银行“金燕驿站”站点经理的主要收入,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提高手续费收入,站点经理可能通过化整为零、制造业务等方式刷业务量套取手续费,服务站甚至存在洗钱风险。站点位置偏远,银行日常巡查和监管不严,考核手段单一,考核机制不健全, 也给站点套取手续费提供了可乘之机,变相提高了经营成本。

六、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转型路径

为紧跟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步伐,满足农村多元金融需求,提高作为实施主体的商业银行发展站点业务的积极性,农村金融服务站点需要在站点定位、经营模式、业务职能、经营方式等方面加快改革转型步伐,在兼顾社会性和盈利性的基础上推进可持续发展。

(一)分类定位,提高优质站点盈利能力

长期以来, 农村金融站点缺乏较为明晰的定位,公益性和商业性并存,这与其所处的特殊区域环境、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有关。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定位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而绝对或孤立地将其定位确认为商业盈利性或政策公益性,而应在二者兼具的情况下,在不同发展时期有所侧重。随着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户的金融需求已从基础性支付需求上升为资金获取需求。农村金融服务站点若想持续发展,在站点总体定位上要从发展初期的偏重公益向侧重商业转变,同时对不同站点进行分类定位,对公益性站点侧重基础维护,对商业性站点侧重业务拓展。 在金融服务下沉的政策引导下,从自身实际情况和战略规划出发, 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技术,集中资源,择优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站点,拓展客流量较大站点的业务范围,优先实现经济成本与收益的均衡。

(二)拓展业务范围,大力发展信贷业务

目前农村金融服务站点提供的多为基础型负债业务,服务范围有限,价值增值不足。商业银行应在已经搭建的服务站点平台基础上,通过制度规范和流程设计,不断延伸业务范围,增加服务站点的附加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当下,农村金融需求较为旺盛,应利用大数据线上贷款和服务站点的人缘和地缘优势,开拓贷款市场,拓展资产业务,提升经营质效。

在贷款业务拓展中,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主要工作在于整合信息和客户营销,对接指定的网点和客户经理,贷款授信和用信由客户经理复核后根据信贷流程决定。在此过程中,服务站点可为商业银行节省信息收集成本,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贷款授信率和用信率。同时,利用服务站点开展贷款营销对当地村民更具有信服力,可满足村民从正规金融获得资金支持的现实需要,减轻因民间借贷和高息网贷带来的经济压力。

(三)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经营模式

下沉金融服务和优化村级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是农村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移动支付既是对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的冲击,也为其经营方式转型提供了契机。农村金融服务站点应与村级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同步,深化金融科技和大数据赋能,加强服务站点智能化改造,将线下经营模式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PQ农商银行定期采用流动银行车与“金燕驿站”相结合方式,依托站点地缘优势,大力开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业务,拓展社保卡开户范围,激励站点经理在服务范围内布放收款码、POS机, 提高客户占有率。同时,农村金融服务站点是农村老人获取基础金融服务最便捷的途径, 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 也应进一步加强适老化改造,持续提升服务站点服务效能。

(四)健全管控机制,谨防操作风险

一是将农村服务站点纳入行内FTP考核体系,综合考核站点的经济收益; 二是根据不同站点位置、业务类型、创造效益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类考核,在综合考核中,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并依照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监管,提高管理和考核的规范化与精细化程度;三是定期对站点经理开展业务操作培训, 对于不规范操作和风险点进行重点管控;四是对站点经理实行激励与处罚并行的管控措施, 提高站点经理日常操作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促进站点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玉斌.P银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发展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21.

[2]吴晓杰,赵浒,袁昕.提升惠农金融服务点能力探析[J].青海金融,2022(1):21-25.

[3]王关玉.四川省助农取款服务点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9.

[4]王旭.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四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7(27):89,102.

[5]李贤学.吉林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20(2):67-68.

[6]李洪德.银行卡助农取款点可持续发展探索[J].黑龙江金融,2020(10):11-14.

[7]罗勇成.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信用卡,2015(4):50-53.

[8]张立光,姜全.对我国城乡基础金融服务均等化的探索——基于山东省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实践[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11):41-49.

[9]KEMPSON E,WHYLEY C.Kept Out or Opted Out?Understanding and Combating Financial Exclusion[M].Bristol:Policy Press,1999.

Practice and Transformation Path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tation

—Taking PQ Rural Commercial Bank as an Example

Li Jing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Rural inclusive fin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finance services, extend the tentacles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d reduce the exclusion of rural finance,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ites came into being under the principle of government-led and market demand.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tations have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meeting the needs of rural basic financial payment and opening up the last mile of financial services. But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ural financial demand also bring many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ites. Taking PQ Rural Commercial Ban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nk’s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ite,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sustainabl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in its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of failure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and hidden operational risks. It is suggested that commercial banks should combin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financial needs, accelerate the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site in the aspects of positioning, business functions, operation mode and control mechanism,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ite.

Key words: rural financial service station; inclusive financial; financial demands; business sustainability

(責任编辑:卢艳茹;校对:李丹)

①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EB/OL].(2021-09-08).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335821/index.html.

②数据来源:PQ农商银行2021年财务报表。

①PQ农商银行“金燕驿站”相关数据来源于对PQ农商银行的实地调查、“金燕驿站”相关账务总账的筛选和“金燕驿站”数量、存款规模等统计表。

收稿日期:2022-03-02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信贷约束对农业规模经营绩效的影响及缓解机制研究”(212400410402);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评价研究——以河南省为例)(2023-ZZJH-139)

作者简介:李静,女,蒙古族,河北承德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

猜你喜欢
农商普惠站点
县域金融
以“夏季百日攻坚”推进远教工作拓展提升
倾情农商银行
电商助力“扶贫果”出嫁节日市场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普惠金融的“黄金时代”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